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卷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卷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 4分) 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为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应适当地多吃()A. 米饭B. 青菜C. 瘦肉D. 水果【答案】C【考点】食物与营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记忆,平时注意积累即可.【解答】A、米饭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不符合题意;BD、青菜、水果所含主要营养物质是维生素,不符合题意;C、瘦肉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 ( 4分)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金属饮料罐属于()A. 可回收物B. 有害垃圾C. 餐厨垃圾D. 其他垃圾【答案】A【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解析】【分析】金属饮料罐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属于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

【解答】A、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故A符合题意;B、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灯泡、废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故B不符合题意;C、餐厨垃圾,俗称泔脚,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餐厨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故C不符合题意;D、其他垃圾:危害较小,但无再次利用价值,如建筑垃圾类,生活垃圾类等,一般采取填埋、焚烧、卫生分解等方法,部分还可以使用生物解决,如放蚯蚓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 ( 4分) “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盐类物质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A. 熟石灰B. 酒精C. 碳酸钾D. 烧碱【答案】C【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解析】【分析】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解答】A、熟石灰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A错误;B、酒精属于有机物,而盐属于无机物;故B错误;C、碳酸钾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正确;D、烧碱是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D错误;故答案为:C。

4. ( 4分) 如图表示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 b可表示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B. c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C. d的成分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 a、b、c、d依次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答案】B【考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间的关系与成分的特点,属于识记要求的内容。

【解答】四个圈中分别表示的是:a 个体b种群c 群落d生态系统,故首先排除D选项。

A选项中b正确表述应该是一个鱼塘中某一种生物所有个体,故A错误,C中d是生态系统,其成分应该包括生物部分及非生物部分,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5. 62861605( 4分) 图示为两个未被破坏的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动物A和B的化石。

下列关于物种A、B关系的叙述最不合理的是()A. 物种A比物种B低等B.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C. 物种A的出现晚于物种BD. 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答案】A【考点】岩石的应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岩石的应用,需要对此块知识点有所理解。

【解答】由A,B所处的位置分析,B是先于A出现的动物,A是同一地区B进化后的动物,由进化论克制A比B高级,二生物层次越高,物种越复杂,所以A选项错B,C,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6. ( 4分) 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甲烷燃烧B. 湿法炼铜C. 利用CO还原铁矿石炼铁D.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无氧呼吸【答案】B【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分析】置换反应是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湿法炼铜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

【解答】A、甲烷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B、湿法炼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C、CO还原铁矿石炼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无氧呼吸属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B。

7. ( 4分) 下列图示中关于能量转化的分析,不符合事实的是()A. 钻木取火,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人造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C. 核能发电,可将核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 米勒模拟原始大气产生有机物实验,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C【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核电站中能量转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方式,属于识记内容。

【解答】A选项是动能转化为内能,动能属于机械能,故正确。

B卫星从低处飞向高处,克服重力做功,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正确。

C选项核能发电能量转化形式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选项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过程中,电能来提供能量,所以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

故答案为:C8. ( 4分)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在A系统中,经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氧气增加了B. 蛋白质在B系统的小肠中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C. C系统中的白细胞能加速凝血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D. 肾单位是D系统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答案】 D【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泌尿系统【解析】【分析】由题可知,A,B,C,D 系统分别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解答】A选项,在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下降,A错误。

B选项,蛋白质在胃中被水解为氨基酸,B错误。

C选项,加速凝血的是血小板,C错误。

D选项,肾单位是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D正确。

故答案为:D9. ( 4分) 一网友发现小鸟停在铁栏杆上,误以为小鸟在停驻休息,观察后发现它的双脚被冻结在栏杆上。

他慢慢接近,小鸟受惊拍动翅膀;为了避免小鸟双脚受伤,他便一把抓住,试图以手的温度让冰融化。

由于效果不佳,他干脆吹气融冰。

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小鸟获得了自由。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 以手的温度让冰熔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B. 吹气融冰,是用热传递的方式让冰熔化C. 小鸟双脚被冻结在铁栏杆上,与铁是热的良导体有关D. 小鸟拍动翅膀,消耗体内有机物,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A【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解析】【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金属的导热性良好,容易把人体的热量导出,所以感觉更冷一些;动物活动时,消耗化学能,机械能增加。

【解答】A、手和冰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冰熔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说法错误;B、吹气融冰,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冰的内能,故B说法正确;C、小鸟双脚被冻结在铁栏杆上,是因为铁是热的良导体,故C说法正确;D、小鸟拍动翅膀,消耗体内有机物,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10. ( 4分) 如图所示,滑轮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竖直向上F2的作用,物体的重力为G。

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将物体匀速向上提起时()A. F1<F2B. F2=1/2GC. F1的力臂为OAD. 在F2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2倍【答案】 D【考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所以s=2h;不考虑动滑轮重时F=1/2G。

【解答】A、由图可知拉力F1的力臂l1小于拉力F2的力臂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F2,故A错误;B、只有不计动滑轮重时,F2=1/2G,故B错误;C、由于OA与拉力F1不垂直,所以OA不是拉力F1的力臂,故C错误;D、该动滑轮拉力F2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2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 ( 4分) 现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所示。

则X可能是()A. 稀硫酸B. 纯碱溶液C. 食盐溶液D. 氢氧化钠溶液【答案】B【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从酸碱性来分析,氯化钡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则混合液显酸性,滴加X溶液,pH 升高到7,则说明加入的物质显碱性,继续加入X溶液到一定星,pH才升高,说明加入的物质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物质显中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酸性增强,pH减小,故A错误;B、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pH升高,直到稀盐酸全部反应完毕,再继续加入纯碱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溶液和氯化钠,则pH为7不变,直到氯化钡全部反应,再继续加入纯碱溶液,则pH升高,故B正确;C、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食盐溶液显中性,则溶液pH升高,但不可能等于7,更不可能大于7,故C错误;D、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直到氢氧化钠全部反应,溶液pH升高到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升高,故D错误;故选B。

12. ( 4分) 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设计,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A CaO CaCO3加入过量的水,过滤B 盐酸硫酸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C NaNO3溶液 NaCl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D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粉末,过滤A. AB. BC. CD. D【答案】 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解析】【分析】除杂是指有效除去原物质中所含杂质且不与主要成分反应,且不会引进新的杂质成分的过程;除杂遵循以下原则:①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②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③易分:操作简便,易于分离。

【解答】A、CaO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被提纯物质减少;故A不可行;B、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相当于引入新的杂质;故B不可行;C、过量的硝酸银溶液,相当于引入新的杂质;故C不可行;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酸钙不与氯化钙溶液互溶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故D可行;故答案为:D。

13. ( 4分)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