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舌后坠患者插胃管方法及插管后的护理(精)

舌后坠患者插胃管方法及插管后的护理(精)

【摘要】目的:通过对舌后坠患者插胃管方法的探讨、研究,总结出舌后坠患者的最佳护理措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依据。

方法:通过对16例昏迷伴舌后坠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应用有效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及好评。

结论:通过对患者的不同施护,总结出简单、有效、准确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舌后坠;侧位拉舌插管法;护理
昏迷或延髓麻痹的患者一般由胃管内灌注食物、药物和水分,需长期留置胃管并每周更换,但此类患者经常伴有舌根后坠,坠向后方的舌根堵塞了口咽部通道,给插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按常规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常常难以奏效。

为了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我们探索应用侧位拉舌插胃管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2~73岁。

均为昏迷伴舌后坠患者,其中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

2 方法
插管前准备同常规法,另备拉舌钳、开口器、手电筒,选用透明硅塑胃管。

让患者仰卧,术者左手持胃管后端,右手持胃管前端,从一侧鼻孔插入约12~14cm(口咽部)感到有阻力时,助手用拉舌钳将患者舌头拉出。

术者即可顺利将胃管插入45~55cm,证实在胃内后固定胃管,根据需要注入食物、药物等。

若患者牙关紧闭,可先用开口器助其开口,再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

本法应用16例均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多数是在使用昏迷患者常规插管法5次以上均失败的情况下改用侧位拉舌法而一次获得成功。

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将胃管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

3 讨论
昏迷、延髓麻痹时由于支配舌、咽部的神经受到麻痹,常发生舌根后坠现象。

当患者仰卧时,由于重力作用,舌根后坠更加严重,后坠的舌根堵住了口咽部通道,常使胃管很难插入,有时反复插管多达10次以上均不成功。

昏迷患者常规的“先仰头后托头”插管法虽可增加咽喉部通道弧度,对无舌后坠的昏迷患者有效,但对舌后坠患者却不能奏效,因为弧度增加并不能解除口咽部受堵。

相反,患者头后仰时舌后坠更加明显,胃管更难插入。

当患者侧卧位时,舌向后坠的重力作用减小,舌后坠减轻,同时由于拉舌钳的作用,舌根完全拉出,口咽部通道不仅不再受堵,而且比正常情况下还要增大,所以胃管插入非常顺利,成功率达100%。

侧位拉舌插管法大大增加了舌后坠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既节省了材料,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患者也能及时从胃管内摄取所需的营养、药物和水分,同时也避免了常规法反复插管所导致的呛咳、误吸、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对脑出血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颈项强直、气管切开等头颅活动受限的患者,将患者头部先后仰再托起以增加咽喉部通道弧度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会造成病情加重或气管套管脱出,而侧位拉舌法却能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透明硅塑胃管头端较硬,便于顺利插入,管壁较柔软,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末端连接一小塞子,灌注后只需将小塞子塞住末端开口,不必反折末端并包裹纱布,节约了卫生资源。

胃管前端侧孔较大,便于灌注食物和抽吸胃内容物。

因胃管是透明的,便于观察灌注食物后胃管是否冲净,避免食物积存管腔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管腔,临床使用此胃管有一定优点。

操作时动作应轻稳、快捷,当舌头拉出时应迅速将胃管插入,以缩短拉舌时间,同时,舌头不可被夹得太紧,以恰好能拉出为宜,拉舌过久过紧易导致舌尖破损出血。

胃管插完后应仔细检查舌尖上下两面有无破损,若有破损应予创面处理并加强口腔护理。

本法应用16例,无一例出现破损失血的现象。

4 插管后胃管的护理
4.1 固定胃管:①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胶布应每天更换。

②保持胃管的通顺,防止打折。

搬动或翻动患者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4.2 保证胃管的通畅:①定时冲洗,每4小时1次。

冲洗时应根据胃管的型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选择5或10ml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

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

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

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②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1次。

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黏膜损伤出血。

4.3 观察并记录
4.3.1 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胃液颜色一般为墨绿色(混有胆汁)。

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

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

胃液出现颜色或性质的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4.3.2 准确记录胃液的量:若胃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避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4.4 胃管护理:①每日用棉棒沾水清洁鼻腔。

②更換胶带時,须将脸部皮肤拭净再贴,並注意勿贴于同一皮肤部位。

③鼻胃管外露部位须妥当安置,以免牽扯滑脫。

④每日注意鼻胃管刻度,若有脫出,应通知医务人员处理。

⑤每日以棉签清洁口腔;意识清楚合作的可以牙刷清洁。

鼓励患者刷牙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或昏迷的患者给予口腔护理。

⑥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合作者,需预防鼻胃管被拉出,必要时可將患者双手做适当的约束保护。

4.5 鼻饲的护理:①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胀、胃潴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

②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患者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
间隔时间。

鼻饲后用温开水冲净鼻饲管,并安置好。

持续鼻饲应均匀灌入。

③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左右为宜。

持续灌入时鼻饲液温度应与室温相同,过热易烫伤胃壁黏膜,过凉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

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④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

4.6 术后冲洗胃管:①食道术后冲洗胃管:用10ml注射器抽3~5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

若遇有阻力,先回抽,抽出胃液表示胃管通畅。

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②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冲洗胃管:用5ml注射器抽1~2ml生理盐水,先回抽若有胃液抽出,再缓力冲洗胃管。

冲洗后应将冲入生理盐水抽出。

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③结肠、直肠术后冲洗胃管:用5~10ml注射器抽5ml左右生理盐水缓力冲洗。

若冲洗不畅,可适当调整胃管位置。

④幽门梗阻患者术后胃管冲洗:需洗胃患者应遵医嘱定时给予3%盐水200ml/次打入胃管,夹闭胃管半小时后用负压吸引将胃内容物吸出。

冲洗时若遇阻力,可稍用力冲,切记不可暴力冲洗。

若胃管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胃管。

4.7 鼻饲误吸问题:颅脑外伤、意识不清、脑血管意外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均有鼻饲误吸的危险,咳嗽、呕吐有可能会使胃管变更位置,增加误吸可能性,鼻饲过快引起大量胃残留和肠动力低下,胃排空延迟均可导致发生误吸。

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为10%~77%。

护士应掌握预防对策,首先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正确,吸尽气管内痰液防吸痰呛咳、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返流。

患者体位也是预防误吸的关键,鼻饲时应取半坐卧位,借重力作用可防止返流、误吸。

注入食物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残留情况,如鼻饲前抽出100ml,应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鼻饲后30min内不可翻身,严密观察,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出现误吸尽早处理,以防意外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