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死的诊断和治

脑梗死的诊断和治

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定义
是指各中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 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 氧性坏死.
分型
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SCP) 分四型: 一、全前循环梗死 二、部分前循环梗死 三、后循环梗死 四、腔隙性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临床表现
二、后循环脑梗死 3、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主干闭塞, 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复视, 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及共济失调等,病情进 展迅速而出现球麻痹,四肢瘫,昏迷,并导 致死亡。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辅助检查
1、血液化验及心电图 血常规、血流变、肾功、血清离子、血 糖及血脂等。 2、头颅CT 脑梗死发病后24小时内,一 般无影像学改变。24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 密度病灶。 3、MRI 与CT相比,MRI可以发现脑 干、小脑梗死及小灶梗死。
病因:①动脉粥样硬化②高血压③糖尿病④
血脂异常⑤脑动脉炎⑥高半胱氨酸血症⑦颈 动脉或椎动脉剥离⑧药物滥用⑨多种病因引 起的血液高凝⑩偏头痛、烟雾样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发病机制:神经细胞在完全缺血、缺氧后10
秒出现电位变化,20~30秒大脑皮质生物电 活动消失,30~90秒后小脑及延髓生物电活 动消失。脑动脉血流中断持续5分钟,神经细 胞就会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出现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临床表现
一、前循环脑梗死 2、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主干 闭塞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 性偏盲,可伴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视半 球受累可出现失语,非优视半球病变可有体 像障碍.由于主干闭塞引起大面积的脑梗死, 故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水肿严 重时可导致脑疝形成,甚至死亡。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区
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由于缺血半暗带 的脑组织损伤具有可逆性,故在治疗和恢复 神经系统功能上半暗带有重要作用,这些措 施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这个时间段即 为治疗时间窗(TTW)。再灌注时间窗(RTW) 神经保护时间窗(CTW)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辅助检查
4、血管造影 DSA、CTA、MRA 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6、SPECT和PET 7、脑脊液(CSF)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诊断
症状 体症 辅助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鉴别诊断
1、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鉴 别。 2、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 3、颅内占位性病变
临床表现
二、后循环脑梗死 1、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大脑后动脉闭塞 引起的临床症状变异很大,动脉的闭塞位置 和Willis环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脑梗死 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主干闭塞表现为对侧偏 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症,优 势半球受累伴有失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临床表现
二、后循环脑梗死 2、椎动脉血栓形成:若两侧椎动脉的粗细 差别不大,当一侧闭塞时,通过对侧椎动脉 的代偿作用,可以无明显的症状。约10%的 患者一侧椎动脉细小,脑干仅由另一侧椎动 脉供血,此时供血动脉闭塞引起的病变范围 等同于基底动脉或双侧椎动脉阻塞后的梗死 区域,症状较为严重。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溶解血栓和脑保护 1、一般治疗 5)肺炎的处理 呼吸支持、抗生素治疗 6)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胃内冰盐水灌洗、 使用制酸止血药物、防止休克 7)水电解质紊乱处理 低钾低钠和高钠血 症 8)心脏损伤处理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溶解血栓和脑保护 2、溶栓治疗 rt-PA UK等 用药适应症: ①年龄<75岁②发病<6小时 ③血压 <180/110mmHg ④无意识障碍 ⑤肌力在3级以下,时间>1小时 ⑥头颅CT排除脑出血 ⑦患者或家属同意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病理:缺血中心区发生肿胀、软化,灰白质
分界不清。大面积脑梗死时,脑组织高度肿 胀,可向对侧移位,导致脑疝形成。在发病 4~5天脑水肿达高峰,7~14天脑梗死区液化 成囊腔,3~4周形成胶质班痕;大的梗死灶中 央液化成囊腔,周围由增生的胶质纤维包囊, 变成中风囊。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溶解血栓和脑保护 3、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4、降纤治疗 巴曲酶、降纤酶、安克洛酶 5、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6、脑保护治疗 7、降颅压治疗 8、其它 扩溶或血液稀释疗法 9、中草药 10、介入治疗 血管内支架置入等 11、设立脑卒中通道和卒中单元
分型
起病形式和病程分为:
一、完全型:指起病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 二、进展型: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小 时至数天
分型
临床常用分型方法: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二、脑栓塞 三、腔隙性脑梗死 四、分水岭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定义: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 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 因血液供应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相应的神经 系统症状和体征.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溶解血栓和脑保护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加强护理 2)调控血压 血压<180/110mmHg,观察; 血压185/115mmHg,严密观察; 血压>220/120mmHg,缓慢降压; 合并症,需考虑降压; 3)控制血糖 血糖>11.1mmol/L时胰岛素治疗,控制在 8.3mmol/L 4)吞咽困难的处理 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临床表现
一、前循环脑梗死 3、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大脑前动脉近段 阻塞时由于前交通动脉的代偿,可全无症状。 远段闭塞时,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有 轻度感觉障碍,主侧半球病变可有Broca失语, 可伴有尿失禁(旁中央小叶受损)及对侧强握反 射等。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治疗
二、恢复期治疗 1、康复治疗 2、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临床表现:中老年患者多见,病前有脑梗死
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 血脂异常等。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 约1/3患者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TIA。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临床表现
一、前循环脑梗死 1、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如果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以全无症状。若侧支循环不良, 可引起TIA,也可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及/或大脑前动脉缺血 症状或分水岭梗死(位于大脑前、中动脉或大脑中、后动脉 之间)。临床表现可有同侧Horner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当 眼动脉受累时,可有单眼一过性失明,偶尔成为永久性视力 丧失。颈部触诊发现颈内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听诊可闻及 血管杂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