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知识
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预后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CLIA 定量检测乙肝“两 对半”各项血清学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对乙肝的病程、治疗、预后起一个全程动态监测的作 用,能够为临床医生对病情疗效作出合理的解释提供依据,以指导治疗。主要表现以下四个 方面: 1、 急性乙肝治疗中的具体监测:详见图表二
期限 4-12周 1-2周
过程(少见)。
27 28 -
+
+
+
-
+
+
+
+
暂无解释 暂无解释
<0.2% <0.2%
29 30 + 31 + 32 +
-
+
+
-
-
+
+
-
+
+
-
-
+
+
+
-
暂无解释 暂无解释 暂无解释 暂无解释
三、乙肝五项定量联合检测的应用
<0.2% <0.2% <0.2% <0.2%
一些群体如医护工作者、病人家属等,由于长期与病人密切接触,但又非直接经血传播 感染成急性乙肝,而是长期少量感染,并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可能呈低浓度感染, 特别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防止发展成乙肝或慢性携带者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竞争抑制一步法,反应时间 1 小时; 2、我公司的试剂的基本情况
A 操作简单; B 结果直观; C 特异性好; D 灵敏度高; E 临床符合率高; F 产品品种齐全,并不断向前发展。 3、临床操作及售前、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试剂盒自冰箱中取出后应置室温平衡 30 分钟以上。 实验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反应时间及温度孵育。 不同批试剂掰分不得混用。 手工洗板时避免孔内液体未注满,以避免未彻底洗干净,造成假阳性。 实验物品及试剂盒均按传染品处理。 使用后的剩余试剂密封后及时回收至 2~8℃冰箱保存。 4、产品临床常见问题的分析 (1)定标品没有梯度 忘加或错加酶标结合物; 忘记混底物,直接单独加入底物 A 或 B; 定标品加错; 操作前没看,拿错包被板。 (2)软件提示定标品非递增递减 定标品的顺序加错; 洗板机注液或吸液针头堵孔; 加样顺序与程序设置顺序有偏差; 加样时间过长。 (3)定标品线性不好 操作未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加样时间过长; 加样枪误差大;
(1)亚临床型 HBV 感染早期;(2)不同亚
+
-
-
+
<1%
型 HBV 二次感染;(3)抗原抗体转换期。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0.1-4%
18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
+
+
-
+
<1%
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
-
-
-
+
者;(3)传染性弱。
7-
(1)既往感染,有免疫力。
+
-
-
+
(2)HBV 感染,恢复期。
(1)急性 HBV 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
8+
-
-
+
+ HBsAg 携带者;(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
三阳”。
9+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 HBV 复
-
+
-
+
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 种少见模式
■急性乙肝早期:CLIA 定量能及早检出 HBsAg,确证 HBV 感染,几乎能与 preS1 同时检 测,在病程观察中大大缩短“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或胶体金在乙肝早期检测往往 HBsAg 呈阴性。
■慢性乙肝:一些患者由于机体对 HBV 包膜蛋白(HBsAg)表达较低,酶标或胶体金检测 可出现 HBsAg 和抗-HBs 均阴性的情况,而 CLIA 技术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为正确判断 病情提供依据 。
10 +
(1)急性 HBV 感染早期,急性 HBV 感染潜
-
-
-
-
伏期; (2)慢性 HBV 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1)慢性 HBsAg 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
-
-
+
-
HBV 感染趋向恢复。
出现率 10-30% 5-10%
2-10% 5-15% 5-30% 1-5% 5-15% 10-40% 5-10%
2周 -3月
3-6月
1年
潜 潜 急急 急
康
痊
痊
伏 伏 性性 性复愈愈期后 早期 转过早
期期
变
程
期
急性HBV感染标志物及肝功指标转化图
DNA HBeAg 前 HBcAb(总 HBcAb(IgM S
抗
HBsA
相对浓度
时间
(图表二) 注解: (1)定量分析 HBsAg 和抗-HBs 的浓度变化,可以预见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如 HBsAg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知识
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指标及诊断意义如下表一:
序号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抗-HBc
临床意义
9 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 HBV。
2-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
-
-
-
+ 期 HBsAg 已消, 抗-HBs 尚未出现;(3)无症
加样时产生大量气泡; 底物混合后放置时间过长。 (4)回算临检中心质控品稍有偏差 定标品调试时按照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盘进行调试,国家标准没有完全统一; 国家临检中心质控品批间差异大; 质控品经过反复冻溶,浓度降低。 (5)整体发光值本底偏高 室内有刺激性或强氧化性的气味出现; 洗板机洗板不彻底或洗板次数不够; 标本污染、溶血、红细胞、纤维蛋白含量过多等标本因素; (6)整体发光值偏低 底物被污染; 底物混合后放置时间超过一天; 混底物的容器不干净; 未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7)出现假阳性 未按说明书正规操作; 加样时间过长; 需稀释比例不够; 标本污染、溶血、红细胞、纤维蛋白含量过多等标本因素; 洗板不彻底; 判断有误; 发光仪光污染较大; 试剂盒本身有问题。 (8)出现假阴性 未按说明书正规操作; 加样量,反应时间、温度不够; 漏加,错加标本或试剂; 洗板过量; 判断有误;
化学发光定量(CLIA)检测 HBsAg 灵敏度可达 0.05-0.1ng/ml,而酶标(ELISA)检测 HBsAg 灵敏度是 0.5-1.0ng/ml,胶体金(POCT)检测 HBsAg 灵敏度是 1-5ng/ml 也就是说只 有血清中的 HBsAg 达到 0.5-5ng/ml 酶标或胶体金才会呈阳性反应。
(图表三)
急性乙型肝炎移行为AsC的过程图
浓度
HBsAg(ng/ml) HBeAg(NCU/ml) ALT IU/L
0
5
10
月份
图表(四) 2、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的动态观察 血清 HBV DNA 水平与 HBsAg 和 HBeAg 的基本一致,大多数 AsC 须经历较长的 HBe 转换过程, 在漫长的 HBV 感染中 HBeAg 的浓度逐渐下降,经过 HBeAg(-)/抗-HBe(-)的转换窗口, 抗-HBe 逐渐出现,少数出现逆转,即抗-HBe 浓度下降,HBeAg 反而出现。详见图表(五)
三、我公司发光乙肝五项产品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1、各项的检测方法和反应模式 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双抗体夹心一步法,反应时间 1 小时;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双抗原一步法,反应时间 1 小时; 乙肝 E 抗原(HBeAg):双抗体夹心一步法,反应时间 1 小时; 乙肝 E 抗体(抗-HBe):竞争抑制一步法,反应时间 1 小时;
状 HBsAg 携带着。
(1)既往感染过 HBV;(2)急性 HBV 感染
3-
-
-
+
+ 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 HBs 出现前的窗口期
4-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
+
-
-
-
染;③假阳性
5-
+
-
+
+
急性 HBV 感染后康复。
6+
(1)急性 HBV 感染;(2)慢性 HBsAg 携带
<1% <1%
12 +
急性 HBV 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
-
+
-
-
<1%
性强。
13 +
(1)急性 HBV 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
-
+
+
+
0.1-2%
带者。(3)抗原抗体转换期
14 +
(1)亚临床型 HBV 感染早期;(2)不同亚
+
-
-
-
<1%
型 HBV 二次感染;(3)抗原抗体转换期。
15 +
19 -
-
+
-
- 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 滴度低而呈阴 <1%
性,或呈假阳性。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
20 -
-
+
-
+ 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 滴度低而呈阴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