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__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改后)

第6章__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改后)

..
5
二、影响一国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 经济效益的好坏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为什么?)
(二)政府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 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取决于一国政府 职能范围,包括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即政府在社会 经济的哪些领域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程度如何, 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政府的职能 范围是不同的,因而经由政府财政分配的资金份额也不 相同,由此影响宏观税负的水平。
6
(三)财政收入手段选择
政府取得财政收入并非仅仅通过税收,当政府采用多种 渠道取得财政收入时,宏观税负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四)税收制度和征管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税种的设置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税收优惠政策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征管水平的高低和征 管强度的大小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7
第二节 我国宏观、微观税负的简 要考察
(2)我国小,中,大口径宏观税负的一个估算。
表二:(单位:%)
2008 18.03 17.01 20.40 19.50 ——
2009 17.46
9.06 20.10 11. 72 31.4
12
2010 19.44
20.88
——
结合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衡量税收负担的三个口径的走势基本相同,但水平相差很大。
另据专家测算分析,我国大口经宏观税负约为小口径宏观税负的两 倍或者更多。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算过一笔账,以2004年 为例,24141亿税收+社会保障5780亿+公共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收费 12211亿+土地收入年平均为4500亿左右,总计46632亿元。拿这个数 值跟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较,实际宏观税负高达31%。2006年政府 财政收入接近3.2万亿元,如果加上1.3万亿元的预算外收费、土地出让 金5000亿元、社保8000亿元等预算外收入,我们真实的税负已经达到 31%至32%。
2009年我国全年社会保险(不含农村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6 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亿元,增长率为17.7%
20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等社 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预算的 111%;总支出1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完成预算的98%; 收支相抵,当年结余3761亿元,年终滚存结余21438亿元,比上 年增长21%
4255.3 5126.88 6038.04 6909.82 8234.04 9262.8 10682.58 12581.51 15301.38 17636.45 20017.31 24165.68
12.04% 10.64% 9.93% 9.71% 10.43% 10.97% 11.91% 12.68% 13.95% 14.66% 14.74% 15.12%
10
表一:199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单位:亿元)
年度
GD P
税收 收入
税收收入占 GDP 比重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35334 48198 60794 71177 78973 84402 89677 99215 109655 120333 135823 159878
中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里的财政收入指的是纳 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国有资 产、变卖公产收入以及规费收入等);
大口径宏观税负: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 财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不纳 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以及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 入等,即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微观税负也就是个别税负,一般是用以研究某个纳 税人(或企业)的负税程度,体现的是个别纳税人 的经济负担。
4
▪ 税收收入额的不同口径。
税务部门的口径 财政部门的口径:税务口径+进口环节税收+农业各税
专款专用、专项基金性质特点的税收计入税收统计口径会影响税负的计算结果。 : 社会保险税(费)是否计入核算口径会影响国家间税收负担的比较。
第六章 税收负担 与税负转嫁
一、税收负担的一般涵义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税负与微观税负: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 重来反映,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 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 职能及财政功能的强弱。
2005
183084.8
28778.54
15.65%
2006
210871
34809.72
16.51%
2007
249529.9
49449
19.82%
2008
300670
54219.62
18.03%
2009
335353
59515
17.75%
2010
397983
77390
19.44%
11
数据来源:中经网数据库
在这三个指标中,大口径的指标最能全面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
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而中小口径更能说明在政府取得的收入中,
财政真正能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
9
二、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考察
1.我国宏观税负的历史变化过程
(1)小口径宏观税负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经 历了从低→高→低→高的变化。1978年至1981年,一直处 在12%的较低水平;两步利改税至1994年税改前急剧上升, 1985年达到19.1%的峰值,之后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的宏观税负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的特点。 下表可以看出,我国1994-1997年的宏观税负维持在 10%左右的水平上,1997年开始我国宏观税负逐年上升, 2007年达到最高值19.82%,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部门所占 的份额在增加,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较大空间。
一、衡量我国税负水平的三个指标 二、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考察 三、我国企业税负水平考察 四.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差异的一般原

8
一、衡量我国税负水平的三个指标
小口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这里的税收收入指的是税务 部门发布的税收收入加上关税、农业五税(现在指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以及减去出口退税支出后的税收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