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优秀课件
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 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 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 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 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 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 充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 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 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了解自我、接纳自 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不苛 求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生活 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心理相对平衡。
思考:让座是一种责任还是义务?
心理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 下生活的人,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 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
• 一个人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越接近自己的实际情况, 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相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分布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发生在身边的案例
刘 海 洋 伤 熊 事 件
刘 晓 明 杀 亲 事 件
马 加 爵 案 件
药家鑫事件
某高校2000届一女生从宿舍楼纵身跃下自杀。 这位来自农村的姑娘在遗书上写下她的“丑” 和学习上的不顺利,想以自杀来摆脱现实的痛 苦。但她没有死,没有摆脱掉心灵的痛苦,还 落下终生残疾……
传统观点认为:健康是指 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 和疾病。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即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 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世界卫 生组织 制定的 健康10 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 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 ,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 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灰区
黑区
白区
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道德健康的基础,是道 德健康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即道德健 康的人必然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但心 理健康的的人却不必然是一个道德健康 的人。
心理健康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道 德健康的社会人的基础,所以,心理健 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对二者关系的两种认识偏向:
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个人的所想、 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 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 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 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习、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 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是过于注重道德问题,经常把有些学生 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看成是不道德的行为。
二是认识到心理问题对人的行为的巨大影 响作用,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心理分析,但又走 向了另一个极端,不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做 出什么不正当的行为,甚至是极端的犯罪行为, 都主要从心理角度来解释和评价,而忽视对社 会影响、个人道德品质以及人生价值取向等更 高层次问题的全面分析。
身心健康在人生中的地位
• 身心健康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前提。 • 身心健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 身心健康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证。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思考: 你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2.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智力正常
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 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 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悲、忧、 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 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 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 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 情境相符合。
某高校毕业生,因为“单相思”,在吃安眠 药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再次在家里偷偷喝下农 药,绝然走上不归路……
他们怎么了?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健康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6年曾把健康的概念定义为: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 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 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 态。”
道德健康包括四点内容:
• A.不得以损害他人为自己谋利; • B.有辨别真伪、美丑、是非的能力; • C.能够按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 D.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 道德健康的四点要求看似容易,可要真 正坚守一生并非易事。如: 你如何认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 道德是有时代性、相对性,但同样也有普 遍性、绝对性。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国家 制度如何不同,都有一些人之为人和构成 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如正直、 诚实、善良、公平、尊重他人等,是永恒 不变的。每个人只有在不触犯这些基本道 德规范的条件下,才有自由选择权可言, 即可以选择高的道德要求,也可以选择最 低道德要求。(具体分析“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