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铜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影响铜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影响铜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发布日期: 2010-12-28 新闻来源:
(一)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

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就铜而言,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从近10年的市场走势来看,每当市场开始从过剩转向短缺,价格就会上涨,而一旦市场从短缺过渡到过剩,则价格就会下滑(见下图)。

另一方面,价格也会影响到供求。

1994--1995年铜价飞涨,使得铜生产的利润非常之高,这就吸引了大量投资进入铜矿开采行业,其结果是
1998―1999年铜产量的大幅增加。

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需求的急剧下降,铜价也节节下滑。

铜价的低迷迫使许多高成本的生产企业在1999年年中停产或减产。

1.供应
精铜按生产原料可以分为原生精铜和再生精铜。

原生精铜是由铜精矿冶炼而得的精铜,而再生精铜则是由废杂铜冶炼而成。

从全球范围内看,目前再生精铜占精铜总量的13%左右,而且由于废杂铜的供应增长有限,所以这一比例很难提高。

因此,在分析和预测精铜的产量时,最为关键的是铜精矿的生产情况。

按ICSG(国际铜研究小组)统计,从2000年以来,全球每年的铜精矿产量大致1350万吨左右(2003年全球铜精矿产量为1363.5万吨),其中南美的产量为550万吨左右,几乎占全球产量的一半,这主要是智利的产量巨大。

此外,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独联体国家、澳大利亚、亚洲的印尼和中国都是生产铜精矿的主要国家。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南美依然是未来铜矿增长的主要地区。

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有:铜矿产能、铜矿开工率、冶炼能力、冶炼厂开工率、冶炼产量、精炼产量、废铜回收量、湿法冶炼产量、精铜总产量等。

2.需求
以消费地区来分,按CRU统计2003年美国的消费量占全球精铜产量的15%,西欧为23%,而亚洲为46%,这其中包括日本的7%和中国的19%。

20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和90年代中国的崛起是亚洲铜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动力。

从2002年始,中国总消费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位。

以消费领域来分,大约52%的精铜被用于制造各种电线电缆,20%用于制造铜合金,13%用于铜管的制造,8%用于制造各种铜板和铜条,2%用于制造铜棒和铜杆,余下的5%为其他用途。

从消费趋势来看,家庭和汽车行业的用铜量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自1980年以来,这两个领域的铜使用量翻了一番,而且继续呈增长势头。

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无线通讯的推广也大大提高了电子行业对铜的需求量。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GDP增长率,工业生产(IP),行业发展趋势等。

3.库存
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库存。

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

报告库
存是指交易所库存,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X 分支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这三家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的进行铜期货买卖的交易所均定期公布它们指定仓库的库存。

正是因为定期公布库存信息,所以这三个交易所的铜库存是非常透明的,也十分容易把握,因此通常被称为“显形库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