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改革论文有关个人所得税论文

个人所得税改革论文有关个人所得税论文

2010年10月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O c.t 2010第12卷第5期Journal o f Shanx iF inance and Taxation Co llege Vo.l 12No. 5税收与企业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现状及改革路径覃丹(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030009)摘要: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临界值0. 4, 贫富差距现象严重是阻碍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

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佳途径, 就是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让其充分实现劫富济贫的功能,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从体系设置方面和税收征管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合理设置税收体系, 加强监管。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个人所得税; 改革中图分类号: F810. 42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8- 9306( 2010) 05- 0026- 03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 必然要求有秩序井然、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体系使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和谐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社会关系, 这不仅要求横向公平, 同样要求纵向的公平, 只有体现公平, 才能称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而效率与公平的博弈与权衡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问题, 也是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能兼顾二者, 使人们在最大限度追寻公平的基础上谋求高效率, 是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

共同富裕的理论鼓励先富者, 希望先富者帮助后富者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现实是先富的人或地区越来越富, 把后富的越甩越远。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临界值, 贫富差距现象严重是阻碍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

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佳途径, 就是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让其充分实现! 劫富济贫∀的功能,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现状介绍所得税制是以自然人和法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而根据纳税人存在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将所得税分为两类: 一类为个人所得税, 包括对自然人的综合收入、专业收入等征收的税; 另一类是企业所得税, 包括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资本利得所征收的税。

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 为和谐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法律体系组成我国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没有征收过个人所得税,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的分水岭。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我国对外经济事项日益丰富, 为了与国际接轨, 同时也为了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 1980年9 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开征个人所得税。

随后, 作为补充,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 形成了个税三税鼎立的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有的三税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于是, 在1993年将三税进行合并, 颁布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法∃, 并与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相配套, 1999年、2005年、2007年又先收稿日期: 2010- 10- 13作者简介: 覃丹( 1982- ), 女, 山西交城人,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助教, 研究方向: 公司企业法。

26后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四次修订, 形成了现行的个税体系。

(二)个人所得税的价值考量讨论个人所得税的社会价值, 应该追溯到它的立法原则。

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原则包括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两方面。

个人所得税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显示了它的社会价值。

个税收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1998年个税收入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3. 4% , 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年鉴显示, 2008年个税总收入3 722亿元, 占全国税收总收入54 219. 62 亿元的6. 86%。

我国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 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则是以所得税为主体, 个人所得税在美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 。

我国目前个税的规模和比重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 但是个人所得税已不断攀升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 虽然目前我国个人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加上现行个人所得税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个税收入还十分有限, 但它仍然是弹性较大、潜力较大的重要税种, 对我国和谐社会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个人所得税的社会价值除了扩大财政收入, 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社会分配。

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 4的警戒线,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加快, 力度不断加大, 我国收入分配的差别越来越大。

征收个税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富人征高税、穷人不征税来进行财富在不同人群之间的流动和分配。

在保证人们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高收入者缴高税, 中收入者缴低税, 低收入者不缴税, 让个人所得税成为! 劫富济贫∀的!罗宾汉∀。

通过个税的征收拉进社会贫富差距, 缓解社会分配差别, 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现行个人所得税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个人所得税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 虽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离我们对它的期许和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 存在很多的税收漏洞, 许多税源在不断地流失。

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 存在!富人偷逃税, 穷人万万税∀的现状。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面临着制度不优、实施不力的窘境, 这主要有个税体系设置、个税征管不力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现行个税体系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个税制度设计比较滞后, 不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

总结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 一共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综合税制, 把个人全年的所得按照一定方案进行汇总, 作为计税依据按年征收个税, 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均采用此方式。

第二类是分类税制, 根据所得来源性质的不同, 区分为不同税目, 分别计征, 英国和我国都采用此方式。

第三类是混合税制, 结合前两类的优点, 分类、综合相结合, 日本、韩国采用此方法。

我国所采用的分类税制计征简单、计算简便、征收快捷, 但是不像综合税制能够全面掌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能力。

只能对渠道单一的收入, 比如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承担较重的负担, 而收入较高但可以分散成各个税目的纳税人却能合理避税, 没有挖掘他们纳税的潜力。

另外, 扣除项目及税率的确定也不尽合理, 比如工资薪金的扣除额从800 元改为1 600元, 又改为目前的2 000元, 但这只是数额的变化, 并没有全面地考虑纳税人不同的经济情况, 真正体现扣除的公平性。

其次是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的问题。

税务机关措施不力、监管不严导致税源大量流失。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相结合, 而实际的情况却是自行申报没人报、代扣代缴没人缴, 国民纳税积极性不高。

尤其是针对高收入人群, 收入高、隐蔽性高, 所以偷逃税款现象严重。

以我国目前的征管水平, 根本监管不到每个人确实的资金流向。

再加上国民自身的纳税意识不强, 一旦有可乘之机必定不会心甘情愿地去缴税。

我国没有网络化的个人所得税征管系统, 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不能进行信息的及时沟通, 同样也就无法进行监督。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方案(一)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体系1. 改变税制模式。

在三种个税税制中, 最普遍采用的是综合税制, 其次是混合税制, 采用分类税制的国家已经很少了。

综合税制能够明确纳税人真正的税负水平, 能体现税负的公平, 但是计征复杂, 准确地确定每年的所得额这个计税依据比较困难, 对我国的征管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是一个考验。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分类税制, 把个人的所得按照来源性质的不同分为11个不同的税目, 分别征收。

分类税制计征简单, 但是由于各税目的计征方式不相同, 不易于确定纳税人的税负水平, 也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

适用于我国的个税模型最优选择应该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

我们可以根据大项来把所得进行重新的分类和整合, 可以整合为三大类, 即投资性所得, 如利息、股息、红利、股票转让所得等; 劳动性所得, 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等; 经营27性所得, 如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出租承包经营所得等。

将这三大类的所有所得相加, 确定一定的税率, 按照相同的计征方法合并征收, 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个人所得税的税制选择。

2. 改变费用扣除标准。

在工资薪金税目中, 我国目前的扣除标准是2 000元。

也就是说, 当月工资低于2 000元不需要缴税, 如果高于2 000元, 仅就超过的部分作为计税依据来缴税, 因此费用扣除2 000元实际是免征额。

工资薪金的扣除数实际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生计费, 我们认为用来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生计费是不应该缴税的, 因此应该从当月工资中扣掉。

而随着人们普遍经济水平的提高, 维持当月最基本生活需要的费用越来越高, 扣除数一成不变会使越来越高的生计费也成为个税的计税依据。

但是, 目前生计费的扣除存在问题, 依据当前的消费能力2 000 元其实不够每月的日常支出。

那么究竟该如何改? 是直接把扣除数从2 000元调高到3 000元甚至于5 000元吗? 笔者认为, 简单地调高扣除数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仅能起到! 镇痛∀的作用。

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 维持正常开支所需的生计费也不尽相同。

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消费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 在我国实行统一的、定额的扣除额显失公平。

比如同样是月薪5 000元, 在北京工作的王某是一位已婚女士, 每月吃饭、租房、抚养孩子这三项费用就会花去6 000元, 工资不够维持基本的生活; 而在太原工作的李某是一位单身女士, 吃、住都跟着父母,几乎没有什么花销。

对于王某和李某如果不考虑区别, 同样都要扣除2 000 元的生计费来计算每月应缴的个税, 对于王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这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因此, 最好的办法是按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 考虑住房、孩子、老人、教育、医疗等多方因素, 设定各自的比例做好计算模型, 把扣除数从简单的具体数额变为能综合考虑各类情况的计算公式, 全国都使用统一的扣除标准的计算方法。

3. 改变税率设置。

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比例税率20% , 另一类是九级和五级的超额累进税率。

在工资薪金所得中所使用的超额累进税率就是九级税率, 根据所得额与2 000元的差额的不断增加, 税率按照档次不断提升, 第九级税率达到了45%。

这样的税率设计并不合理, 在我们常见的计算中, 最多涉及到第五级, 第六级到第九级的税率几乎无人问津。

这样繁琐的税率设置在国际上也是几乎没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