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行业信息化引用标准体系

电力行业信息化引用标准体系


编制原则(3)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是应用系统 和技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根本 保障。
2、完整性
将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各项标准分 门别类地纳入相应的体系表中,并使这些 标准协调一致,相互配套,构成一个完整 的框架。
编制原则(4)
3、系统性
系统性是标准体系中各个标准之间内部联系和区 别的体现。即恰当地将电力行业信息化涉及的各 类标准安排在相应的专业序列中,做到层次合理、 分明,标准之间体现出相互依赖、衔接的配套关 系,并避免相互间的交叉。
减少和杜绝描述上的重复和技术标准表示上交叉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位置图
国家法规

电力行业标准体系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电力企业标准体系
电力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在电力行 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
(1)电力行业标准体系 (2)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在行业标准体系
中的位置
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和整合提 供标准。解决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奇异性和多重性问题, 提供系统集成依据和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存贮、处理 和共享等环节制定或采用相关技术标准。
编制目标(2)
补充和完善电力信息化标准,满足应用系统开发 和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
某些公共通用信息化标准,内容多,种类凡杂, 难以使用,需要梳理。
国家信息 化公共 标准
各有关部位 信息化 标准
电力企业 信息 标准
电力行业 信息化 标准
国际相关 信息技术
标准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 构成(2)
管理体制,指在制定和贯彻中应当遵循的 标准化管理方针、原则、组织制度和计划 管理体制的综合,是标准的运转的核心;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 构成(3)
管理”(DL7.1),不够合理.层次太低,没有反映电力行业信息 的重要性. 并且仅有五类应用: (1)规划设计施工(DL7.1.1)
体系的标准范畴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引用信 息标准主要:
电力行业标准框架 国家法律、信息化建设规范 现行的信息化标准、 其他行业有关规范的公共部分等组成。
体系的标准范畴 (1)
(1)国家已颁布的有关信息化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通过的法律法规,国务院、国家资源委员会、国务 院信息办、信息产业部等国家职能部门颁布的与信息化 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指南和指导性文件。
规划设计施工 发电供用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安全环保
科技设备物资
计划统计劳 动人事财会

DL7.1.1
DL7.1.2
DL7.1.3
DL7.1.4
DL7.1.5
电力行业标准体系与信息化标准体 系关系
原来电力行业标准体系由于历史原因,信息化没有给出位 置.
把计算机应用放在: “管理”(DL04)下面的“管理”(DL7)之下的“计算机信息
在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应用体系的编制过程中, 一方面结合我国信息化标准化有关成果和国际信 息化标准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另一方面要突出电 力行业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充分考虑电力行业 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使之符合国际和我国信息化 发展的大方向,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服务。
编制原则(2)
在编制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应用体系的过 程中,按照GB/T13016-1991《标准体系 表编制原则和要求》中的有关规定,注重 总体的分类合理和结构科学。既要注重与 现行信息技术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和国际标准的相互衔接,又要充分考虑电 力行业信息系统不断发展对标准提出的更 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
⑶ 电力行业信息化必须遵循的国家标准。 ⑷ 由其它部委或行业(如信息产业部等)发布
的行业标准的公共性部分。 ⑸ 有关国际标准。
第二部分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框架
电力信息化标准体系:指为确保电力企业信息化 建设目标实现所必须的全部标准的集成体,包括 现有的、正在制定中的和应当列入建设的信息化 标准.
4、先进性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所列标准,应充分体现 积极等同采用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精神,达到 电力行业信息化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或兼 容性,同时做到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与国家标准 相协调。
编制原则(5)
5、预见性
在编制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时,既要考虑到目前的信 息技术水平,也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所预见,使标准 体系能适应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各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力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 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企业或组织制定的标准的 蓝图和指南。
一、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组成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 构成: (1)标准体系 (2)管理体制 (3)运行机制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构成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
标准体系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1、当前信息标准化建设的问题
(1)“四统一’在10年前就提出来了.但是至今电 力行业还没有形成电力信息化标准体系;各企业自 己企业信息化的规范和标准体系也还没有完全建 成;如编码标准、安全标准等.标准化拉了电力信 息化的后腿.造成信息孤岛、横不能连接、纵不能 惯通,资金投入大,应用效果不尽人意;
(2)企业内部管理和机构变化快,业务不规范,业 务部门设置、岗位与职责都在摸索中,业务内容 变化快等;严重阻碍企业信息发展速度。
(7)电力企业应用系统的标准主力军是各业务生产管理部门, 与专业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密切结合需要进一步深化才能 完成电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工作.
2、编制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 必要性
》 信息的标准化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 各电力企业正在积极制定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
准和规范”,需要有制定标准的指南; 》企业信息化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标准不解
当前信息标准化建设的问题
(3)电力机构改革后, 电力企业之间在信息化标准方面缺 乏合作与协调;
(4)行业信息化标准建设规划不足,资金投入极少,标准 化人员匮乏,缺乏激励机制。信息标准的专业队伍的培养 和建设与需求差距较大。
(5)重视开发建设,标准建设滞后于信息化建设速度;
(6)信息化标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是一个涉及生产管理 面广,专业知识深,业务类型多的较为深入细致的工作。 困难多,难度大。
1990年8月24日) (8)《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1号,
1990年8月24日) (9)《电力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
业发布,2001 年5月。 (10)《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第10号,1999年6月16日)
编制依据(2)
(11)《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1号, 1990年8月24日)
6、可扩充性
应考虑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标准提出的更新、扩 展和延伸的要求。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内容并非一 成不变,它将随着电力行业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相关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而进行充实和 更新。
7、行业性
本标准体系是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他具有明显的行业 特点,为行业服务。
运行机制,指在制定和贯彻标准中所 运用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标准 的动态管理和运维的综合,是信息化 标准贯彻落实的具体的手段。
体系结构的划分原则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结构的划分按信息 技术自身的属性去划分。原因:
信息技术是一个跨行业、跨专业的基础性的技术 门类
不同的应用领域,也具有甚至完全相同的问题和 技术共性。
(12)《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力行业发布,2001年12 月。
(12)《电子政务标准化应用体系(第一版)》,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2 年5 月。
收录范围
⑴《电力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2001 年5 月) 中有关信息化的标准。
⑵ 电力行业正在编写过程中的(包括计划编 写的)信息化的标准。
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GB/T13016---19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5)《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0号,
1990年8月24日) (6)《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DL/T600-2001 (7)《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体系的标准范畴 (4)
(4)由于国外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具有较为完 整,同时考虑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为了跟 踪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本标准体系也把部 分相关的国外信息技术标准列为参考部分, 以求对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方向提供 参考。
编制依据(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 年4 月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90年4月通
(2)电力行业已经颁布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这部分主要是 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办公室公布的电力行业信 息化标准,同时还包括原电力部、能源部、水利电力部、 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没有宣布作废的有关信息化建设 的标准。
(3)本体系考虑当前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缺乏统一普遍的 认同,便把一部分电力企业的内部实际应用的信息化建 设规范和规定作为本体系的参考部分。
决标准问题,整合成功的可能性为0; 》各企业内部信息化标准引用范围、深度与广度不
统一,需要编写企业或行业信息化标准的参考和 依据; 》国家在近几年发布了一系列信息化标准,如何使 用需要梳理;
电力行业信息化引用标准体系
(编制简介)
本体系包括以下章节
前言 第一章 编 制 说 明 第二章 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第三章 信息化标准引用体系分类架构 第四章 附 表
企业管理模式的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