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数问题…0624.(20分)如图9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质量为M 的长平板B ,在平板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P 由静止开始落下。
在平板上方附近存在“相互作用”的区域(如图中虚线所示区域),当物块P 进入该区域内,B 便会对P 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使得P 恰好不与B 的上表面接触,且f =kmg ,其中k =11。
在水平方向上P 、B 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已知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3,平板和物块的质量之比M /m =10。
在P 开始下落时,平板B 向右运动的速度v 0=1.0m/s ,P 从开始下落到进入相互作用区域经历的时间t 0=2.0s 。
设平板B 足够长,保证物块P 总能落到B 板上方的相互作用区域内,忽略物块P 受到的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求:(1)物块P 从开始下落到再次回到初始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2)从物块P 开始下落到平板B 的运动速度减小为零的这段时间内,P 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
解:(1)物块P 进入作用区速度v 1,01gt v ==20m/s 物块P 从进入相互作用区域到速度减小为零的过程中,设加速度为a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a mg kmg =-设下落时间为t , av t 1=而物块从开始下落到回到初始位置的时间T =2(t +t 0)=012t k k-=4.4s 。
(2)设在一个运动的周期T 内,平板B 的速度减小量为Δv ,根据动量定理有v M t f Mg t Mg ∆μμ=⋅++⋅2)(20 解得 1)1(20-+=k M m gkt v μ∆=9.7×10-3m/s 。
P 回到初始位置的次数 vv n ∆0==10.3, n 应取整数,即n =10。
注:若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可以根据解答过程给分。
‘11石123.一轻质细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 =0.05kg 的小球A ,另一端套在光滑水平细轴O 上,O 到小球的距离为L = 0.1 m ,小球与水平地面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在球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固定一个光滑的斜面和一个挡板,二者之间的水平距离s =2m ,如图所示。
现有一滑块B ,质量也为m ,从斜面上高度h =3m 处由静止滑下,与小球和挡板碰撞时均没有机械能损失。
若不计空气阻力,并将滑块和小球都视为质点,滑块B 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 取10 m/s 2。
求:(1)滑块B 与小球第一次碰撞前瞬间,B 速度的大小;(2)滑块B 与小球第一次碰撞后瞬间,绳子对小球的拉力;(3)小球在竖直平而内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
解: (1)(4分)B ,下滑h +2s →碰A ,∵动能定理 mgh -μmg 2s =2021mv∴ v 0=55≈7.4m/s(2)(6分)B 与A 第一次 完全弹碰:mv 0=mv A +mv B2021mv =221A mv +221B mv ∴ v A =v 0;v B =0A 以v 0绕O 圆运动,最低点 ∵牛二律T -mg =m Lv 20∴ T =28N(3)(8分)A 球最后一周完整圆运动,最低点v 1→最高点v 2:∵机械能守恒和牛二律2121mv =mg 2L +2221mv mg =m Lv 22∴ v 1=5m/s由于B 、A 弹碰速度互换,B 滑过s 总碰A 时速度至少为v 1=5m/s∵ 动能定理:mgh -μmg s 总=2121mv∴ s 总=11m A 完整圆运动次数:n =ss 2 总+1=6次二、归纳法问题‘10西24.(20分)在如图所示的x-o-y 坐标系中,y>0的区域内存在着沿y 轴正方向、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y<0的区域内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
一带电粒子从y 轴上的P (0,h )点以沿x 轴正方向的初速度射出,恰好能通过x 轴上的D (d ,0)点。
已知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 ,带电量为 – q 。
h 、d 、q 均大于0,不计重力的影响。
(1)若粒子只在电场作用下直接到达D 点,求粒子初速度的大小v 0; (2)若粒子在第二次经过x 轴时到达D 点,求粒子初速度的大小v 0; (3)若粒子在从电场进入磁场时到达D 点,求粒子初速度的大小v 0; 解(1)粒子只在电场作用下直接到达D 点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粒子沿x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x=v 0 t ① (1分) 沿y 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h=221at ② (1分) 加速度 mqEa =③ (1分) 粒子只在电场作用下直接到达D 点的条件为 x=d ④ (1分) 解①②③④得 mhqEdv 20= (2分)(2)粒子在第二次经过x 轴时到达D 点,其轨迹如图3所示。
设粒子进入磁场的速度大小为v ,v 与x 轴的夹角为θ,轨迹半径为R ,则v sin θ = a t ⑤ (1分)Rv m qvB 2= ⑥ (2分)粒子第二次经过x 轴时到达D 点的条件为x -2R sin θ = d ⑦ (2分)解①②③⑤⑥⑦得mh qE dv 20=+BE2 (2分)(3)粒子在从电场进入磁场时到达D 点,其轨迹如图4所示。
根据运动对称性可知QN=2OM=2 x (2分) 粒子在从电场进入磁场时到达D 点的条件为x +n (2x -2R sin θ) = d ⑧ (3分)其中n 为非负整数。
解①②③⑤⑥⑧得mhqEn d v 2120+=+B E n n ⋅+122 (2分) ‘12024.(20分)如图所示,有 n (n >10)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倾角图3图4为 θ 的倾斜轨道上,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每个物块的质量均为 m ,相邻物块间的距离均为 l ,最下端的物块到轨道底端的距离也为 l 。
使第1个物块以某一初速度 v 0沿轨道开始下滑,在每次发生碰撞时物块都立即粘合在一起运动,最后n 个物块粘在一起后恰好停在轨道的底端。
已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第一次碰撞前瞬间小物块1的速度v 1的大小; (2)设第5次碰撞前的瞬间运动物块的动能为E k5,第5次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E 损5,求E 损5和E k5的比值;(3)求下滑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
24.解:(1)物块1,由动能定理得 20212121cos sin mv mv mgl mgl -=-θμθ得 )c o s (s i n 2201θμθ-+=gl v v (2)设第5次碰撞前,5个物块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5,对第5次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55)5(5v m m mv '+=碰撞前运动物块的动能为E k5 =25521mv ⨯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E 损5=2525621521v m mv '⨯-⨯ 解得E 损5/E k5=1/6(3)对n 个木块运动和碰撞的全过程重力做的总功(1)sin (123)sin 2G n n W mgl n mgl θθ+=++++=克服摩擦做的总功(1)cos (123)cos 2f n n W mg l n mgl μθμθ+=⋅++++=设整个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E 损总,则根据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有损总E W mv W f G +=+2021由以上各式求出 )c o s (s i n 2)1(2120θμθ-++=m g l n n mv E 损总 ‘‘0924.(20分)(1)如图1所示,ABC 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BC 段水平,AB 段与BC 段平滑连接。
质量为m 1的小球从高为h 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BC 段上质量为m 2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
求碰撞后小球m 2的速度大小v 2;解:(1)m 1下降h :m 1gh =21m 1v 210 ∴ v 10=gh 2图1图m 1与m 2弹碰:m 1v 10=m 1v 1+m 2v 2 21m 1v 210=21m 1v 21+21m 2v 22 ∴ v 2=211012m m v m +=21122m m gh m +(2)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规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探究这一规律,我们采用多球依次碰撞、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简化力学模型。
如图2所示,在固定光滑水平直轨道上,质量分别为m 1、m 2、m 3…m n -1、m n …的若干个球沿直线静止相间排列,给第1个球初能E k 1,从而引起各球的依次碰撞。
定义其中第n 个球经过一次碰撞后获得的动能E kn 与E k 1之比为第1个球对第n 个球的动能传递系数k 1n a 、求k 1nb 、若m 1=4m 0,m 3=m 0,m 0为确定的已知量。
求m 2为何值时,k 13最大 解:(2)a 、E k 1=21m 1v 210;E k 2=21m 2v 22 ∴ E k 2=22121)(4m m m m +E k 1 ∴ k 12=22121)(4m m m m +同理:k 13=22121)(4m m m m +23232)(4m m m m +⋅…∴ k 1n =2121)(4m m m m +23232)(4m m m m +⋅…11)(4n n n n m m m m +⋅-- =212322212123221)()()(41n n nn m m m m m m m m m m m n +++--- b 、将m 1=4m 0,m 3=m 0代入“k 13”式:k 13=2202202220)()4(64m m m m m m ++=64m 20220202⎥⎦⎤⎢⎣⎡m 欲k 13最大,只需))(4(20202m m m m m ++最大∵))(4(20202m m m m m ++=02220541m m m m ++ 只需22204m m m +=0222042m m m m +⎪⎪⎭⎫⎝⎛-最小 令:2202m m m -=0图2 m 1 m 2 m 3 m n -1 m n∴ m 2=2m 0时,k 13=k 13max =64 “10 24.雨滴在穿过云层的过程中,不断与漂浮在云层中的小水珠相遇并结合为一体,其质量逐渐增大。
现将上述过程简化为沿竖直方向的一系列碰撞。
已知雨滴的初始质量为m 0,初速度为v 0,下降距离l 后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变为m 1。
此后每经过同样的距离l 后,雨滴均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依次变为m 2、m 3……m n ……(设各质量为已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