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学习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为获取知识技能等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独立完成任务,是一咱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它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
因此,有必要在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即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效结合.一、意义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学生是被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其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目的,以分组自主合作学习为具体形式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
“自主”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和目的。
“自主下合作,合作中自主”重点是自主,合作是保证和补充。
是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天地,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二、方法及措施我校数学组在开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的两年中,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题,大胆将其他教学法互相融合,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
通过自身课堂实践、观课、议课、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他山之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自身课堂实践新课改实施以来,提倡教育教学都要“以人为本”,即都要围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参与、交流、合作等。
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搭建平台,给予学生以展示自己、发展自己、成长自己的机会。
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除了给他们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提纲外,还注意学生好、中、差的搭配,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衬,共同进步。
而教师要做的是仔细观察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言行表现,认真倾听他们对问题的不同意见和解决思路,适时地引导、点拨他们问题该怎样问,如何思考、交流解决等。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掌握学生的各种心态,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一旦能够将学生的自主性发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会很高,课堂收益将很大。
2、听课、议课的收获传统的听评课活动,是对授课教师的优缺点进行挑剔性的甄别。
其特点是授课教师精心准备,百倍努力,而听课教师听后并不领情,甚至横加指责,结果是上课者心灰意冷,听课者耳旁风,只留下一节听课笔记备查而用,谈不上互相学习,更别论共同进步。
而人们在长期的听课、议课活动,不管是献课教师还是听课者,都是为教学中的问题而发问,而谈论、交流、切磋,甚至争议、辩论。
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
议课时为一个难点、热点问题,比如教师如何体会:学生活动时教师该干什么?当学生的回答有差错时教师该用什么的语气引导,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等,听课教师常常是各抒己见,相持不下,有人会因此亮出自己的绝招,引发议课教师的关注与学习。
通过多次的听课议课活动,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及新经验,对我今后的教学活动大有帮助。
3、他山之石作为课题组研究中的一员,在长期的研究学习中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汲取了许多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还获得新的信息技术及技能。
尤其是在县上每年一度的教学课改大比武,每年本人都以积极参与听评或授课,每一次都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以人为本”突出地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每节课的自主合作学习时间至少为35分钟,甚至会更长。
学生有了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课堂、自己的讲台,智慧、聪明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展示自我,得到师生的认可,无疑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潜能。
我们看到一些优秀参评教师的课堂,忙而不乱,分而不散,争而不扰,写有目标,说有方向,动有轨迹,学生的积极性只能表现为“争先恐后”。
三、基本成效和问题:投身该课题研究近三年来,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教育局、学校有关领导和师生的支持配合,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本人作为课题成员之一,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对自主学习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灌输教育变为启发式教育,学生的被动的、封闭的、接受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的、合作的、发现的学习方式转变。
转换了教师角色,积极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
使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探究与体验、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落实。
确立了“活动即教育”、“教育即活动”的大教育思想,尽可能地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树立了一种以学生主体活动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观。
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推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目标。
开发了学生身心素质的潜能,使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亮出自己的解见。
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因此,大家都能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教学过程,安排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评价。
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和民主的教学氛围。
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资料、和知识,交流情感、思想和智慧,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更深了,在教学实践中为向“生命课堂”转变,力求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使学科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满足,而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认知、体验、感悟、自主表达、自主作业、自主批评自我。
基本实现了预设目标,初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运作模式。
我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它不仅是实现课改的需要,同时也有理论上的创新,方法上的指导。
它能正确引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为正确地开展和指导自主学习提供参考,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
当然,该课题的研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比如,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把握合作时间、合作契机、合作中使每位成员的能力得以最佳的体现和发挥。
还有要渐渐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压力,自主合作学习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再如,还要多方的、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为自主学习找到更鲜活的源头之水;还有,教育理念如何在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加以真正落实,也有待进一步与同仁商榷,进一步研究。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玉环县清港中学陈雪燕赵润琴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成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作为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大家都已形成共识:它有利于形成探究学习的情境,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在我国数学课堂中正在实施新课标教学,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普遍存在。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至今及未来世界里更显重要。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也指出:学会合作学习是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作为对传统数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与补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之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教学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许多从事数学教育的同仁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纵观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合作学习的要求、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现归纳如下,以期能抛砖引玉,得到更好的指正,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教学生获得知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成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作为一种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有更大的成功的可能性,是小组成员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经历自主探究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交流意见形成共识。
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在承担自己的责任的同时,强调每个学生的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2.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应选好内容、把好时机,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的,应选抽象的靠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理解、掌握需要学生群策群力、具有价值的内容,能引起全体学生思考,却又独立思考难以解决。
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个人难以全面完整兼顾时探索规律、法则、公式时开展等等,只有选择好适宜的内容、把握好教学最佳时机才能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体现优势互补,使小组合作学习有价值。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展现导演风范,发挥好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
合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合作交流打好基础。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安排合作小组,有助于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合作交流、互补提高。
同时明确分工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分工不断交换,体验多个工作职能。
合理引导合作学习:给足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深入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对讨论的内容、形式、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进行调控,同时处理好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个人意见与全体意见、书本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适时梳理、总结、归纳、概括所学知识。
小组汇报时,教师要认真、仔细的倾听学生汇报,适时给予肯定、表扬和指出不足及存在问题,将各组汇报合作学习内容相互补充完善。
4.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技巧要坚持不懈地培养。
培养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养成倾听习惯,在倾听中收集信息、意见并进行评价,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敢于发言、敢于争论。
小组合作学习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结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行组内交流,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遵循以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探究中发现了以下的误区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