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一期中生物试卷讲评课件(示范课)
高一期中生物试卷讲评课件(示范课)
)
B.高等动物细胞含有叶绿体 D.高等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
变式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C ) A.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B.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C.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可能不同
D.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
典例3全世界每年有成百上千人由于误吃毒蘑菇而死亡,鹅膏蕈 碱就是一种毒蘑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若以 20种氨基 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来计算,则鹅膏蕈碱的相对分子质 量大约是( )
× × ×
√ √ √
√ √ √
× √ √
。 。 。
请据表作答:甲、乙、丙、丁、戊5种细胞中 (1) 最可能取自高等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2) 最可能取自动物,判断的依据是 (3) 最可能是原核细胞,判断的依据是
作业 课后整理错题本,并把解析和 错误原因写下来
B
)
A.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 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典例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高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 C.所有真核细胞都含有生物膜 胞壁
3、试卷特点:整体试卷不难,但知识的灵活运 用较多
错点分布情况分析
错误率 较高题 6 9 10 17 22 24 43 45
52 54
正确答案 A C B D C C B C A
C B
错误率较高选项 B C ∨ ∨ (∨) ∨
D
∨
∨ ∨ ∨ ∨
∨ ∨
三、错答题情况分析 答错原因分析: (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知识迁移运用不 灵活, 如6、9、10、22、24、45题。 (2) 审题不仔细,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 考, 如17、52、54题。
A.1 024
B.898
C.880
D.862
128×8--18× 8 =880
变式3 把环状八肽改为链状八肽,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128×8--18× 7 =898
C 典例4、组成DNA分子的基本成( ) 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典例5、人体细胞中既含DNA又含RNA,由A、G、T、U四种碱基 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 ) B A、8种 B、6种 C、5种 D、4种 典例6、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 ( A ) A 、 5 , 2, 8 B 、 4 , 2, 2 C 、 5 , 2, 2 D 、 4 , 4, 8
典 例 1 生 命 活 动 离 不 开 细 胞 对 此 理 解 不 正 确 的D 是(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繁殖等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变式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二.非选择题
错误原因:1、细胞器的功能没能熟练的记忆;2、真、 原核细胞不会区分,实验使用的试剂混淆; 3、蛋白 质相关知识掌握不牢;4、 审题不清,粗心大意
优秀试卷展评
右图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 ]填标号, 符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图中结构1是 细胞膜 ,其主要成分由 蛋白质和脂质 __ 组成。 (2) 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 11] 线粒体 , 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_____ 的主要 有氧呼吸 场所。 内质网 是细胞内蛋白质初步加工的“车间”,也是 (3)[ 12] _________ 脂质 进行______ __合成的场所。 (4)如果此图为洋葱根尖细胞,则应该没有[ 4 ] 叶绿体 。 (5)西瓜果肉细胞中,糖类主要存在于[ 14] 液泡 。 (6)图中13所指的是 核糖体 ,它是细胞合成 蛋白质 的场 所 。
一.考情分析
分数段 人数 90---99 1 80---89 70---79 60---69 60分以 下 22
班平均分 班最高分 班最低分
61.9 80分以上的同学:
93
40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Ⅰ、Ⅱ两卷,全卷共100分。其中 Ⅰ卷选择题(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 Ⅱ卷非选择题(共4题,共计40分)。 2、试题涉及模块及知识点分布:必修1前3章
研究人员对取自5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分析、观察 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5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结构分析
核膜 甲 乙 √ √
3
叶绿素 叶绿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壁 √ × √ × √ √ √ √ √ √
丙Hale Waihona Puke 丁 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