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直位置时,上、下直肌或上、
下斜肌麻痹所致。
复视(Diplopia)
复视最明显的方位(虚实像最大间距)往往是受累眼外肌的作用 力方向。

右外直肌麻痹:双眼向右侧注视明显
右内直肌麻痹:双眼向左侧注视明显 右上斜肌麻痹:双眼向右上侧注视明显 右下斜肌麻痹:双眼向右下侧注视明显


右眼下斜肌麻痹
右眼下直肌麻痹
动眼神经核团
滑车神经核(Ⅳ):中脑下丘平面、中脑水管腹侧, 发出的纤维围绕中央灰质先行向背外侧,再转向背侧, 在前髓帆中左右完全交叉,出脑后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Ⅵ):桥脑中、下部的面神经丘深面, 发出纤维组成展神经支配眼外直肌。

动眼神经
上支
上直肌 上睑提肌 内、下直肌,下斜肌
动眼N 核 动眼N 副核
瞳孔改变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
脚间窝 (中脑)
上支
内、下直肌,下斜肌 上直肌 上睑提肌
动眼N 核 动眼N 副核
海 绵 窦
眶 上 裂
下支
睫状N节
Ⅳ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
滑车N核 前髓帆
(下丘下方)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上斜肌 外直肌
Ⅵ 展神经 Abducent n.
展N 核
时受累,患侧眼球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 球不能内收,外展时有水平眼震
核上性眼肌麻痹(中枢性眼肌麻痹)


定义:由于大脑皮质眼球同 向运动中枢及其传导束损害, 使双眼出现同向注视运动障 碍。 特点:双眼同时受累,无复 视,反射性运动仍保存。
核上性眼肌麻痹(中枢性眼肌麻痹)
侧向凝视麻痹


垂直凝视麻痹

功能:
①协同眼外肌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
Ⅲ、Ⅳ、Ⅵ—眼动神经
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主要损害脑干的内侧纵束
前: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
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 维受损:患侧眼不能内收,
对侧眼球外展时伴有眼震。
后:脑桥侧视中枢与外展神 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
维受损:患侧眼球不能外展,
对侧பைடு நூலகம்球内收正常
一个半综合症: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内侧纵束同
眼肌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眼内肌为眼球内的平滑肌,包括瞳孔散大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瞳孔散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均在虹膜内,分别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 配,管理瞳孔的开大和缩小。瞳孔括约肌由环绕瞳孔的环行平滑肌纤维构成, 收缩力强,能缩小瞳孔,对瞳孔调节起主导作用。瞳孔散大肌的纤维呈放散 状排列,其外周 端起于睫状肌,内侧端止于瞳孔边缘,收缩力弱,调节瞳孔 不起主要作用。
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健侧眼
直接对光反 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神经 损伤
(—)
( +)
( +)
(—)
动眼神经损伤
(—)
(—)
( +)
(+)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瞳孔括约肌 节后纤维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上丘臂 顶盖前区 损伤及表现: ①视神经损伤: 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②动眼神经损伤: 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两侧动眼神经 副核
睫状肌:在睫状体内,切面呈直角三角形,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能调节
晶状体的凸度
眼肌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内、外直肌:眼球向内或外转动 上、下直肌:眼球上转、下转、内转 上斜肌:眼球内旋,下转、外转 下斜肌:眼球外旋,上转、外转
健美狂人惊爆眼球,肌肉膨胀仿似怪物
眼肌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桥延沟
(内)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外观:眼裂大小、上睑下垂、眼球突出、下陷、斜视 和同向偏斜

瞳孔:形状、大小、对称、光反应(直接、间接)、 调节辐辏反射
眼球运动:受限、眼位、复视、眼震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oculomotor,trochlear,abducent nerves) 眼内肌:瞳孔括约肌、瞳孔扩大肌、睫状肌 眼外肌: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 上斜肌、下斜肌、提上睑肌
瞳孔的大小 对光反射 辐辏及调节反射 阿-罗瞳孔
艾迪综合征
瞳孔的大小
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瞳孔括约肌)和颈上交感神经 节发出的节后纤维(瞳孔散大肌)共同调节。 瞳孔散大(>5):动眼神经麻痹 瞳孔缩小(<2):一侧:Horner syndrom 两侧:双侧交感神经中枢 径路
由于核与核之间(动眼神经
内直肌与外展神经核之间) 的纤维束(内侧纵束)受损, 常合并水平眼震。

中脑的眼球运动核由内侧纵束与脑桥内对侧的展神经 核相联系

一侧的内侧纵束病变产生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的水 平同向运动遭破坏,表现为一侧眼球外展正常,而另 侧眼球不能同时内收 因支配内聚的核上通路的位置高些。两眼内直肌的内 聚运动正常,如多发性硬化
脚间窝 (中脑)
海 绵
眶 上 裂
下支
睫状N节
Ⅳ 滑车神经
滑车N核 前髓帆
(下丘下方)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上斜肌 外直肌


展神经
展N 核 桥延沟
(内)
•动眼神经(Ⅲ)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下斜肌 •滑车神经(Ⅳ) 上斜肌 •外展神经(Ⅵ) 外直肌
眼动神经损伤表现

眼球运动障碍

复视
纵束受累。

核上性眼肌麻痹——侧视中枢受
周围性眼肌麻痹
完全损害——固定: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合并麻

(海绵窦血栓、眶上裂综合征)
不全损害——复视
眼球运动神经合并损害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临 神 床 经 Ⅱ、Ⅲ、Ⅳ、Ⅵ、 综 合 征 损 害 的 颅
眶尖综合征 Ⅴ1
眶上裂综合征
前海绵窦综合征 中海绵窦综合征 Ⅴ2 后海绵窦综合征
两侧视束
支配眼球运动的颅神经(III、IV、
VI)



解剖通路
回顾概念:

损伤表现
动眼神经核(Ⅲ):中脑上丘平面、中脑水管腹侧, 发出的纤维经脚间窝外侧缘出脑,支配除外直肌、 上斜肌以外的其余眼球外肌和上睑提肌。
动眼神经副核(Edinger-Westphal核):中脑上 丘平面、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发出的副交感节前 纤维→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瞳 孔括约肌、睫状肌。

区别点 侧视麻痹 病变部位 核及其纤维
皮质性侧视麻痹
核性
额中回后部及其 下行纤维(交叉部以上)
旁外展神经
影响侧别 或两侧 持 续 时
多为一侧
一侧




核上性眼肌麻痹
上丘同向凝视中枢:

上丘上半部的破坏性病变: 引起两眼
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帕里诺综合征
(Parinaud Syndrome)。

核上性眼肌麻痹
两眼同向凝视中枢:

桥脑凝视中枢:破坏性病灶,两眼 不能向病灶侧凝视而转向对侧 , 即注视自己瘫痪肢体,常是持久性 的。

大脑半球凝视中枢:破坏性病灶,
两眼不能转向对侧,即双眼向病灶
侧注视,常是暂时性的数天内可恢 复。刺激性病灶,两眼偏向病灶的 对侧(癫痫)。
皮质性和核性侧视麻痹的比较
Ⅲ、Ⅳ、Ⅵ、Ⅴ1
Ⅲ、Ⅳ、Ⅵ、Ⅴ1 Ⅲ、Ⅳ、Ⅵ、Ⅴ1、 Ⅲ、Ⅳ、Ⅵ、Ⅴ1、
周围性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眼球向上、向下、向内活动 受限,瞳孔散大,同侧直接间接光反射均消失。
展神经麻痹:眼球外展受限。
滑车神经麻痹: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

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 上睑下垂,外斜视, 眼球不能向上、向 内运动,向下运动 亦受到很大限制。 瞳孔散大,对光及 调节反射消失。 复视。
顶盖前区
(对光反 射中枢)
1、左侧视神经损伤: 光照左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无反应


(左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右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光照右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缩小。 (右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 左侧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2、左侧动眼神经损伤: 左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右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
动眼神经核性麻痹和核下性麻痹的比较
区别点 核下性麻痹 影响侧别 多为单侧 麻痹程度 为完全性麻痹 多为不全性麻痹
核性麻痹 多为双侧 多
眼 轮 匝 肌 是 否 受 累
正常 眼 内 肌 麻 痹 状 况 首先受累 其他症状 结构的症状 多为脑干邻近结构的症状
可 同 时 受 累
可 不 受 累 多为动眼神经邻近
复视(Diplopia)

虚实像的相互关系:
外直肌麻痹:眼球偏向内侧,虚像在实像的外侧。
内直肌麻痹:眼球偏向外侧,虚像在实像的内侧。
上直肌麻痹:眼球偏向下,虚像在实像的上方。 下直肌麻痹:眼球偏向上,虚像在实像的上方。


右眼上斜肌麻痹
右眼上直肌麻痹


右眼外直肌麻痹
右眼内直肌麻痹
瞳孔的改变


位于脑干的腹侧和颈段脊髓的前索,大部分纤维来 自前庭神经核,一些纤维起自中脑中介核、后连合 核和Darkschewitsch核以及网状结构。
此束的纤维主要来自同侧神经核团,部分来自对侧,
紧靠中线两侧走行。
联系:
前庭神经核发出的部分纤维上行止 于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和 展神经核; 部分纤维下行构成内侧纵束的降部, 终于颈段脊髓的中间带和前角内侧 核(灰质板层Ⅶ、Ⅷ),经中继后 再达前角运动神经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