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表剂

解表剂

方剂学——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解表剂的适用范围适用: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

凡风寒外感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而有表证者。

要点二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不宜久煎。

一般宜温服,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热粥,取微汗,汗后避风寒;汗出病瘥,即停服。

若外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细目二辛温解表要点一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组方原理】君:桂枝—发汗解表而散卫中之邪气。

臣:芍药—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佐:生姜—散寒祛邪,和胃止呕。

大枣—益血生津,补脾益气。

佐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鉴别】麻黄汤与桂枝汤同为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具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恶风发热而自汗出之表虚证。

要点二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一两半细辛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一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组方原理】君: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臣: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解表祛邪。

佐:细辛、川芎、白芷—祛风散寒,止头身痛;生地、黄芩—清泻里热,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使:甘草—调和药性。

细辛:少阴头痛,白芷:阳明头痛,川芎:少阳、厥阴头痛,体现分经论治的用药特点。

方歌: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趣味:(九味)强风袭秦川,生地草苍白。

羌风细芩川,生地草苍白。

要点三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组方原理】君: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臣: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佐: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

二药制约诸药辛散太过,防止温燥药伤津。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药性。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趣记:(小青龙)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要点四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香附子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

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组方原理】君:紫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宽中。

臣:香附—疏肝理气。

佐:陈皮—理气醒脾,燥湿和胃。

使:炙甘草—和中调药。

要点五正柴胡饮《景岳全书》【组成】柴胡一至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五片【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

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组方原理】君:柴胡—疏散表邪。

臣:防风—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佐:生姜—辛温发散,陈皮—疏畅气机,芍药—益阴和营,防辛散伤阴。

使:甘草—调和诸药。

细目三辛凉解表要点一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连翘银花各一两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六钱竹叶芥穗各四钱淡豆豉生甘草、鲜苇根各五钱【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组方原理】君:银花、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臣: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芥穗、淡豆豉—辛温发散,增辛散透表之力。

佐:芦根—清热生津;竹叶—清上焦热;桔梗—开宣肺气,止咳利咽。

佐使:生甘草—调和药性,合桔梗又止咳利咽。

方歌:辛凉平剂银翘散,薄荷牛蒡竹桔甘,少量荆豉透表邪,温病初期力能堪。

趣记:银翘姐跟朱伯借草牛吃银翘桔根竹薄芥草牛豉【鉴别】银翘散与桑菊饮皆可治温病初起之表证,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弱,为“辛凉轻剂”。

要点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半斤【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组方原理】君: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

石膏—清泻肺胃之热以生津。

石膏倍于麻黄,使全方不悖辛凉之旨。

臣:杏仁—降利肺气以平喘咳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

要点三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组成】干葛柴胡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甘草【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两个,槌法加石膏一钱,水煎服。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组方原理】葛根、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羌活—太阳之风寒。

桔梗—宣肺解表;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辛散太过伤阴;生姜—发散风寒,合大枣调和营卫。

甘草——调药。

方歌:柴葛解肌白芷羌,芩膏桔甘枣芍姜,解肌清热和少阳,三阳合并此方康。

要点四升麻葛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升麻白芍药甘草(炙)各十两葛根十五两【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

疹发不透,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组方原理】君:升麻、葛根—解表透疹。

臣:芍药—和营泻热。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细目四扶正解表要点一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各三十两【用法】散剂。

加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

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组方原理】君: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

臣: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柴胡—解肌透邪行气佐: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畅通胸膈气机;前胡—化痰止咳;茯苓—渗湿消痰,人参—益气扶正,鼓邪外出,防邪复入。

佐使:生姜、薄荷—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益气和中喻嘉言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故称此为“逆流挽舟”法。

方歌:人参败毒羌独芎,柴前枳桔苓草从,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趣记:(摆渡)前川江河俏,干姐独将胡人伏。

(败毒)前川姜荷壳,甘桔独羌胡人茯【鉴别】参苏饮与败毒散皆治气虚外感风寒。

败毒散:治风寒夹湿之表证为主,故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祛邪为主,少佐人参以扶正祛邪;参苏饮:风寒表证,邪偏于肺,故用苏叶、葛根、人参益气解表宣肺为主,加之痰湿气滞,则又增半夏、木香、陈皮等化痰行气之品。

要点二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组成】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发热,恶寒甚,神疲欲寐,脉微细。

【组方原理】君:麻黄—发汗散寒;附子—温肾助阳。

臣佐:细辛—温经散寒,外可助麻黄解表,内可助附子温里。

要点三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生葳蕤二钱至三钱生葱白二枚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薇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钱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二枚【功用】滋阴解表。

【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组方原理】君:葳蕤—润肺养胃,清热生津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臣:葱白、淡豆豉—增发散表邪之力佐:白薇—清热而不伤阴,于阴虚有热者甚宜;桔梗—宣肺止咳;大枣—甘润养血。

使:甘草—调和药性。

辛温解表功效主治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内饮证。

香苏散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

正柴胡饮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轻证。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

扶正解表功效主治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加减葳蕤汤滋阴解表。

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