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法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民法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项目名称:**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县人民法院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项目地址:**县**镇1.2 可研编制依据1、**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以下简称“**人民法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附件1)2、《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3、《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4、《**县**人民法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县**人民法庭地理位置图》6、《**县**人民法庭平面布置图》7、国家现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范8、**县人民法院提供的基础资料1.3 主要研究内容本报告重点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及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1.4 主要研究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部等各部委加强“两庭”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对改善**人民法庭工作条件,提高执法公正能力有积极意义。

项目投资为224.75万元,总建筑面积1605m2,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合理,建设条件基本具备,项目可行。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县**镇位于**市与**中段,东接泽州,北连沁水。

交通便捷,侯月铁路、晋阳高速路、晋韩路穿镇而过。

是国家重点工程——**电厂所在地。

全镇总面积83.7平方公里,33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3.5万口人,耕地43095亩。

**人民法庭是**县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和组成部分,办公场所位于**县**镇,现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庭长1名、审判员2名、陪审员2名、书记员1名、其他工作人员3名,法庭年均受理案件110件,年均结案104件,结案率95%。

**人民法庭长期以来一直靠租用房屋办公,缺乏专有功能用房和相关设备,给审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且租用的房屋不能满足人民法庭的审判、办公和生活用房的各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民法庭正常工作的开展。

为改变这种困难状况,适应人民法庭全面、正确、有效履行法律审判职责的需要,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批准,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编的《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考虑法庭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本着经济适用/勤俭节约的原则,该院从2003年开始着手**人民法庭的建设项目的征地、审批和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到目前为止该项目的各项建设条件基本成熟,已经具备了实施的条件。

**市工程咨询中心接受**县人民法院委托,对**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人民法庭是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前沿,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建设负有重要职责。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和组成部分,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它做出的裁判就是基层人民法院的裁判。

人民法庭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国家司法权威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窗口。

人民法庭处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处于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的前沿,肩负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

只有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人民法庭才能依法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因此,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庭”建设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为加强人民法院的“两庭”建设曾多次单独或联合下发文件,强调“两庭”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特殊性,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两庭”建设;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还向贫困地区的人民法院拨发专项补助,使人民法庭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

二、项目建设将为改善法庭审判条件,提高公正执法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工具、通讯设备、计算机网络的配备是人民法庭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并且跟上时代发展的基本保障。

**人民法庭现有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规模、建筑水平与相关设备及用房种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审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民法庭正常行使职权。

在人民法庭具体行使职权过程中,人民法庭需要有相应的审判工作用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和生活用房等。

但现有**人民法庭缺少一些相关用房,这就对其行使职权过程中的安全性、合理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要保证审判工作按期、有序、保质、保量地完成,人民法庭建设就要以规模化、规范化、正规化、现代化为目标,从法庭的设置、基础设施、物质装备和审判运行等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人民法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所以,要改变现状,提高法庭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使**人民法庭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办公现代化的法庭,实现原定规模化、规范化、正规化、现代化的目标,**人民法庭的建设就势在必行。

三、该项目建设思路符合关于人民法院的基本建设要求,同时建设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下大力气解决新时期人民法庭建设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切实增强人民法庭的司法能力,提高人民法庭的司法水平,以开创人民法庭工作的新局面。

前不久,全国基层法院经费保障标准暨人民法庭专项建设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国家目前花大力气投资中西部地区的基层人民法庭建设,但由于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只能集中保证部分地区的人民法庭建设项目。

**人民法庭从2003年开始着手建设的准备工作,目前建设资金已经全部到位,项目用地也已经得到落实,建设条件已成熟,且符合《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应当尽快实施。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加强和完善**人民法庭的基础设施条件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在各项建设条件都已经成熟,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紧迫的。

第三章项目位置与建设条件3.1 土地利用**人民法庭总占地1670m2(2.5亩),其中2亩为耕地,已获得使用土地的批复和许可(详见附件2:《**县人民政府关于**县人民法院**法庭使用土地的批复》、附件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2 项目选址根据**县村镇建设管理站的规划,项目选址于**县**镇,项目区位于电都大街的北侧,新市街的西侧,**镇公安派出的北侧,场地呈矩形,详见附件4:《**县**人民法庭地理位置图》。

3.3 建设条件3.3.1气象条件该项目区位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体气象指标如下:年平均气温11.0℃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9.4℃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31.2℃极端最低气温-22.8℃年最大降雨量617.9mm月最大降雨量176.4mm频率最高风向NW平均风速 2.2m/s最高风速23m/s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3%最大冻土深度43cm最大积雪深度21cm地面极端最低温度-33.1℃地面极端最高温度70.5℃基本风压0.45KN/m2基本雪压0.30 KN/m2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上气象条件,使项目建设和使用能够适应上述气候特点。

3.3.2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质建筑场地位于**镇南部,在地貌上属中低山丘陵区,场地内为一陡坎地形,高差4m。

场地内各层地基土因地形上陡坎分布,造成地层分布不连续,各层层面坡度多小于10%,根据地基土的地质年代、成因、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第四系上跟新统粉质粘土和第四系中更新统粉质粘土。

场地属均匀性地基,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筑。

2、地震烈度根据抗震规范《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3.3.3公用工程条件1、供水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6.07m3,由新市街供水管网就近接入。

2、供暖该项目热负荷为54.9KW,由单位新购一台0.35MW锅炉供给。

3、供电项目用电负荷31.37KW,供电源由新市街低压供电线路接入,即可满足该院的用电需要。

4、通讯县区通讯网络已完全覆盖到项目区,由电信局就近考虑接入即可。

第四章建设规模确定人民法庭房屋建筑用房由审判工作用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和生活用房四部分组成。

**人民法庭现有编制人数8人,根据《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人民法庭房屋建设规模执行一类标准,办公用房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三级办公用房建设等级确定,各类用房规模具体如下页表所示:**县人民法院**人民法庭房屋建设规模表第五章总图布局与工程设计方案5.1 设计理念1、在满足“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庄重实用、适度超前”要求的同时,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民法庭;2、合理布局房屋建筑、集散用地、停车场及绿化用地,体现司法文明、和谐自然;3、合理组织不同性质的人流,使各种流线互不干扰。

5.2 总图布局5.2.1平面布置**人民法庭总占地1670m2,场地整体呈矩形,东西长33.4m,南北宽50m,场地内为一陡坎,高差约4m,总挖方量约4000m3,场地东南两侧临街处现有约360m2的平房需拆除。

项目总建筑面积1605m2,其中拟建**人民法庭办公楼建筑面积1560m2,位于场地北部,建筑占地600m2,东西长33.4m,南北宽17.96m;锅炉房建筑面积30m2,设于场地西南角;门卫室建筑面积15m2,位于场区南部主入口旁。

办公楼南部为绿化用地、人员集散地和停车场,绿化用地500m2,在场地的东部和西部公设10个停车位,办公楼正前方空地作为人员集散和活动用地,场区总硬化面积505m2。

场区平面布置详见附件5:《**县**人民法庭平面布置图》。

5.2.2交通组织场地东、南两个方向与城市道路相临,便于合理组织办公入口、审判入口、羁押入口和生活入口不同性质的人流。

法庭公众入口和办公主入口设于场地南面,总宽10m,中间安装8m宽电动大门,人流出入口宽2m,旁边设15m2的门卫室;犯罪嫌疑人羁押出入口设于场地东面,宽4m,安装铁艺大门。

为保证法庭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在场地东、南、西三面设铁艺栏杆围墙,总长约84m。

5.2.3配套设施项目的室外供水管网已接入场区、距离拟建办公楼约30m,供热管网拟建锅炉房接入,距离约30m,室外供电线路由新市街低压线接入,距离约20m,化粪池设在拟建办公楼前绿化用地下方,室外排污管线总长约40m。

5.3 设计说明5.3.1工程设计依据1、**县人民法院委托要求及提供的有关材料2、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及设计规范5.3.2工程设计内容**人民法庭办公楼、锅炉房、门卫室及室外配套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