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五章)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第五章)


塑性决定于珠光体球团、片层间距两个因素的迭加。
总结: 1)铁素体为主的钢,细化铁素体晶粒来提高强度 和韧性; 2)珠光体为主的钢,控制轧制使强度降低,韧性 提高。对此类钢必须采用再结晶型控轧。 3)对中高碳钢,轧后控制冷却,使珠光体在低温 度下产生,得到细片层珠光体,可提高强度和韧 性。
图5-7-2 0.42%C-0.55%Mn-0.023%Nb钢的控制轧制组织 (a)35%;(b)50%;(c)75%
中碳钢,如Mn<1%,钢的主体为铁素体时,仍是 铁素体细化机理在起作用。控制轧制→铁素体和 珠光体充分细化。
(2)常温组织以珠光体为主的钢材 0.43%C,1.40%Mn钢: 普通热轧:所得到的组织:铁素体在即将转变的 奥氏体晶界上生成网状组织。 控制轧制(再结晶区中轧制):奥氏体再结晶晶粒 细化→铁素体及珠光体组织都得到细化。随着变 形量的增加,细化程度增加。
(2)控制轧制中组织性能的变化 强度变化: 强度变化:
碳量0.2%∼0.3%: 含0.4%C以上: 含0.8%C以上的钢:
பைடு நூலகம்
图5-12 碳含量对控制轧制材(CR)与普通轧制材(HR)强度的影响
强度降低原因:
1)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及珠光体(领域)的大小与奥氏体晶 粒尺寸毫无关系。
图5-13 560°C(833K)及600°C(873K)铅浴淬火的珠光体领域直径和层 间距与γ晶粒度的关系 (a)珠光体领域直径和γ 晶粒度的关系;(b)珠光体片层间距与γ晶粒度的关 系
2)γ温度愈低、 γ晶粒愈细,珠光体成核点愈 多。珠光体开始转变线和终了转变线发生变化。
珠光体相变曲线随γ化温度的 移动状况
珠光体生成温度和层间距的关系
塑性、韧性的变化:
0.2%∼0.8%C内的脆性 转化温度比较: 0.2∼0.8%C内的断面收 缩率比较: 延伸率的比较:
图5-12-1 碳含量对控制轧制材(CR) 与普通轧制材(HR)塑性、韧性的影响
原因:固溶量增加 阻止奥氏体再结晶 作用加强。
图5-5 轧制前加热温度对 0.4%C,1.38%Mn,0.023% Nb钢临界压下率的影响效果
(2)铌、碳对中高碳钢奥氏体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图5-6 压下率、轧制温度对中碳钢(加Nb与不加Nb)轧制后 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图中得到:1)压下率大、再结晶奥氏体晶粒细;2)轧制温度 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较小;3)同一变形条件下,加铌的 中碳钢比不加铌的中碳钢的再结晶晶粒细;4)碳含量对再 结晶晶粒度影响较小。
图5-2 0.40%C,1.38%Mn,0.023 %Nb钢的γ晶粒再结晶行为
在中碳钢中添加铌同样可以延迟奥氏体再结晶。
(2)碳对中高碳钢奥氏体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影响 不含铌钢: 加铌钢:随碳含量↑ 临 界压下量↓。
图5-4 C量对Nb钢与不加Nb钢 临界压下率的影响
碳量的多少决定了Nb的固 溶量,C↑,Nb的固溶量↓, 轧制时析出量↓,阻止再 结晶作用↓ 。
珠光体球直径愈细,断面收缩率愈大,珠光体片层 间距愈小延性愈好。
含碳量和球化处理对εu的影响 1-球化处理(粒状渗碳体);2-正 火(片状渗碳体)
碳化物体积和球化处理对的εT影响 1-球化处理(粒状渗碳体);2-正火 (片状渗碳体)
3)对韧性的影响: 各强化因素对冲击值转变温度ITT的影响:
珠光体碳分冲淡系数:
5.3 中高碳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1) 中高碳钢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1)对强度的影响 重要因素:珠光体的片层间距。
式中σ0为纯铁素体强度,σS、σ0.2为材料的 屈服强度,I0为珠光体的片层间距,Ky为系数。
各种强化因素对抗拉强度的影响:
2)对塑性的影响:
图5-10球状珠光体直径(dy)和断面收缩率关系
5 中高碳钢控制轧制特点
中高碳钢特点:(1)冷却后的组织发生变 化:(2)决定钢材性能的因素发生变化: 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比例、铁素体晶粒的大 小、珠光体片层粗细和球团大小以及渗碳 体的形貌。
5.1 中高碳钢奥氏体的再结晶行为
(1) 铌对中高碳钢奥氏体再结晶临界变形量的影响
图5-1 0.43%C,1.4%Mn钢, γ 晶粒再结晶行为 (1200°C加热后 轧制1道次,原始γ晶粒度为1级)
所得常温组织: 铁素体和珠光 体;所占面积: 各50%;铁素体 晶粒:8级。
图5-7-1 0.42%C-0.55%Mn-0.023%Nb 钢的常规轧制组织(×200)
控制轧制工艺 : 第一阶段:压下率:50%,最后 一道温度:再结晶区下限(1050~1100°C); 第二阶段轧制:终轧温度:870°C,压下率分别 为: 1)35%:铁素体晶粒比普通轧制时的铁素体晶粒 细小,珠光体变得粗大。原因: 2)压下率为50%:部分再结晶区轧制,铁素体和 珠光体基本上都得到均匀细化。 3)压下率为75%:铁素体晶粒组织更细化、均 匀,晶粒度达到12~13级。
图5-7 压下率对含Nb和不含Nb中高碳钢 轧制后γ再结晶晶粒度的影响
5.2中高碳钢控制轧制钢材的组织状态 (1)常温组织以铁素体为主的钢材(Mn<1.0%) 成分:0.42%C,0.55%Mn、0.032%Ni 加热温度:1200°C 普通轧制 :第一阶段压下率:50%,第二阶段压下率: 35%,终轧温度:再结晶区下限(1050°C∼1000°C)
0.43%C,1.38%Mn、0.023%Nb钢:相同条件进行控 轧,存在的问题: 总结: 中碳钢(尤其加铌钢)低温轧制不利。最好 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充分的轧制尽量细化奥氏 体晶粒。
(3)共析钢 共析钢控制轧制目的:珠光体团得到细化。 珠光体球团尺寸取决于γ晶粒尺寸,随着γ晶粒尺 寸↓,珠光体球团直径↓。 过共析钢控制轧制目的:珠光体球团变小,同时 亦使析出的网状碳化物变薄。要在奥氏体再结晶 区轧制,使奥氏体晶粒细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