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氨基酸代谢池(库):指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池(库)。
2.必需氨基酸:生物体生长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只能靠食物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生物自身能够合成,不需食物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4.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作用下,一种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酮酸上生成新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变成α-酮酸,这个过程即为转氨基作用。
5.联合脱氨基作用:指α-氨基酸先通过转氨基再脱氨基,将α-氨基转变游离氨的过程。
即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偶联在一起的过程。
6.尿素循环: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7.生糖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能转变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乙、琥珀酰辅酶A、延胡索酸和草酰乙酸的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
8.生酮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
二、填空
1.蛋白酶;肽酶
2.赖氨酸;精氨酸
3.芳香;羧基
4.脱氨;脱羧
5.谷丙转氨酶(GPT肝);谷草转氨酶(GOT心);磷酸吡哆醛
6.α-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
7.鸟氨酸;瓜氨酸
8.氨甲酰磷酸;天冬氨酸
9.NAD+;维生素PP
10.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嘌呤核苷酸
11.尿素;肝脏;精氨酸;尿素
12.转氨基作用
13.腺苷酸;腺苷酸脱氨酶
14.生成尿素;合成谷氨酰胺;再合成氨基酸
15.NH3;CO2;N-乙酰谷氨酸
三、单项选择题
1.(D)A、B和C通常作为脱氢酶的辅酶,磷酸吡哆醛可作为转氨酶、脱羧酶和消旋酶的辅酶。
2.(B)胰蛋白酶属于肽链内切酶,专一水解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
羧肽酶是外肽酶,在蛋白质的羧基端逐个水解氨基酸;胰凝乳蛋白酶能专一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胃蛋白质酶水解专一性不强。
3.(B)氨基酸降解后产生的氨累积过多会产生毒性。
游离的氨先经同化作用生成氨甲酰磷酸,再与鸟氨酸反应进入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产生尿素排出体外。
4.(C)5.(D)
6.(D)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要求NAD+和NADP+,NAD+和NADP+是含有维生素B5(烟酰胺)的辅酶。
焦磷酸硫胺素是维生素B1的衍生物,常作为α-酮酸脱羧酶和
转酮酶的辅酶。
FMN和FAD是维生素B2的衍生物,是多种氧化还原酶的辅酶。
辅酶A是含有维生素B3的辅酶,是许多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7.(C)
8.(B)尿素循环中产生的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
9.(C)
10.(B)羟脯氨酸不直接参与多肽合成,而是多肽形成后在脯氨酸上经脯氨酸羟化酶催化形成的。
是胶原蛋白中存在的一种稀有氨基酸。
11.(D)组氨是组氨酸经脱羧基作用生成的。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组氨酸脱羧酶,此酶与其它氨基酸脱羧酶不同,它的辅酶不是磷酸吡哆醛。
12.(C)谷氨酰胺可以利用谷氨酸和游离氨为原料,经谷氨酰胺合酶催化生成,反应消耗一分子ATP。
13.(C)14.(A)15.(B)16.(A)17.(D)18.(B)19.(A)20.(C)21.(C)22.(A)23.(A)24.(B)25.(B)26.(C)27.(A)28.(A)29.(A)30.(C)
四、是非判断题
1.对:摄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必需氨基酸的组成齐全,且比例合理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2.对:在转氨基作用中谷氨酸是最主要的氨基供体,用于合成其它氨基酸;谷氨酸也可在谷氨酰氨合成酶的催化下结合游离氨形成谷氨酰氨,谷氨酰氨再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二分子谷氨酸,使游离氨得到再利用。
3.对:4.错:5.错:
6.错:磷酸吡哆醛徐作为转氨酶的辅酶外,还可作为脱羧酶和消旋酶的辅酶。
7.错:8.错:9.错:10.对:11.错:12.错:13.对:五、问答题(答题要点)
1.答:
(1)脱氨基作用:包括氧化脱氨和非氧化脱氨,分解产物为α-酮酸和氨。
(2)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在氨基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胺类化合物。
(3)羟化作用:有些氨基酸(如酪氨酸)降解时首先发生羟化作用,生成羟基氨基酸,再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胺类化合物。
2.答:
(1)谷氨酸脱氢酶反应:
α-酮戊二酸+ NH3 +NADH →谷氨酸+ NAD+ + H2O
(2)谷氨酸合酶-谷氨酰胺合酶反应:
谷氨酸+ NH3 +ATP →谷氨酰胺+ADP + Pi + H2O
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 2H →2谷氨酸
还原剂(2H):可以是NADH、NADPH和铁氧还蛋白
3.答:
(1)尿素循环: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尿素的过程。
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2)生物学意义: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4.答:
(1)必需氨基酸:生物体本身不能合成而为机体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人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
(2)非必需氨基酸:生物体本身能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人的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
5.答:
(1)在氨基酸合成过程中,转氨基反应是氨基酸合成的主要方式,许多氨基酸的合成可以通过转氨酶的催化作用,接受来自谷氨酸的氨基而形成。
(2)在氨基酸的分解过程中,氨基酸也可以先经转氨基作用把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上形成谷氨酸,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羟酶的作用上脱去氨基。
6.答:
所谓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指α-氨基酸先通过转氨基再脱氨基,将α-氨基转变游离氨的过程。
即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偶联在一起的过程。
动物体的联合脱氨基作用有两种方式:
(1) 谷氨酸介导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其反应过程是:α-氨基酸先通过转氨基作用将α-氨基转给α-酮戊二酸并生成谷氨酸,然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重新生成α-酮戊二酸以重新接受氨基,同时将氨基游离。
(2) 磷酸腺苷(AMP)介导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其反应过程是:α-氨基酸先通过转氨基作用将α-氨基转到草酰乙酸,生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与次黄核苷-磷酸反应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在裂合酶的作用下,分裂成腺苷酸(AMP)和延胡索酸,腺苷酸水解即产生游离氨和次黄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