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转移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转移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在印度及整个 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成了 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 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 头一项重要的东西。
---恩格斯
“ 咦,这是什么?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 子!不,天神们啊,我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信徒;我 只要你们给我一些树根!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 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 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它可以使受咒诅的人得福,使白痴变成贵人。它可以 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丝绸布帛、金银瓷器及农副产品等通过这条 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缅印及东南亚、中东国家,缅印及东南 亚和西欧等殊方异域的山货药材、珠宝玉石等都由此路输入我国。
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 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 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 要的地位。后来,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 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 路线输入中国 。当时的贸易中心已经转到广州 (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 )、泉州和杭州。 (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
地圆说
二、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4.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西班牙和 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时间
支持国家 探险家
航线
1487年
葡萄牙 迪亚士
西欧—好望角
1492~1498年 西班牙 哥伦布 西欧—美洲
1497年
葡萄牙
达·伽马
西欧—好望 角—印度
1519~1522年
西班牙
麦哲伦
环球旅行
三、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④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引发了“价格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 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 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因此被称为“价格革命”。它促进 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加速了西欧封 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欧洲殖民者走上了对外扩张与掠夺的道路
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公元1500年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 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 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 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 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 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 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香料成本逐渐增加(见前面,再加上意大利重新经营香 料贸易;
不事生产的阶层出现; 政治上的危机……
西班牙从美洲获得的大量财富没有用于经济, 而是浪费在了铺张和军队上;迅速到来的财 富也产生了通货膨胀;工业基础的萎缩。
5.科技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 加快了世界文明的融合。
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 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 界。
地理大发现后,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地位 日益下降,原来经济还十分落后的大西 洋沿岸的葡、西、荷、比、英、法处于 欧洲去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上。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世 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一、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4.都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以使穆斯 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一、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地理环境恶劣:9万多平方公里的 葡萄牙,土地贫瘠,只适宜种植 小麦、葡萄和油橄榄,漫长的海 岸线成为许多航海者的定居地。
恩里克王子:一是要认识所有真相;二 是找到传说中的大海彼岸;三是了解对 手的实力(伊斯兰势力的控制);四是 要用欧洲已有的货物与其他地方的商品 进行交换。
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 来,促进贸易活动的发 展,以物易物向以货币 为媒介转变。
第三次社会化大分工: 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 出来 ,出现了专门从 事商品流通的商人。
3、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 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人剥削人成为可能;部落
史料记载不仅仅是罗马人对来自东方的神奇玩意儿感兴趣,埃及历史 上著名的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也曾经被记载穿着丝绸外衣接见使节,并 酷爱丝绸制品。
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这是一条民间的国际通商大道 ,南方丝绸之路,是在汉晋时期的 蜀身毒道与进桑麋泠道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南方丝绸之路,是经现今由中国贵州和云南达到印度的通商孔道。 其总长有大约2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信道之一。早在距今 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它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雅安、芦 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 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後到达印度和中东。
的首领运用权力为自己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 产品。由此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分化,以 及为维护这种剥削制度的奴隶制国家组织。
二、奴隶社会
欧洲的贸易民族是: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 等。
贸易中心:地中海。(见后图) 贸易商品:奴隶、珠宝饰品、珍贵的织物、
香料及奇珍异物等奢侈品。 我贸易集中在黄河流域。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衰落
无生产基础:东方对西方商品的需求,葡萄牙五色很难 国产,例如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 布、荷兰的亚麻布,而自身仍就是铁匠铺、瓦窑、土布 纺织、制鞋、做马具、纺麻等;
欠债过多:从安特卫普商行赊账布匹,卖了香料再还, 贷款利息为25%,1524年,葡萄牙已经欠下300万克鲁 扎多;
①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为 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 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③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 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白银的大量流 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4.政治上:加速了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 义的过渡,使得西欧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郑和七次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 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 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 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满载金银、丝绸、布匹、瓷器、铁器等货物,换回 香料、象牙、宝石等。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 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 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 洋上消失了。
第三章 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 与转移
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
一、原始社会的贸易 1、原始社会初期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处 于自然分工状态,生产力 极度低下,无剩余产品, 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和 国家,因而无对外贸易活 动。
2、原始社会末期
第一次社会化大分 工: 原始的狩猎和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 离, 原始的氏族公 社和部落之间出现 了剩余产品的交换。
有人算过一笔账:从印度每装船51公斤胡椒的 价格为3个克鲁扎多,加上旅途开销、在印度和 里斯本储存的管理费、海上运费以及损耗,到 葡萄牙里斯本的价值达到17个克鲁扎多,而由 贸易公司批发的价格为33个克鲁扎多。
黑肉丁胡桂香椒
2、贸易路线的阻碍
•阿拉伯人 •土耳其人 •意大利人
3、西欧“寻金热”
马可•波罗(1254--1342)17岁时从 意大利来到中国,回国后发表《马 可•波罗游记》
南海一号博物馆
古船里打捞出的金、铜、铁、 瓷、玉类等文物4500多件, 宋代铜钱6000多枚。这些 文物以瓷器为主,浙江龙泉、 福建德化、闽清义窑、江西 景德镇等南宋几大著名窑系 的外销瓷器,造型独特,工 艺精美,绝大多数文物完好 无损,远非陆地出土的同类 瓷器所能比。依其数量和价 值计算,将是全广东省博物 馆藏文物的总和还要多。
地中海
三、封建社会
欧洲形成了佛兰德尔、汉萨同盟、和意大利 诸城市(威尼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
为中心的区域贸易城市。
佛 罗 伦 萨 的 街 道
中国的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 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 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 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 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 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 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 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思考:
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需要 具备哪些条件,你才能够进行远洋航 行呢?
二、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1. 造船技术的进步 (多桅多帆海船)
多桅帆船
二、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2. 航海技术的进步 (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等的 应用)
星盘
指向标
二、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3.地理知识的进步 (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西班牙殖民重点:
以美洲为主
侵略特点 建殖民地 掠夺金银 黑奴贸易
葡萄牙的殖民重点:
非洲和亚洲
侵略特点 建立据点 垄断商路 欺诈贸易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 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四、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新航路开辟 的完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新航路的开辟的重要作用之一
方便了人口迁移,形成新的民族
新航路开辟的重 要作用之二:加 强了国际贸易, 促进了物种的流 动
欧洲喝的咖啡与茶是从哪里传 入?
欧洲有什么传入美洲?
中什原
国么产
扎 根
物 种
与美。
?来洲
到的
新航路的开辟的重要作用之三 欧洲的科技成果得以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