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简述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汽车企业在自主品牌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管理理念落后、品牌定位不明确、开发能力滞后并缺乏核心技术、合资企业没能打造出汽车品牌等。
同时,有针对性地就创造有效的竞争环境、明确品牌定位、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充分利用合资企业的优势等相应发展对策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自主品牌,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竞争环境,品牌定位,企业定位目录绪论 (3)1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4)2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品牌问题 (6)3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 (8)4.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9)5.鼓励政策的重心应该在哪里? (12)6.未来我国自主汽车品牌该如何发展 (13)7.对发展自主汽车品牌的建议 (14)总结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绪论我国汽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经过5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年间,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2000年,汽车销量突破200万辆,到2006年,则超过720万两,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位。
虽然我国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迅猛,但与外国品牌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加之跨国汽车巨头无不竭力的打压本土品牌。
这种与狼共舞的局面使我国的本土汽车品牌时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
我国的汽车工业迫切需要强大品牌的崛起。
因此,如何缩小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在查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企业战略管理,品牌理论,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定性,定量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自主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提出了对我国汽车品牌发展的建议。
愿本文能为我国汽车品牌在发展壮大和整合提升的道路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分析1.1自主品牌的内涵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利益与安全来说,它包括自主的含义和品牌的概念。
自主是指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拥有该品牌,具有对品牌完全的掌控能力和决定权利。
而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借以辨认一个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所以对汽车企业来说,品牌不仅代表汽车本身的质量、性能以及完善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本身是一个品牌,它是属于中国的国家品牌。
在当今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已处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包围下,“六大三小”在2002年全部进入中国,完成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初步规划自己的“势力范围”。
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的品牌战略就是尽可能地迅速扩张他们自己的品牌,这显然使尚显幼小和稚嫩的我国本土民族品牌遭受严厉的打压,使本土汽车品牌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所以探索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的创建与发展壮大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1.2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现状(1)自主品牌的现状。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大批汽车自主品牌,但称得上驰名品牌的并不多,大多是汽车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知名度也不高的经济型轿车,如吉利、奇瑞、哈飞等。
可见,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正处在被“边缘化”的现境之中。
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及关税的逐步降低,这些自主品牌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会面临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外国品牌主宰,而自主开发的历史太短,所以自主开发的产品缺乏产品牌效应,已有的少数国内知名汽车品牌如“红旗”、“解放”和“东风”,与国际一流品牌也有相当的差距。
(2)制约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汽车工业由于自主开发的历史太短,自主开发的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导致消费者群体形成了对洋品牌的心理崇拜,购买轿车时,更多的倾向国外品牌,长期这样导致了消费者有一种畸形的品牌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在对待国内自主品牌的态度上,基本上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不抱有信心,甚至很多消费者不愿意在车身上看到中国字,这就造成了在市场上原本是自主品牌车也挂个外国名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品牌问题1.我国自主品牌的现状及问题由于5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主要以载货车的生产为主,因此在中低档商用车、微型汽车领域,我国自主汽车品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然而,在乘用车(主要是轿车)领域,,轿车的自主品牌数量占轿车全部品牌数量的比重仅为40%,国外品牌(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
2. 我国发展自主汽车品牌所面临的问题(1)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由名称、标识、知识产权、资本规模五大要素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研发技术。
自主开发是自主品牌的核心与关键,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
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通过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
据专家统计,从产品的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生产工艺水平落后20年,开发设计水平则落后30年。
(2)人才与资金匮乏。
据专家调查,在汽车强国,一个成熟的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一般要求企业达到200万辆的生产规模,10亿美元的固定投入,10亿美元的运转费用,同时还需要8000-10000人的技术研发队伍,约30个实验室,且平均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等。
而目前我国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规模也不超过100万辆,某著名的汽车技术开发机构也仅仅拥有高级技术人员40人、中级技术人员80人的规模。
因此,靠单个企业的自发研制是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扶持。
(3)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相对于合资品牌的产品,自主品牌轿车唯一的优势是价格。
但是,2004年我国国内轿车市场价格平均下降超过10%,大部分合资品牌的产品,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已经将售价下压到过去只属于自主品牌的价格区间内。
只有在5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领域,自主品牌轿车还依然有较强的价格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跨国公司正加大零部件本地采购以及本地研发的比例,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
虽然自主发展模式比合资企业更节省投资和开发成本,但从长远看,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3 金融危机对汽车业发展影响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信心的下降、信贷紧缩等已经对美欧等汽车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并有可能波及全球的汽车业。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讲影响不是很大。
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还处在成长期,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汽车市场,这和欧美等国汽车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此外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要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的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 汽车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又造成了能源消耗、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恶果,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如何保持汽车消费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各方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有关部门的一位官员指出,我国乘用车单车油耗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每年新增汽车的成品消耗油相当于新建一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厂。
我国城市道路总长度27.7万公里,人均拥有的城市道路面积仅12.8立方米。
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远远比不上汽车工业增长48%的速度,因此,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行人与车争路的现象日益严重。
汽车尾气排放占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50%,一年中约1/4的天数处于污染状态。
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充满着希望,但也承受着增加能源供给、保持交通环境和环境质量带来的压力。
政府既希望汽车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希望汽车工业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
汽车工业应该明白,现在进入了世界改变汽车的时期,汽车工业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
汽车的生产、使用都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汽车工业必须解决能源、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1、汽车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为汽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最近10年来,汽车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
但同时,社会上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高度关注。
为此,各国共同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规定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和期限,提出碳排放交易的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面对CO2减排的巨大国际压力,碳排放有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对外贸易的壁垒。
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严峻的挑战。
2、创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系首先,油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我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工业针对未来汽车技术进行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其次,我国传统汽车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因此,我国汽车工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传统汽车的节能技术,以便在短期内实现燃油消耗量的显著降低。
再次,电动汽车能广泛地利用传统能源、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过先进的电驱动系统能显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代用燃料汽车可以灵活地应用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合成燃料等多种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清洁能源的利用可以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1、我国汽车需求分析(1)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变①更新期,普及期分析:中国处于普及期②全国消费者第一次购车仍然在75%以上③千人汽车保有量(世界120台,中国仅为60台)。
(2)政府部门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软政策①1.6以下排量汽车符合节能目录每辆车补助3000元政策②加快报废更新,补贴及提高以旧换新补助标准(3)汽车下乡(60%-70%在农村)增量不增收,确保三季度及下半年销售总量。
引发销售模式的变化,组合式模式(产品+渠道+服务方式)。
(4)第一代独生子女已到成家立业阶段,成为住房、汽车需求的主力军。
2发展自主汽车品牌的重要性与对策2.1为何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1)目前,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及中国汽车工业现状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主品牌,努力培育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中国汽车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活跃期,同时,我国为汽车工业争得的五年保护期已过近半,自主品牌的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汽车必须冲破传统的观念和束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打破种种束缚,使中国汽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