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0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60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60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为急诊干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方法收集急诊科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用药种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患者转归等。

结果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临床治愈,抢救时间为3~52 h,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均恢复正常,3 d后康复出院,随访后无后遗症发生,2例患者死亡。

结论药物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抢救患者赢取最佳时机。

关键词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病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是临床上不可预测的、突然发生的、威胁生命的严重过敏反应[1]。

当外界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累及多脏器症群。

药物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凡因人体对药物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导致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称为药物过敏性休克[2],由于个人体质存在差异,用药剂量不同,患者过敏性休克的程度亦有不同,本文通过对60例急诊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临床对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材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60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54.6±10.3)岁。

所选患者中,32例患者有家族过敏史,8例有个人过敏史,20例患者病史不详。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2例,下呼吸道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12例,妇科感染4例,皮肤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

过敏性药物包括:青霉素钠注射液22例,头孢曲松钠注射液16例,头孢呋辛钠注射液10例,庆大霉素注射液12例。

60例患者均采用注射剂,42例患者为静脉滴注,8例为静脉注射,6例为肌内注射,4例为皮下注射。

1. 2 抢救措施当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应采取以下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①立即停药:嘱患者仰卧位,抬高下肢15°,解除呼吸道梗阻,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 mg,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 mg,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 mg至患者脱离危险。

②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糖皮质激素等,并用生理盐水进行扩容。

③对休克症状无缓解者,充分补充血容量,可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100~250 ml静脉注射,同时注射5%~10%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去甲肾上腺1~2 mg。

当患者发生喉头水肿时立即进行气管切开,以保障呼吸道通畅。

④对呼吸骤停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借助呼吸机,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心脏按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必要时进行心内按压。

2 结果
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临床治愈,抢救时间为3~52 h,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等均恢复正常,患者神志清醒,呼吸困难症状好转,生命体征趋于平稳,3 d后康复出院,随访后无后遗症发生。

2例患者死亡,分别发生在过敏性休克后3~4 h,患者出现肺水肿、呼吸道梗阻和循环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药物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过敏反应,其本质主要是由于IgE型免疫球蛋白的同型亲细胞性抗体,即反应素的介入而引起的一种免疫学反应[3]。

当外界的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特异性的IgE有较强的亲细胞性质,能与皮肤、支气管及血管壁等的“靶细胞”相结合,当同一抗原再次与已致敏的个体接触时,能激发引起第Ⅰ型变态反应,其释放的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可造成多器官水肿、渗出等。

临床上常见的致敏药物有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硝基呋喃妥因等)、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维生素(组胺、叶酸)及诊断性制剂(碘化X线造影剂、碘溴酞)。

中成药是引起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第二大诱因,占17.1%,与中药制剂含有抗原性的物质有关,能够刺激机体发生过敏性休克[4]。

药物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常于接触过敏原后5 min内发病,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中呼吸道梗阻和循环衰竭,是死亡的两大原因[5]。

肾上腺素是抗休克的首选药物,其能够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冠状动脉,同时有强大的扩张支气管功能[6]。

本组患者中,60例患者均采用注射劑,42例患者为静脉滴注,8例为静脉注射,6例为肌内注射,4例为皮下注射。

其中5 min内发病者52例,30 min 内发病者8例,经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后,治愈58例,死亡2例。

死亡的2例分别发生在过敏性休克后15、30 min使用肾上腺素,于休克发生3~4 h后患者死亡,因此尽早使用肾上腺素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抢救是否及时、抢救措施是否得当。

在抗休克的同时,还要给氧、强心等,并注重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丽辉,崔玉红,王丽红. 60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综合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4):1710-1711.
[2] 温盛瑛,肖艳. 12例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早期的急救护理.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16(2):178-180.
[3] 张永礼,邓家忠,寇得发.急性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会.中外医疗,2012,31(11):64.
[4] 杜中波,朱宇,覃虹,等. 头孢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死亡20例分析. 法医学杂志,2011,27(2):125-128.
[5] 廖莉,文香,李芹. 76例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13,42(12):1355-1356.
[6] 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