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L1 连 接 区
L12 连 接 区
L2 2A -螺旋 9 16-17
连 接 区
1B -螺旋 101
8
2B -螺旋 121
C-端
三 .中间纤维的组装
COOH NH2
单体
单体
COOH NH2 NH2 COOH
二聚体
超螺旋
二聚体
NH2 NH2 COOH COOH
COOH COOH NH2
四聚体
四聚体
学习目的
掌握细胞骨架的类型及其功能。 掌握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的形态、结 构、化学组成、组装及生物学功能。 熟悉中心粒和中心体的生物学功能。 熟悉纤毛和鞭毛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 和运动 。
细胞骨架
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 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 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 侧的细胞膜和内侧的核膜 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 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 细胞运动有关。
成核期
过 程 生长期或延长期
-
平衡期
G-actin
三聚体核心 + F-actin
肌动蛋白的踏车行为
四 . 微丝组装的动态调节
ATP是调节微丝组装的动力学不稳定性行为的主要因素。
微丝结合蛋白(ABP)对微丝的组装也具有调控作用。
影响微丝聚合与解聚的特异性药物与离子:
细胞松弛素:特异性的破坏微丝组装。 鬼笔环肽:稳定微丝、促进微丝聚合。 在含:ATP和Ca2+、低浓度的单价离子(Na+、K+等)溶液中微丝 趋向解聚G-actin 在含:Mg2+和高浓度的Na+、K+离子溶液中微丝趋向聚合 (G-actin—F-actin)。
五 . 微丝结合蛋白及其功能
微丝结合蛋白有40余种; 它们从不同的水平调控微丝的组装,影响微 丝的稳定性、长度和构型。 在细胞中起控制微丝的形成、交联、盖帽和 截断的作用,并可移动细胞中的微丝。
六 . 微丝的功能
(一)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 (二)作为肌纤维的组成成分,参与肌肉收缩
纤毛小根 :基体发出的微细原纤维,尖端集中 形成一圆锥形束,止于细胞核的一侧。
基
体
纤毛小根
二联体微管
中央鞘(内鞘) 中央微管
质膜
轴丝
纤 毛 本 体Βιβλιοθήκη BAB A
B A B A
外 臂
动力蛋白
内 臂 辐 条
A B
A B
C1
C2
B A A B A B
辐条头 微管连接蛋白
★9 X 2 + 2
B
A
纤 毛 本 体
红细胞膜骨架的网络结构
细胞骨架的主要功能
类 型
内质网
细 胞 骨 架 微管 (MT) 线粒体
中等纤维(IF)
微丝 (MF) 核糖体
Microtubules are shown in green, actin is in red and mitotic chromosomes are colored blue.
基 体
( 9 X 3 + 0)
纤毛小根 横 纹 :有ATP酶的活性即可固定纤毛,又有收缩功能。
纤 毛 和 鞭 毛 的 运 动
微管动力蛋白
微管驱动蛋白
中心粒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光镜:中心体:球状小颗粒。 中心球(透明细胞质区) 中心体 中心粒
0.16-0.26um
原生质
细胞核
电镜:圆柱状小体——中心粒
(四)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五)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
(六)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鞭毛与纤毛是伸出细胞表 面并能运动的特化结构。
鞭毛与纤毛在来源和结构上基本相同,少而长的 叫鞭毛;多而短的叫纤毛。
纤毛的整体结构
纤毛本体 :由细胞表面向外伸出的细柱状突起。 纤毛本体 基 体 :纤毛基部质膜下的圆筒状结构。
微管的三种存在形式
1 13 12 11 10 7 9 8 2 3 4 5 6
单管
A
B
A
B
C
二联管
三联管
二.微管的结合蛋白
微管结合蛋白(MAP)是一类可与微管结合 并与微管蛋白共同组成微管系统的蛋白; 主要包括MAP-1、MAP-2、tau、MAP4; 主要功能是调节微管的特异性并将微管连接 到特异性的细胞器上。
1 13 12 11 10 7 9 8 2 3 4 5 6 5-9nm
15nm 24-26nm
微管的化学组成
——微管蛋白
(55KD 450aa) (55KD 550aa)
微管蛋白
微管蛋白
微管蛋白 微管蛋白
聚合 异二聚体
首尾相连
原纤维 (13)
微管
空间控制
影响微管聚合与解聚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超过20℃有利于组装,低于4℃引起分解。
2、药物:秋水仙素和长春花碱引起分解,紫杉酚促进组装。 3、离子:Ca2+低时促进组装,高时引起分解。
四 . 微管的功能
(一)维持细胞的形态;
(二)构成纤毛、鞭毛和中心粒等细胞运动器 官,参与细胞运动;
(三)维持细胞器的位置,参与细胞器的位移;
-
踏 车
微管的体内组装
微管的体内组装除遵循体外装配的规律外,还受严格 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时间控制 细胞生命活动的特殊时刻。(纺锤丝微管的聚合 与 解聚发生在细胞分裂期)。可受特殊因素的 影响:某些特殊蛋白质、Ca2+浓度等。 1.微管装配的特殊始发区域的影响(微管组织中心: 着丝点、中心体)。 2.微管的定向、延长和排列及与细胞其它成分的连 接等。
纤维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聚合体 F-actin)
二 . 微丝的结构
是一类由蛋白纤维组成的实心纤维细丝。 5-9nm, 长短不一。在电镜下,单根的微丝呈双螺旋结构,每 14个球状肌动蛋白分子旋转一圈。
微丝具有极性。 微丝在细胞质中分布不均匀, 于细胞皮质区比较集中,即 细胞膜的内侧。
三 . 微丝的组装
NH2
原丝
原丝
八聚体 原纤维 八聚体 原纤维
中等纤维
中等纤维
组装过程
中间纤维蛋白单体
X2
平行且相互对齐
双股超螺旋二聚体
反向平行 半分子长度交错
四聚体原丝 八聚体原纤维 (基本亚基) 半分子长度交错
X2
X4
中间纤维
四.中等纤维组装的动态调节
中间纤维在体外装配时不需要核苷酸和结合蛋白,也 不依赖于温度和蛋白质的浓度;
(三)参与细胞分裂
(四)参与细胞运动 (五)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六)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 一 ) 构 成 细 胞 的 支 架 , 维 持 细 胞 形 态 结 构
(二)作为肌纤维的组成成分,参与肌肉收缩
细胞整体的移动和位置改变主要是在微丝的作用下完成 的,如变形虫、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以及器官发生时的胚胎 细胞等。
III
结蛋白 53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50-52 波形蛋白 55 外周蛋白 57
神经纤维蛋白 a-内连蛋白 核纤层蛋白A.B.C 巢素蛋白 62-110 66 60-70 240
1 1 1 1
3 1 3 1
肌细胞 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 间质细胞 神经元
成熟的外周和中枢神经元 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 真核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
㈢参与细胞分裂 在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膜沿赤道面向内收缩, 这一过程主要是在由微丝组成的收缩环的作用下 完成的。
(四)参与肌肉的运动
(microtubule,MT)
一.微管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微管的形态结构
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横断面 上看:它是由13根原纤维呈 纵向平行排列而成。
微 管 横 断 面
微管的体外组装
1972年——Weisenbery——小鼠——分离微管蛋白——体外组装
+
IV V VI
二 . 中间纤维的形态结构
中间纤维的基本组成单位——中间纤维单体
中间纤维单体
共同结构域
头部
(N-端)
-螺旋杆状区 :310个氨基酸残基(I-IV型和VI型IF)或 356个氨基酸残基(V型IF)组成。
非螺旋区 头部(N-端) 尾部(C-端)
尾部
(C-端)
杆状 区
N-端
1A -螺旋 35 8-14
在体内,大多数中间纤维蛋白都处于聚合状态,并装 配成了中间纤维,很少有游离的四聚体,不存在相应的 可溶性蛋白库,也没有与之平衡的踏车行为; 目前认为中间纤维蛋白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的磷酸化 作用是中间纤维动态调节最常见最有效的调节方式。
五.中等纤维的功能
(一)中间纤维发挥功能具有时空特异性 (二)中间纤维提供细胞的机械强度作用 (三)中间纤维维持细胞和组织完整性的作用 (四)中间纤维与DNA复制有关 (五)中间纤维与细胞分化及细胞生存有关
长度0.16-5.6um
双心体
C C B A A
C B B A A
C B A
C A B
中心粒卫星
C
B
A A B B AB C C C
中心粒小轮
★9 X 3 + 0
功能
1.组织形成鞭毛和纤毛并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微管蛋白的合 成、微管的聚合有关。 2.其上存在ATP酶与细胞能量代谢有关——为细胞运动和染色体移 动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