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比较优势的检验与衡量

第四节 比较优势的检验与衡量

第四节比较优势的检验与衡量
一、比较优势的经验性验证
1951 年,麦克道格尔(D. MacDougall) 1951年12月和1952年9月分两个部分发表了题为《英国和美国的出口商品:比较成本理论引发的研究》论文,试图验证比较优势说。

麦克道格尔根据1937年英、美两国的统计资料,选取了美国的人均产值高于英国的25个产业部门作为样本,然后又将这25个产业部门分为两组,一组产业部门中,美国的人均产值相当于英国的2倍或超过2倍,另一组产业部门中,美国的人均产值不足英国人均产值的2倍。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前一组产业部门中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美国应该具有生产并出口这些产业部门产品的比较优势;后一组产业部门中英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英国应该具有生产并出口这些产业部门产品的比较优势。

麦克道格尔发现,在所考察的25种产品中,有20种同一般的规律相吻合,如表2-11所列;不符合比较优势规律的有5种产品,它们是电灯、橡胶轮胎、肥皂、饼干和手表。

在生产率和出口比率之间大体存在着线性关系,美国的工资率比英国高两倍,生产率比应该高出两倍还多,美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也比英国高。

这表明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国家将倾向于出口该商品。

图2-12 美国-英国劳动生产率比率与出口比率
斯特恩(R. Stern)1962 年一篇文章比较了1950年、1959年两个年份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确认了麦克道格尔的结论。

其分析表明,在1950年,所观察的39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的数据支持假设检验,1959年的数据则这一关系有所削弱。

巴拉萨(B. Balassa) 1963年的一篇论文根据1951 年的资料也作了验证,巴拉萨的验证在26个制造业行业中对比了美国对英国的出口比例以及美国对英国的劳动生产率比率,结果反映在图2-12中。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美国某个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越高,美国就比英国更有可能出口那项产品。

图2-12显示,散点的大多数都非常靠近斜线的上端,即美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比英国高,美国的工业出口量也高于英国的工业出口量。

巴拉萨的验证的结果同样是支持李嘉图模型。

巴格瓦蒂(J. N. Bhagwati)1964 年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疑问,发现美英之间的出口价格比率同劳动生产率比率的线性相关分析,不产生任何有意义的回归系数,他认为,两国间单位劳动成本与出口价格比率的相关分析也同样不表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

但应注意,当时及现代的研究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劳动成本对贸易型式的影响。

现在的研究是侧重于如何获得准确的劳动生产率资料,检验这种影响的大小。

新近的一项研究是格鲁伯(S. Golub)1996年的一篇论文,利用1990年的数据,通过衡量相对单位劳动成本(工资与生产率的比率),研究了美国同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

他发现,相对单位劳动生产成本有助于解释这些国家的贸易模式,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情况很好地支持了李嘉图模型。

例如,在食品行业中,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比美国低60%,但在汽车行业却高于美国20%,在钢铁行业高70%;在贸易方面,美国在食品行业与日本存在贸易顺差,在汽车、钢铁行业中与日本存在贸易逆差。

与其他国家作类似比较时也得到相似结论。

由此看来,相对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以及双边贸易模式的确与李嘉图模型相一致。

二、比较优势的衡量
1. 显现性比较优势
由于很难获得各种产品的成本资料,在估算一国比较优势时人们常使用显示显现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指数,即用实际的贸易状况来间接表示各国生产领域里某一产品的比较优势。

用显示比较优势来表示一国各类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基于这样的假设:第一,比较优势决定出口结构,即商品的贸易模式反映了相对成本的不同;第二,人们对各国各类商品的偏好不同,引致需求也不同。

显现性比较优势指数由巴拉萨提出,具体定义为i 国j 产品出口在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率除以i 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tw iw tj
ij ij X X X X RCA //= (2-18)
式中:X ij 是i 国j 产品出口额;X tj 是世界j 产品出口总额;X iw 是i 国出口额;X tw 是世界出口额。

如果i 国j 产品出口在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率大于i 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即RCA>1,则i 国在j 产品上显现出比较优势。

RCA 指数考虑了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侧重一国的出口绩效,X ij / X i 为j 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的比例,j 产品出口越多,该比例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

按照日本贸易振兴会(JERTO )提出的标准,当RCA 指数大于2.50时该产业具有极强比较优势;当RCA 指数在0.80~1.25之间该产业具有中等比较优势。

而RCA 指数在0.8以下则是处于比较劣势。

[6]
2. 净出口指数
净出口指数是计算净出口相当于总出口的比重,以揭示一国的出口表现。

也即是用出口表现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简单度量指数,所以也称贸易竞争指数。

ij ij ij
ij ij M X M X NX +-= -1≤ NX ij ≤ 1 (2-19)
式中,NX ij 为i 国j 产品的净出口指数, X ij 和M ij 分别是i 国j 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净出口指数的有效范围在-1 到1 之间,指数大于0,表明i 国是j 产品的净出口国,该国在此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竞争优势,越接近1,在该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就越大。

反之,指数小于0,表明i 国是j 产品的净进口国,该国在此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越接近-1,在该产品上的劣势就越大。

[6] 参见刘重力、刘德江(2003),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变化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3第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