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之男女权力的调查姓名:李少华; 刘靓学号:K20714006; K20714021专业:07社会学导师:田飞日期:2009年一、研究背景与家庭关系从纵向的亲子轴心转向横向的夫妻轴心的过程相一致,研究者对家庭权力关系的关注重点也渐渐转向夫妻权力关系。
权力的分配,即使在家庭这个微观环境中也足以造成社会分化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所以夫妻权力模式不仅是社会学研究者关注的题目,更是女性主义学者敏感的话题。
夫妻权力模式的研究大多与探讨妇女的家庭地位相关联。
而权力的测量指标是科学评价妇女家庭地位的基础。
应该说,有关研究者近年来在评价指标方面的不断实践、探讨和反思活动,体现了学者应有的严谨和坦诚的学风。
二、文献回顾1国内研究的综述家庭权力分配和家务劳动分工一直是包括中国研究者在内的大多数社会科学研究用来衡量妻子家庭地位高低的主要变量或指标。
与之相关的主要有两种解释性理论:一是资源交换理论,认为妻子因为收入、职业地位往往低于丈夫,以及经济上的依赖性,在与丈夫的“谈判”中处于劣势,所以不得不多承担家务;丈夫因在家中较重要的“抚养”地位,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因而被赋予较大的家庭决策权。
另一种是文化决定论,又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父权制理论,强调男权文化对家务分工和夫妻权力分配的影响。
其认为,传统性别分工造成了男主女从的意识,一些就业妇女即使有经济收入也无法自由支配,家事多由丈夫决定。
同时传统的性别分工赋予男女就业不同的意义。
男人就业往往被视为养家,而女人就业则被认为部分为自己,因而阻碍就业妇女将其经济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权力。
但是近年来,这两种主要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受到中国学者的严重挑战。
2002年,左际平在她的一篇论文中质疑道,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家庭在妻子的各个收入段,妻子所承担的家务均比丈夫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与家务分工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明显。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在农村地区妇女通常比男性从事更长时间的劳动,然而与男性相比,她们在低收入的农业劳动与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在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私营活动和挣工资活动上比男性花费的时间少。
由于这种不利于女性的劳动分工结构的存在,使女性的消费水平和在家中的决策权远远低于男性。
可是城市夫妻共同决策极为普遍,甚至妻子在日常家庭事物中的决策权高于丈夫。
她还发现,“夫妻权力大小与夫妻参与家务劳动的程度成正比”。
她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比,中国家庭夫妻的交换不是采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直接交换”,而是通过为家里做贡献的“间接方式”实现的,家庭贡献的尺度是按照性别规范——男人养家,女人持家——衡量的。
这就从宏观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城市妻子家务做的比丈夫多而丈夫的经济地位仍普遍高于妻子,以及为什么家务劳动能成为家庭决策权的来源。
她还提出设想,一是研究家务分工不平等时,既要用客观指标也要看主观指标,既要分析家务分工还要注意夫妻对扶养角色的认同;二是要将家庭决策权和个人决策权加以区分;三是将家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夫妻关系分开来看。
徐安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使用和推广科学、严谨的分析方法,测量并解释中国的婚姻家庭行为,并由此匡正由不科学的分析方式造成的认识误区。
关于夫妻权力模式,她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发现和观点,不断对上述理论和指标提出质疑和“西方理论本土化” 的修正,直至反思和检讨被包括自己在内的中外研究者们一直采用的研究理论和指标体系,在吸取其他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夫妻权力测量的研究设想和指标体系。
她的反思和检讨包括:1. 多维度分项指标度量婚姻权力的“致命缺陷”。
其中有:不同指标受性别分工和权重的制约,一些指标不一定反映了权力的内涵等;2. 对重大家庭权力的操作性定义存在主观臆断的问题,同时西方认定的决策内容在中国不一定适用;3. 相对权力指标在微观研究中存在缺陷。
包括:第一,导致丈夫权力越少妻子地位就越高。
她认为,这“显然与塑造多元化的两性角色和婚姻互动模式不相符合”。
同时她大胆提出,“如果夫妻分工合作并双方满意,局外人还有必要对其权力模式做出价值判断吗”?“非要变为平权模式吗” ?第二,承担较多家务并不一定是妇女缺乏资源和权力的标志,家庭中权力与义务、责任之间常常呈现正相关关系,对家庭事务更操心、付出更多,或服务贡献更大的一方,拥有家庭权力的概率也更大些。
第三,重大事务决定权与女性的家庭地位满意度评价并无显著相关,但是她发现,个人自主权对女性的家庭地位满意度有较大的积极影响,等等。
而她所设想的指标体系是,采用“个人在家庭生活各方面的自主权”和“婚姻角色平等的主观满意度”两大类9项测量指标,并将“相对资源论”、“文化规范论”、“婚姻需求和依赖论”,以及“权力实施过程”操作化为多侧面的影响变量,建构妇女家庭地位的指标体系和解释框架。
郑丹丹等人关于夫妻权力的研究则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从对权力偏向静态的剖析转向对家庭中夫妻互动过程的考察。
依据福柯关于权力不是物,因而不能交换,也没有固定的形态,不存在始终不变的权力模式的观点,作者尝试将权力过程作为一种权力表现形式,通过对家庭中夫妻互动具体过程的考察,透视权力关系如何同时体现为一系列的权力技术和策略。
她们认为,无论是资源理论还是女性主义的父权制理论,“究其实质,这两种理论取向都持一种物化的权力观,将权力视为一种可以交换的实体或是影响他人的努力”,从而导致对“决策”的实际强调和依赖,“忽视了现代家庭生活中大量与决策无关的权力表现形式”。
作者指出,家庭权力并不是由资源交换或规范导致的结果或份额,它总是以一种关系、事件的流动性形态出现在家庭中,调解或决定家庭中格局的变化。
个体在权力策略运用或权力运作过程中既会根据手头知识库“自然”行事,也会在具体情景中权宜性、创造性地行动。
夫妻关系定势就是在互动过程中,在权宜性行动中由夫妻双方的权力运作被型塑的。
权力也是在这种过程中被体现的。
2、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各位大家对夫妻权力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夫妻间权力的真实演示,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婚姻家庭的历史与现状。
但是它们也存在着重复性研究多,创新性研究少;一般性描述和评论多,理论方面的提升和对话少等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本课题是应用研究,主要是采用调查法。
在开展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
通过对传统思路的哲学反思,对夫妻权力研究的传统问题进行理象学的悬置和转换,从权力观这一根本点着手,通过对福柯权力观的运用,在现象学社会学这一大的理论框架内,用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社会学理论去理解和阐释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夫妻权力(过程)。
四、研究内容前言:1、我们此次的研究是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家庭中夫妻权力的态度的调查,主要是将城乡男女大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寻出原因。
2、之所以会选择这个题目,首先选题来源主要是现实社会生活和个人经历。
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现在的大学生七八年后差不多都会成家立业。
大学生们此时对未来婚姻家庭中夫妻间权力关系的看法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将来。
3、选题标准(1)重要性理论意义:社会学恢复二十多年来,除现代化理论外,国内学界对国外其他家庭研究理论和学术发现的系统引进与介绍相对有限,一些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家庭婚姻的著名研究也较少被介绍和了解,这种相对闭塞和缺乏交流的状况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国内家庭婚姻研究的理论水平。
以夫妻权力关系为主的家庭问题,其大多与探讨妇女的家庭地位相关联。
权力分配状况,即使在家庭这个微观环境中也足以造成社会分化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所以夫妻权力模式不仅为社会学研究者所关注,更是女性主义学者敏感的话题。
、实践意义:(2)创造性夫妻权力关系是2003-2006期间争论较多的家庭问题,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是现有的夫妻,而我们调查研究的是当代大学生,一群未婚者对于自己未来婚姻家庭中夫妻间的权力关系的态度。
而且我们关注的是比较城乡大学生在这方面态度的异同。
(3)可行性此次问题并不敏感,比较容易从调查对象处获得真实答案。
且调查范围较小,主要是安大在校本科生,操作起来比较好控制。
(4)合适性调查者李少华和刘靓,都是安大在校本科生,而调查对象是安大学生,所以调查起来十分方便。
再加上二人一男一女,完全有能力对安大在校男女生做一个问卷调查。
具体研究内容(一)当代大学生对于未来家庭中家务劳动分配比例的态度(二)当代大学生对于未来家庭中重大事情决策权的态度(三)当代大学生对于未来家庭中共同财产的保管和使用的态度设计方案:1、调查地点选择安徽大学磬苑校区2、调查对象选择:大一、大二、大三男女生(大四毕业班数据难以采集,不予作为调查对象)(1)首先进行分层抽样,大一学生抽取样本40个,大二学生抽取样本40个,大三学生抽取样本40个(2)按照系统抽样方法,分别对梅园、桔园、枫园所有寝室进行编号1、2、3……计算出样本间距K,分别抽取20、20、20个寝室。
分别对松园、桃园、桂园所有寝室进行编号1、2、3……计算出样本间距K,分别抽取20、20、20个寝室。
(3)这120个寝室中被抽中的调查对象一半来自城市,一半来自农村。
3、资料收集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访谈法为辅。
4、资料分析方法我们将调查问卷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多元方差分析方法,采用SPSS软件技术。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首先在一次小型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传统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家庭夫妻的权力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及分析。
在此过程中,层层揭开传统夫妻研究领域的“真理之争”:主客衡量问题、决策的不同层次问题。
随后,通过对传统思路的哲学反思,对夫妻权力研究的传统问题进行理象学的悬置和转换,从权力观这一根本点着手,通过对福柯权力观的运用,在现象学社会学这一大的理论框架内,用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社会学理论去理解和阐释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夫妻权力(过程)。
通过对家庭事件/过程的具体剖析,对夫妻关系定势沿革的追溯与分析,将过程纳入夫妻权力研究,从而建构夫妻权力研究的新视角。
六、研究进度安排1、3月4日—4月5日:选题2、4月5日—5月1日:操作化3、问卷设计4、资料发放5、资料收集与整理6、数据分析7、撰写研究报告、制作课件8、答辩准备七、经费开支计划问卷120份:0.1*120=12元通讯费用:10元八、参考文献徐安琪. 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J] 浙江学刊2004(2)郑丹丹. 中国城市家庭夫妻权力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徐安琪:夫妻权力和妇女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反思与检讨《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4期王姮.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女性家庭责任和收入的关系调查World Economic Papers 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