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2课时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堂六环节】
一、“导”——教师导入新课。
(2—3分钟)
二、“思”——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时间不少于13分钟)【学习过程】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a.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______。
b.方便对外联系和________。
c.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_____________。
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_____________。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河流流域内有众多的聚落分布。
聚落多形成于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如上海等城市;两河流的交汇处,如武汉、重庆等城市;河运的起止点,如赣州等城市。
【问题探究】
1、根据教材P81“活动”所提供的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河流上流,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2、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
处还是B处好?,理由是。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
等沉积物标本(颗粒从小到大为:黏土、粉砂、砂、砾
石),访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其理由是。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三、“议”——学生起立讨论。
小组集体商议以上学习的内容。
( 9分钟)
四、“展”——学生激情展示。
小组代表或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展示。
(8分钟)
五、“评”——教师点评,教师总结规律,点评共性问题,或拓展延伸。
(9分钟)
六、“检”——课堂检测。
(3分钟)
【课堂检测】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地区的聚落分布多呈点状
B、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上
C、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沿河、沿海发展
D、山区的聚落分布多呈同心圆状
2.下面四个流域中,城市最稀少的是()
A、亚马孙河流域
B、泰晤士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
3.下列关于河流对城市分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全部都位于冲积平原地区
B.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濒海、濒湖和沿河的平原地带
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 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