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

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

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纸锥编号下落高度h/m扇形纸片半径r/cm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纸锥锥角α/°下落时间t/s1 1.9109081.9 2.202 1.91013571.1 1.843 1.959081.9 2.20(1)完成此实验主要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和_____。

(2)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选填“A”或“B”)。

(3)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5)同学们在实验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了4号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即每隔0.2s就成一次像),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①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②若纸锥之间实际距离是照片上距离的10倍,则纸锥在下落过程中A、B阶段的速度为_____m/s。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秒表A纸锥下落快慢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锥角越大,下落速度越慢B C0.5【解析】【分析】(1)要测量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然后选择测量路程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即可;(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需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据此分析;(3)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4)根据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选出正确的选项;(5)判断纸锥下落过程中通过的路程进行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

【详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锥的下端先着地。

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3)根据1、2的数据知:下落高度、扇形纸片半径相同,纸锥锥角不同,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比较1、3的数据知:下落高度、纸锥锥角相同,扇形纸片半径不同,下落时间相同,下落速度相同,即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可得出的结论: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4)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由于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所以4号纸锥的下落时间长,则5号纸锥先到地,故B正确;(5)①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则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故选C;②由图知,AB段为匀速直线运动,相邻的距离约为1cm,10倍为10cm;速度约为:10cm0.1m0.5m/s0.2s0.2ssvt====。

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___;(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 (4)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来源】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质量检测试题【答案】s v t =刻度尺 0.18 0.225 变速 【解析】(1)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 (2)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3)上半段路程2190450.452s cm cm m =⨯== ,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11035031035003t s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220.450.15/3s m v m s t s===,下半段路程为310.90.452s m m =⨯=,时间为21035051035032t s =-=::::, 则3330.450.225/2s m v m s t s===;全程长1900.9s cm m ,== 通过全程的时间11035051035005t s =-=::::,全程的平均速度1110.90.18/5s m v m s t s ===, (4)由(3)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变速运动.故答案为(1). s v t= (2). 刻度尺 (3). 0.18 (4). 0.225 (5). 变速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下纸锥竖直下落的照片如图 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反映纸锥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图的________.(2)若测得纸锥在 A 、C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8.40cm ,则 AC 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3)小组间交流时,小段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应该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来源】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A 0.21 纸锥的质量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A 选项符合题意.(2)由速度公式s v t = 可得,0.084m 0.21m/s 0.4sv == (3)(1)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2)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点睛】题主要考查以下知识点: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速度大小的计算;2.力与运动的关系,3.物体速度时间图象的识图方法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陡”或“缓”)些,目的是______.(3)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答案】刻度尺缓便于测时间变速0.180.225【解析】【详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缓些。

(3)全程长,通过全程的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下半段路程为:时间为:则:由可以知道,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点睛】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计算出小车全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比较,得出小车从斜面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如图是八年级八班的同学测平均速度实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坡度,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秒表每格为1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3)小明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从斜面下滑物体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 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来源】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题【答案】较小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时间 小于 0.2m/s s v t =改变斜面高度时,没有控制斜面的长度相同【解析】【分析】 【详解】(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则小车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并发出声响,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据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 ,下半段的时间是2s ,所以据s v t=可知,s 相同,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据图可知,全程的路程是1m ,总时间是5s ,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m =0.2m/s 5ss v t ==;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s v t =; (3)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研究下滑速度与斜面的高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斜面的长度相同,所以他的实验中,斜面长度不同,即没有控制变量,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当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时,小车的运动时间较长,所以便于测量时间,计算速度时注意单位要统一.6.“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