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适的家庭教育观

胡适的家庭教育观

胡适的家庭教育观
王红070214116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认为同欧洲文艺复兴一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造国民性,消除人的奴性,造就独立、自由的人格。

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对其子女的教育。

鲁迅曾对所有中国的父亲发出深沉的呐喊:救救孩子!成年人的心已经被传统的道德伦理腐蚀了,而孩子的洁净垢,即使受了污染,也还涉世未深,还有重新培养的可能。

在新文化运动中,同样胡适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1919年,胡适的大儿子出生,这让胡适思考起了做父亲的责任。

几个,他发表了一首诗,在诗中,胡适要求儿子首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孝顺儿子。

这表明了一各新的人伦关系。

儿子不是父亲的附属品,也不是父亲养老的勤工具,而首先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先做了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才能要求儿子孝顺父亲。

孝顺父亲是一个健全人格的儿子所必然会做的,而一个孝顺的儿子不一定具有健全的人格。

“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决不至于做打爹骂娘的事来,绝不会对父母毫无感情。

胡适认为,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并不是对孩子有多在的恩惠,因为孩子是补动的。

父母经了孩子生命,孩子并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

生命本来是一种很危险的试验;如果这个生命有幸能获好的教育,能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最后成为一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这算是父母对于孩子尽到了责任。

如果这个孩子出生在一个不正常的家庭,受不到基本的教育,然后又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最后成了一个社会的罪人,那么这是做父母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

所以做父母的必须对孩子负责,并且能够对孩子负责。

你若要让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就必有知道你对此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在孝顺父母这方面,胡适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孩子孝顺父母是有。

他明确表示“我不赞成把儿子孝顺父母列为一种信条”。

他说,“如我把我儿子识得的遗产都拿去赌输了,使他衣食不能完全,教育不能利差上。

他应该爱敬我吧吗?又假如我卖国卖主义,做了一国一世的大罪人,他应该爱敬我吗?”并且他严厉指责了把儿子作为一种养老在存款的思想。

在传统思想中父母把养儿防老视为理所当然的,
中国传统的父母把孩子作为一种能生利的存款,到老了拿来用,无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做了多么大的牺牲,这种思想不消除,中国的父母的道德都高尚不到哪去。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哪个孩子不愿担负家庭所寄予的厚望。

他有自己的目标,那他就一辈子就会生活在良心的的谴责下,这一种思想将会牢牢禁锢孩子们的行动,使他们永远无法能够形成一种独立的人格来。

胡适一贯重视家庭教育,从自身儿时所受的教育到赴美留学,再到后来为人父母,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思想。

其旨在于引导子女“自立成人”,成为“自立的人。

”这种家庭教育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吸纳了西方文明的现代精神。

对胡适家庭教育思想的深入挖掘整理,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裨益颇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