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教案
步骤2:触摸木块,描述感觉;
步骤3:触摸金属块,描述感觉。
引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来测量。
体验3: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温度计。
1.实验室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
3.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
6.通过介绍长征三号火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
材
分
析
本章共安排了6节教学内容。其中1、2节内容侧重知识技的落实;3、4、5节更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的落实;第6节则侧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
本章的安排完全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实验多,共有8个,能激发学生兴趣;
2.与生活联系紧密,如水结冰、冰化水以及雾、霜、露的形成等;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
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7.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知道气体液化的方法,且知道气体液化要放热。
8.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9.认识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及当代水资源危机。
10.了解电冰箱、高压锅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2.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2.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课时计划
第1周
星期二第节20年月日源自课题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
教
材
分
析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5.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6.0℃是怎样确定的?100℃是怎样确定的?
7.1℃又是怎样确定的?
8.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以下和100℃以上?
引出问题:有没有最高的温度和最低的温度?它们分别是多少?
引出绝对零度的概念,并让学生阅读科学窗,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探究,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丝不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时刻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体验1:教师准备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请学生用手指触摸,并描述感觉。
步骤1:将左手食指浸入冷水杯,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杯,说出左手的感觉和右手的感觉。
步骤2:将左右手食指同时浸入温水杯中,再说出此时的感觉。
体验2:请学生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泡沫块,并描述感觉。
步骤1:触摸塑料泡沫块,描述感觉;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
6.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3.与生产和科技知识联系紧密,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及教具
冰水、热水、温水各一杯,金属块、木块、泡沫各一块;温度计17支,演示温度计一支,体温计17支,小烧杯(装水)17杯
教
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景:用湿抹布在黑板写下一个“水是生命之源”
提出问题:水去哪儿了?引出: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6.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4.通过蒸发和沸腾的对比,体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5.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究自然奥妙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提高学生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单元课时计划
单元
课题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学会使用酒精灯
4.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5.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区别。
6.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吸热制冷
进一步引出:物质三种状态的名称(固态、液态、气态)。物理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我们学习物理就从区分物质的状态开始。
问题1:物质存在的状态总保持不变吗?在什么条件下,水发生了状态的改变?
引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发生变化。“温度变化”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条件。
引入:夏天天气很热,到了秋天天气就会变凉,而冬天会很冷,春天时天气较暖。“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