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目前,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非常的普遍性。
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决策,造成金融风险产生,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探讨了其根源,并提出一系列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金融风险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无用,反而还会误导决策,造成金融风险产生,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银行经营活动的会计信息,对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阐述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形式的基础上,试图分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提出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以及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有所帮助。
一、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
当前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贷资产质量信息反映不实
有的银行为了掩盖自身信贷资产质量低、风险大的问题,不按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的规定来准确划分信贷资产,不能够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和风险状况,乱调乱用贷款科目,以降低贷款逾期率和不良贷款占用比例,提高收息率,达到完成上级行下达的目标任务的目的。
(二)负债业务信息反映不实
有的银行将高息揽入的储蓄存款,通过“发行债券”科目核算,以逃避利率检查;还有的银行将“活期存款”通过财政性存款科目核算,以达到逃避存款准确金制度管理的目的。
(三)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
除过去违规经营时期账外基建、“小金库”基建、无计划超计划基建等形成大量银行账外固定资产未完全消化处理外,现阶段银行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主要是收回抵债资产管理处置使用不合规,抵债资产自用未按规定在账内核算反映。
(四)损益信息反映不实
有的银行为了完成上级银行下达的利润指标,不认真执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和账务处理手续,不按规定正确计提应收应付息,采取多提应收利息、少提应付利息或当年支出不入当年账的办法,虚增利润。
二、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一)领导经营思想和个人行为偏向、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门银行领导在业务经营指导思想和个人行为上产生错误。
另一方面是少数领导对银行会计信息工作在银行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三重三轻”的问题。
(二)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各大银行为提高竞争力,抢
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拓展新业务、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作为竞争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是对的,但是片面强调发展,忽视监督管理,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经营业绩和局部利益,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经营风险的产生。
(三)会计内控管理制度薄弱,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
目前基层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制度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前控制悬空。
主要是控制功能不完善,综合应用系统中部分业务控制环节随意屏闭,导致部分业务不能正确反映。
二是事中控制不全。
主要是控制制度不落实。
三是事后控制乏力。
会计管理部门自律监管意识不强,自身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和单位领导要求,制假造假、弄虚作假,这在客观上助长了银行会计造假行为的猖孤,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四)会计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
作为约束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对惩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处罚标准不够统一规范,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很少追究责任,或根本无法追究责任。
三、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银行会计信息是银行一切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是银行经营活动的“晴雨表”,是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报警器”。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呢?从当前情况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深化对银行会计信息工作的认识,增强会计信息质量意识
首先,各级行领导要高度重视支持银行会计信息工作,充分认识银行会计信息工作重要性和信息失真的危害性,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信用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其次,要加强银行会计人员的学习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二)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健全科学的经营目标考核机制
一是真正要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要求来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
要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自下而上的银行管理考核体制,扩大基层行的经营自主权力,允许下级行在上级行的授权或转授权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开展业务经营,计划的规定、利益的分配应由下级行根据本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管理状况来确定,上级行不应过多地指使干预,以利下级行能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开拓业务。
二是要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考核机制。
(三)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会计的重要任务。
一是完善会计授权管理制度。
二是根据风险防范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制定工作纪律,明令业务操作中的“禁区”,给员工一条“警戒线”,对越线者按规定严格进行查处;三是落实各岗位相互制约监督制度,实行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相分离,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现象的产生;四是对会计业务实行集中式的事后监管,建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监管的完整体系。
(四)推行银行内部会计委派制度和社会审计鉴证制度
为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有效治理“三乱”、“三假”,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建议在银行内部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和社会审计鉴证制度。
一是在银行内部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
委派会计人员在行政和待遇上都隶属于上级行管理,不与派驻行发生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以增强其独立性和超脱性。
二是实行银行会计信息社会审计鉴证制度。
每个年度终了,银行会计信息在正式向社会披露之前,要聘请有鉴证资格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进行审计鉴证后,方可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布,以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加强金融立法,加大银行内外执法监督力度
真实、准确是银行会计信息的灵魂。
要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强金融立法,加大银行内外执法监督力度。
一是国家要尽快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等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增加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惩治会计制假造假行为责任的补充条款,增强银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二是要加大银行内部的审计、监察执法力度。
三是要完善加大中央银行及银监会对各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制和金融执法查处力度。
会计信息是银行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金融宏观决策、调控和监管的信息来源。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削弱银行的竞争力,而且会造成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一定会有好转。
参考文献
[1]韦戴高.银行会计统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6 第215期
[2]董伯坤.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金融会计·2008-4
[3]于科.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的思考,北京金融·2009
-6
[4]吴刚.盯住企业财务报表、预警贷款风险,现代商业银行·2007 -2
[5]武红卫.试论建立我国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