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成果落界技术要求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成果落界技术要求

附件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成果落界技术要求一、总体要求以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范围和标准为依据,真正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并与最新的林地“一张图”等相关成果相衔接。

在区划落界过程中,全面梳理并纠正前期区划错误,进行小班边界纠偏,落实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内外界线,核定小班属性因子,建立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

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统一采用shp格式,坐标系应与林地“一张图”保持一致。

矢量数据以省(区、市)为单位提供,县与县之间的国家级公益林不得交叉重叠。

上报成果中的文本统一为Word格式,统计报表统一为Excel格式。

二、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库结构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库必须按统一规定的字段名、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小数位建立,并按照规定的代码填写各字段属性。

(一)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表数据结构注:备注中带“*”的字段必填,其余可逐步完善。

(二)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数据代码1.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数据中,省(区、市)、县(市、区、旗)按国家统一代码填写,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由其所属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按有关规定自行统一编码,保持与林地“一张图”编码一致。

2.乡(镇、林场)、村(林班),以县(市、区、旗、局、团)为单位按照有关标准自行统一编码,保持与林地“一张图”编码一致。

3.XIAO_BAN小班:填写国家级公益林小班的小班号。

4.LDYZT_XB林地“一张图”小班:填写对应的林地“一张图”小班号。

对应多个小班号的用“,”隔开,如“2,3,4”。

5.ELDC_XB二类调查小班:填写对应的二类调查小班号。

对应多个小班的用“,”隔开。

6.DI_MAO地貌:1-极高山,2-高山,3-中山,4-低山,5-丘陵,6-平原。

7.PO_XIANG坡向:1-北,2-东北,3-东,4-东南,5-南,6-西南,7-西,8-西北,9-无坡向。

8.PO_WEI坡位:1-脊,2-上,3-中,4-下,5-谷,6-平地。

9.PO_DU_JI坡度级:1-平,2-缓,3-斜,4-陡,5-急,6-险。

10.MIAN面积:由ArcGIS自动求算,单位为公顷,保留四位小数。

11.TDQS土地所有权属:1-国有,2-集体。

12.TDSYQS土地使用权属:1-国有,2-集体,3-个人,9-其他。

13.LMQS林木所有权属:1-国有,2-集体,3-个人,9-其他。

14.LMSYQS林木使用权属:1-国有,2-集体,3-个人,9-其他。

15.LQ_QLR林权权利人:指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填写具体林权权利人名称。

多个林权权利人的,用“,”隔开。

16.DI_LEI地类:按代码填写到二级地类。

17.QI_YUAN起源:仅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小班填写。

1-天然,2-人工。

18.GJGYL_BHDJ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1-一级,2-二级。

19. YBHDJ国家级公益林原保护等级:指开展本次区划落界前现有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库中的保护等级。

1-一级,2-二级,3-三级。

20.LING_ZU龄组:仅乔木林小班填写。

龄组划分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26424-2010)的规定。

1-幼龄林,2-中龄林,3-近熟林,4-成熟林,5-过熟林。

21.YU_BI_DU郁闭度/覆盖度:乔木林填写郁闭度,保留2位小数;灌木林填写覆盖度,保留整数。

22.YOU_SHI_SZ优势树种(组):填写《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中的统一代码。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中未列入的树种(组),各省(区、市)可按照编码规则进行补充。

23.PINGJUN_XJ平均胸径:仅乔木林小班填写,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24.HUO_LMGQXJ单位面积蓄积(活立木):仅乔木林小班填写,填写每公顷蓄积量,以立方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25.SF_TBQ是否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1-是,2-否。

26.SF_TGHL是否退耕地还林:退耕地还林指1999年以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中退耕地上营造的符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范围和标准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1-新一轮退耕地还林,2-上一轮退耕地还林,0-不属于退耕地还林。

27.TGHL_ND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年度:仅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的退耕地还林小班填写。

填写退耕地还林计划年度,如“2014”。

28.STQW生态区位:按照下表规定的代码填写。

29.STQWMC生态区位具体名称:填写具体生态区位名称,如“长江”、“丹江口水库”等。

30.JDSH界定书编号:仅非国有小班填写。

31.GH_XY管护协议:1-有,2-无。

32.SHIF_LD是否林地:填写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在林地“一张图”中是否为林地。

1-是,2-否。

33.SHIF_FHBZ是否符合区划范围标准。

填写国家级公益林小班是否符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区划范围和标准。

1-是,2-否。

34.SHIF_GBYT是否已经改变林地用途。

填写因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等原因已经改变林地用途但目前尚未核减的国家级公益林情况。

1-是,2-否。

35.CHULI_YX处理意向:仅非林地的小班填写(“是否林地”代码为“1”的小班)。

1-保留;2-剔除。

三、主要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一)识别国家级公益林小班状况以现有国家级公益林数据资料(矢量数据)为基础,识别国家级公益林中的非林地小班、不符合区划范围标准小班和改变林地用途小班。

1.识别非林地小班(地块,下同):以林地“一张图”的林地边界为依据,将林地界线叠加到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中,识别国家级级公益林是否在林地“一张图”的林地范围内。

林地范围内的,在“SHIF_LD是否林地”中填写代码“1”,不在林地范围内的填写“2”。

不在林地范围但符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范围标准的小班,地方要求保留为国家级公益林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协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是否保留。

人民政府确定保留为国家级公益林的,应出具在空间规划、国土资源调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编中保持这部分面积林地永久属性的承诺,林业主管部门应在下一年度林地“一张图”年度变更调查中将其变更为林地。

地方人民政府决定保留的,在“CHULI_YX处理意向”中填写“1”,不保留的填写“2”。

2.识别不符合区划范围标准的小班:根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区划范围和标准,在遥感影像图上区划各生态区位的区划范围。

将各生态区位的区划范围叠加到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中,识别国家级公益林是否符合区划范围标准。

落在区划范围内的小班在“SHIF_FHBZ是否符合区划范围标准”填写“1”,落在区划范围外的小班以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区位不属于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或者达不到集中连片30公顷标准的小班,填写“2”。

3.识别已经改变林地用途的小班:参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案件查处等资料,必要时开展补充调查,识别国家级公益林小班是否已经改变林地用途。

2012年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以来,已经改变林地用途但目前尚未核减的小班,在“SHIF_GBYT 是否已经改变林地用途”中填写“1”,未改变林地用途的填写“2”。

(二)修正小班边界以现有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为基础,以林地“一张图”、各生态区位的区划范围为参考依据,结合现地补充调查,对小班界线进行修正。

重点是将国家级公益林小班与林地“一张图”的林地边界,以及各生态区位的区划范围边界进行对照修正,确保国家级公益林小班边界与林地“一张图”的林地和非林地界线、以及生态区位的区划范围边界一致。

林地范围内的国家级公益林小班边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区划和纠正。

但一个小班同时跨两个保护等级的必须按照林地“一张图”中不同林地保护等级的界线进行小班划分。

(三)落实林地保护等级从与国家级公益林对应的林地“一张图”小班中提取“林地保护等级”,用以确定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

要做到一级国家级公益林与林地“一张图”中的Ⅰ级保护林地一致。

(四)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内外界线依据各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工程区实施范围,确定工程区内外的国家级公益林。

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实施范围之内的小班在“SF_TBQ是否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中填写“1”,不在实施范围内的填写“2”。

(五)落实退耕地还林小班退耕地还林指1999年以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中退耕地上营造的符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范围和标准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以现有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为基础,对照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资料,必要时开展补充调查,识别国家级公益林中的退耕地还林小班。

属于新一轮(2014年后)退耕地还林的,在“SF_TGHL是否退耕地还林”中填写“1”,属于上一轮(1999—2006年)退耕地还林的,填写“2”,不属于退耕地还林的小班填写“0”。

对属于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的退耕地还林小班,还须在“TGHL_ND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年度”中填写计划年度。

(六)确保重点因子准确在核定属性因子过程中,要确保生态区位(到具体名称)、面积、土地权属、地类、林种、起源、是否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是否退耕地还林等重点属性因子的准确性。

必要时应当开展现地补充调查。

(七)建立矢量数据库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需剔除的国家级公益林小班信息数据库。

上述两个数据库均为shp 格式的矢量数据,其数据库结构见“二、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表数据结构”。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名称为“省名_jcxx_上报年度.shp”,需剔除的国家级公益林小班信息数据库的名称为“省名_tch_上报年度.shp”。

需剔除的国家级公益林小班信息数据库包括非林地小班中处理意向为“不保留”的小班、不符合区划范围标准的小班和已经改变林地用途但未核减的小班。

需剔除的国家级公益林小班信息数据库以外的小班数据构成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

(八)统计报表表1-3由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统计产出,表4由需剔除的国家级公益林小班信息数据库统计产出(统计报表样式见表1-4)。

统计报表的名称为:表1:省名_国家级公益林基本情况统计表_上报年度.xls。

表2:省名_国家级公益林面积按生态区位分地类统计表_上报年度.xls。

表3:省名_现状为非林地拟保留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统计表_上报年度.xls。

表4:省名_国家级公益林需剔除面积统计表_上报年度.xls。

(九)成果上报要求各省(区、市)于2017年12月31日前以正式文件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国家林业局报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

正式文件中要简要介绍全省(区、市)原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情况,更新后现有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需剔除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及其分权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等情况,需剔除国家级公益林形成的原因、责任及其处理情况等,并在文件中注明数据资料的文件名称、最后修改日期和文件字节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