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第三课

《经济生活》第三课






二、消费的类型
钱货两清消费 1、按交易方式划分 贷款消费
(怎么买)
租赁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
(最基本、最低层次)
2、按消费目的划分 发展资料消费 (为什么买) 享受资料消费

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1)贷款消费是指预支未来收入的一种消费类型。超前消费 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消费行为。 (2)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要看是否超出 了家庭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如果贷款消费是建立在自 己的收入能力或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那么,这种贷款 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综合理解合理消费的内涵
(1)消费支出:与自身的收入相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相适应,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2)消费内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合乎科学, 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消费心理:不盲从、不攀比、不情绪化消费,提倡求实
心理。

(4)消费原则:适度、科学、环保、绿色消费,发扬艰苦奋
四、做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 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 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主旨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 源;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 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答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保持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确保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 期。 (2)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 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水平,创设良好的消费 环境。 (3)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 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百姓的后顾之 忧。 (4)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 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主观题分析“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应联想到的知识点
5、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 的消费观,科学、合理、文明、绿色消费。 其他措施:结合材料,回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收入分配一个制度保 障和两个重要举措”等
当前,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 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 而不敢花钱。同时,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 费能力不足,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 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 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从经济生活的 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 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2014· 江苏)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 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出现该 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 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2015年高考安徽文综政治 1)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 (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 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4· 课标Ⅰ,13)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消费水平”应联想到的知识点
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完善分配政策。
3、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
4、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 平降低。→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 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 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恩格尔系数
=
食物支出
总消费支出
X 100%
判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完善,生存资料 ×) 断 消费支出会减少。(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3、重要因素:物价水平
4、其他因素:消费观念、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等

1.收入水平高,消费水平一定就高。(×) 2.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提升,意味着居民消费质量的提 高。(×) 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有利于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 (√ ) 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必然引起消费偏好的改变。 (× )
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2017年高考江苏卷政治5) 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 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 统计, 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 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 4%、16. 4% 和17. 1%。材料表明 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

三、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表现为“人有我有”。从众往往引发流行趋 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 销商品。从众并非一概不对,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 可取。 2、求异心理。表现为“标新立异”。求异心理意在展示个 性,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发展,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 会认可,否则过犹不及。 3、攀比心理。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攀比心理 基于夸耀性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根据需要,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