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回顾与展望
摘要:通过了解和分析现有绿色交通概念下的交通规划,对现有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探索如何在新时代更加有效地解决现有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绿色理念为基础,实现城市交通的新型规划,为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绿色交通;规划理论;城市环境;评估;应用;
前言
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与城市交通的关系较为紧密,每个人都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受益。
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使机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交通拥挤等问题,给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多方面的伤害,因此环境、资源和人口协调发展成为城市交通建设首要考虑的因素。
绿色交通理论是基于协和式交通系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论。
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其含义是降低交通污染,创建协和交通,对城市环境运输系统进行优化。
一、绿色交通规划理论回顾
1.因地制宜原则;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绿色交通体系,避免过度超前和不切实际的建设。
2.协调性原则;根据绿色交通规划理论,分析土地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交通规划的用地模式要采用功集约化方式;对城市的绿色交通方式进行协调;对小型轿车交通、对外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对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平衡进行协调。
3.最低费用原则;在建设绿色交通时,减少城市的出行耗时、出行距离和能耗,降低城市居民的出行费用和时间。
4.社会公平原则;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中的道路为大多数城市居民使用,保证人的可达性要高于机动车的移动性。
5.公众参与原则;在城市中大部分居民的出行方式多以公交车、自行车和步行为主,其作为城市绿色交通的主要部分,有必要加入到城市绿色交通的规划建设中。
公众参与可以保障自身的利益,且能够在城市绿色交通建设中减少失误发生的次数,使绿色交通的意识得到广泛传播,促进绿色交通的发展。
二、绿色交通系统的主导方式
1.步行交通
步行作为人类最原始的交通方式,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对可持续和人性化交通不断发展的需求,其不消耗外界资源能源、对环境零污染等优点使得合理的步行空间和步行系统的设计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是首选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
由于交通发展中忽视人重视车的思想,导致现有的交通系统中没有形成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因此,完善行人交通系统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2.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交通是一种环保型的交通方式,由于汽车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被取代。
然而,目前
中国出行中自行车占据30%以上。
自行车出行有以下特点。
灵活准时;自行车的外形轻便灵活,不需专用车道,对各种设施的要求低。
灵活性好,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道路拥挤造成
的影响,能保证在拥堵时候畅通无阻地抵达目的地,准时性高。
经济环保;自行车制造成本
以及购买价格都比较低,大部分居民都可以消费得起。
主要通过人力运行,不会消耗过多的
资源,且存放灵活,对空间的占用比较少。
短途出行的最优选择;在短途出行中,自行车是
最佳选择。
灵活轻巧,还可以锻炼身体,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是一种健身运动。
总的来说,自行车交通是一种环保型交通方式。
提倡自行车交通,营造舒适的自行车旅行环境,使自行
车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当前的任务。
3.以公共交通为主导
公共交通承担了城市交通中的大量出行任务,一般包括公交车、轨道交通和以出租车为
辅的交通。
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对现代人来说,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在
轨道交通方面,为了实现绿色交通,除了对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和规划,也整合和利用了当
地城市的现有土地布局等条件,对客运、客流集散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更好地利用了城市资源,实现了交通与城市发展的有效结合。
在公共交通方面,采用了快速公交(BRT),在主
要走廊方位进行布防,快速公交通道沿着公交客流进行布设,将交通的服务功能完美地发挥
出来。
此外,BRT的实施应注意与常规公交车的有效结合。
同时,还需设置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考虑各种因素,如道路数量和旅行人数,来保证道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在以出租车为
辅的交通方面,通过设置各种不同的限速值,来保证交通事故发生量的降低以及污染排放的
减少。
4.政策导向
2012-12国务院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中对“优先发展公交”的相关政
策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在有关公共交通发展方面,建设部陆续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
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2005年,北京市作为城市
人口居多的大型城市,相关部为了缓解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城
市的总体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
三、新型城市交通规划方法探索展望
虽然目前以绿色交通为理念的城市规划建设已取得成效,但却忽略了社区的绿色交通以
及一些中心城区的交通规划,以下是在现有基础上对新型城市交通规划的探索。
1.社区的道路交通
社区交通问题关系到社区工作的多个方面,同时也与人民群众的需要息息相关。
社区服
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
居民需要在所在社区中获得便利交通,安全出行。
因此,要
加强社区交通建设,进行交通管理,保证社区交通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从社区的角
度考虑,城市需要一个安全、不间断、易于访问的交通道路系统。
面向街道的住宅区的住宅
用户确实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
对郊区交通管理规划的具体措施为:对路网规划需要合理组织,路权明确,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了解具体的出行需求、交通规模以及居民出行方式,
提出合理的社区交通规划,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在机动车设计与慢性设计中,机动车设计需
要结合社区的出入口和与周边道路的衔接,外加道路的限速和行人安全的标准等,慢性设计
中要保证以人为本,根据居民的出行模式,设计出合理的慢性服务系统。
2.中心城区的步行设计
中心城区指的是整个地区政治、商业和文化活动的核心。
中心城区需要尽可能避免穿越
街道或横穿高速公路。
它需要紧凑的结构,快速交通,易于进入的公共交通以及完全禁止机
动车辆的行人专用区。
新规划的中心城区配备了外环交通分配环路和径向林荫大道,以便在
外部分配环路中解决车辆的跨境交通问题。
由于公交车道和小交通环路取代了宽阔的公交道路,整个市区将成为一个步行城市。
快速公交和公共交通系统的中心应集中在城市的最中心区域,并合理规划行人空间与公共交通换乘站之间的连接通路。
3.融入城市环境评估的绿色交通规划
大气环境现状评估。
依据环境质量和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分析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时空分布、排放总量和排放因子,根据分析结果对空气环境质量进行计算。
旨在保护能源、环境的绿色交通发展政策评估。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机动车发展政策、交通管理政策、优先公共交通政策等进行分析。
未来交通环境容量的分析。
将交通环境容量引入到交通承载力中,使环境资源最大使用量、污染物最大负荷量、用地、运能指标等成为交通承载力的衡量指标。
绿色交通规划理论中城市环境评估指标分析。
将城市环境的评估指标加入到城市绿色交通规划方案中,包括绿色交通的能源结构、机动车标准排放量、机动车占城市整体污染比例等。
结束语
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环境评估,城市环境评估是绿色交通规划理论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绿色交通是现代社会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城市的理想模式是绿色交通、低碳环保的模式。
绿色交通不仅仅是一个理念,它应该是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炯.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中小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2]张晓春,王波,孙超,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探索与实践[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1(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