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2n=14=10m+2sm(SAT)+ 2st
剪下每条染色体,贴成染色体组型图:同源染色体 配对,由长至短,短臂在上,着丝点在一条水平 线上。
1
2
3
……
思考
为什么要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表示各染色体
的长度? 染色体组型分析有什么意义?
.
. 14
调整排序、编号(每对编号),最长的一对染
色体为1号,依次递减。计算同源染色体长、短
臂的平均值及相对长度,重新制表。
染色体编号 相对长度(%) 长臂 短臂 全长 臂比值 类型
1 2 . . 7
M SM . . SAT
根据表格写出核型公式:
例: 2n=14=10m+4sm(2SAT)
中国粮食作物分布
大麦根 尖细胞 有丝分 裂中期 染色体 照片
实验步骤
目测预配对 按染色体长度顺序临时排列、编号(每条单独编号) 测量每条染色体长臂、短臂长度(mm),将结果填入表中。 计算每条染色体全长、臂比值。
根据染色体长度和臂比值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
编号 1 2 长臂 短臂 全.00
7.01~∞
亚端部着丝点区
端部着丝点区
st
t
∞
端部着丝点
T
实验材料 大
麦
大麦(学名:Hordeum vulgare),
俗称三月黄,禾本科植物,是一种主 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是酿造啤酒 的主要原料。大麦是世界上第五大耕 作谷物,种植面积约达53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和加拿大面积最大。
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
臂比值:长臂/短臂 着丝粒位置:下表
副缢痕及随体的有无及位置,随体的有无、性状和大小。带随体的染色体用SAT
标记。
臂比值及着丝粒位置
臂比值 1.00 1.01~1.70 1.71~3.0 着丝点位置 正中部着丝点 中部着丝点区 亚中部着丝点区 表示符号 M m sm
揭示遗传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实验目的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学会分析染色体组型,计算有关数据
实验原理
染色体组型反映的是物种在染色体水平上的整体特征,
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两方面的信息。
染色体组型分析中的各项指标:
染色体数目:2n = 染色体绝对长度:长臂、短臂(mm) 染色体相对长度: (每条染色体长度/单倍染色体组总长) 100%
遗传学实验课
大麦染色体组型分析
第4 周
染色体组型
定义:分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结构特点, 并用表格、图示将这些特点展示出来。 染色体的特征:包括数目、大小、着丝粒位置、副 缢痕的有无及位置、随体的有无及形态和大小等。 意义:反映了物种染色体水平的整体特征,研究和 比较物种的染色体组型可以确定物种本身的遗传学 特征,有助于对物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判断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