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寓教于乐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寓教于乐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寓教于乐
建阳二中周佩珍
摘要:《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指出“新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连互动,共生共创,整合构建的生态系统。

”实现这基本理念的前提就在于寓教于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寓教于乐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有人说,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湿度”;有“热度”无“力度”,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而仅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

这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寓教于乐”一直都是广大教师工作不懈的追求目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那么如何才能将课上得有趣,使学生乐于其中,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行为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得以实现:
一、以教师良好的形象吸引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在学校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

正所谓爱屋及乌,试想如果学生讨厌教师,厌恶教师的各种行为,怎么可能会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呢?相反如果教师和蔼可亲、深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他所任教的学科上来。

因此,教师要实现寓教于乐,就必须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此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第一,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做到衣着整洁、举止大方、用语文明、仪表端庄,这样才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学生才能愿意亲近教师。

第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全国优秀教师霍懋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
学生,以爱为主线来进行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师如父母般的师爱,用爱搭起通向学生世界的桥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多形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

”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

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象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创设的情景中,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教育,乐于接受教育是教学效果的前提。

激发学生投入热情,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有助于让学生在不感到劳累,烦恼的情况下成充分发挥人脑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亲临其境,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乐而不倦。

例如,在教学“平移”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建筑物的整体平移图片,并播放建筑物平移的3D模拟动画,播放骑自行车,人行走,拉抽屉等影像,导入课题。

这种采用欣赏图片,影像的方式来创设情境,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为平移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础。

再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一课,我是通过两位同学表演一段分地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内容是: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庄园主,把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张老汉种植。

第二年,他对张老汉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相邻的另一边增加5米,继续租给你,租金不变,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张老汉一听,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就答应道:“好吧。

”回到家中,他把这事和邻居们一讲,大家都说:“张老汉,你吃亏了!”张老汉非常吃惊,你知道张老汉是否吃亏了吗?)。

通过这样的一段表演,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拉开了帷幕。

三、利用形象和幽默的教学语言,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想你的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重要的创造工具。

”教师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能把沉寂的教室变成欢乐的海洋,而且可以把抽象的书本知识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神奇有趣。

教师的说服力和强大的惑召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自身的语言魅力。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形象幽默的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解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又如,在讲解《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时,讲到3
⨯时,我边书写边
=
2
3
2⨯
说到:虽然我们各自拥有一个家(2和3),但我们却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3
2⨯),话音刚落,学生竟同时响起了一片掌声,不仅让学生兴趣一下子提高,更简单明了的让他们理解了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意义。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让我们把知识的、思想的和对学生的爱都内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让我们用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创造焕发生命力的数学课堂,给学生美的享受,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应用现代教学设施,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许多学生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为了验证“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两只小狗沿着不同的路径从A到B,
结果沿直线走的小狗先到B.通过这种形象而又生动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不仅很快理解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同时也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有趣。

我们学校目前每个教室都配装了教学多媒体,每位教师都配了教学用个人电脑,如果数学教师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多媒体技术教学,用视频、音频、动画、图片、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则将会极大地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五、适当借助课堂游戏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从古至今,“学娱一体”都是教育从业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将数学课堂游戏化,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开始的。

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有益的小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又能在游戏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在上《立体图形》这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做了许多的立体图形,在上课时把它们装在一个箱子里,上课时让两个孩子蒙眼取出立体图形,并说出它的名称。

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立体图形,更加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再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中,我设置贴鼻子游戏,有的孩子把鼻子贴到了头上,有的孩子把鼻子贴到了脸上,同学们都笑得前俯后仰。

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乐于上数学课,感受数学课的乐趣。

总之,“寓教于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快乐的气氛融入课堂教学,有目的地创造快乐的情境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寓教于乐”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知道:任何人遇到高兴的事或在愉悦的心情下,思维活动就会得以顺利展开,同时,也会永久地留在脑海之中,甚至终生不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们化为一种宝贵的礼物,而不是化为一种艰辛的任务,让他去负担。

”这一至理名言我将永远记住,它将不断指导我去实践探索,从而达到使学生由苦学变为爱学的最终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