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壤 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 吸管法
土壤 颗粒组成(粒径分布)的测定 吸管法
4
49
50
0.05 25 2.65 0.02 25
1
45
10
57
1
40
10
20
网1
34
1
29
9
47
9
16
1
24
8
44
0.002 8
5
50
30
5
30
42
5
12 39
4
56
2
4
40
53
0.05 25
1
42
1
37
2.70 0.02 25
10
38
10
2
0.002 8
5
40
13
5
20
59
5
1
31
1
26
1
22
9
用水将烧杯中测定盐酸洗失量的土样全部洗入漏斗中,待漏斗内的土样滤干后,连同滤 纸一起移入已知质量的 50mL 烧杯(精确至 0.001g)中,放入烘箱,在 105℃烘干,再在干燥
2
器中冷却后称至恒量(精确至 0.001g),计算盐酸洗失量。 5.4 悬浮液的制备 5.4.1 分散土样:将洗盐后的土样用水洗入 500mL 锥形瓶中;并将滤纸移至蒸发皿内,用橡 皮头玻璃棒和水冲洗滤纸,直到洗下的水透明为止,将蒸发皿中的土样和水移入锥形瓶中。 然后根据土壤的 pH 值,于锥形瓶中加入 10mL 0.5mol/L 氢氧化钠溶液(酸性土壤)、10mL 0.5mol/L 六偏磷酸钠溶液(碱性土壤)或 10mL 0.5mol/L 草酸钠溶液(中性土壤),然后加水 使悬浮液体积达到 250mL 左右,充分摇匀。在锥形瓶上放小漏斗,置于电热板上加热微沸 1h, 并经常摇动锥形瓶,以防土粒沉积瓶底成硬块。 5.4.2 分离 2mm~0.25mm 粒级与制备悬浮液
析 与 50g 烘干的氯化钠研磨均匀,贮于密闭瓶中,用毕塞紧。
3.6 六偏磷酸钠溶液:0.5mol/L,51g 六偏磷酸钠溶于水,加水稀释至 1000mL。 3.7 草酸钠溶液:0.5mol/L,33.5g 草酸钠溶于水,加水稀释至 1000mL。
4 仪器 4.1 土壤颗粒分析吸管(图 1)。 4.2 搅拌棒(图 2)。
土壤颗粒分级标准按表 1,大于 0.25mm 粒级颗粒用筛分法测定,小于 0.25mm 颗粒用静 水沉降法测定。
表 1 土壤颗粒分级标准
颗粒直径(mm) >3.0
3.0~2.0
中
颗粒分级命名 石块 砾
颗粒直径(mm) 0.25~0.1 0.1~0.05
颗粒分级命名 细砂 极细砂
2.0~1.0 1.0~0.5
h
min
s
h
min
s
h
min
s
表2续
32.5℃
h
min
s
0.05 25
2
4
1
57
1
51
1
45
1
39
2.40 0.02 25
12
55
12
11
11
32
10
55
10
20
0.002 8
6
53
3
6
29
38
6
8
19
5
48
46
5
30
51
0.05 25 2.45 0.02 25
0.002 8
6
2
6
12
28
38
43
6
表,吸取各级颗粒。吸取各级颗粒的装置如图 3 所示。
将三通活塞(9)放在上下流通位置。4a 和 4b 两瓶内所装的水不超过一个瓶的总体积,
两瓶的联接管用夹子夹住,将 4 a 放在试验台上,将 4b 放在地面上。
用搅拌棒垂直搅拌悬浮液 1 min(上下各 30 次),搅拌棒的多孔片不要提出液面,以免
产生泡沫,搅拌完毕的时间即为开始沉降的时间。按规定时间静置后吸液,在吸液前 10s 将
30
9
0
8
31
3
29
4
47
21
4
32
40
0.05 25
1
39
1
34
1
29
1
24
1
19
2.75 0.02 25
10
20
9
45
9
13
8
44
8
7
0.002 8
5
30
30
5
11
50
4
54 49
4
39
9
4
24
52
0.05 25
1
37
2.80 0.02 25
10
3
0.002 8
5
21
20
5
1
31
1
26
1
22
1
17
9
29
吸管向悬浮液中央轻轻插至所需吸取悬浮液深度,随即打开 4a 和 4b 联接管上的夹子,这时
4a 内的水就流向 4b,使 4a 内的空气减压,然后将(9)转到吸液位置,吸取悬浮液,当悬浮
液上升至 25mL 标度处,立刻将(9)转回至上下流通位置,停止吸液,吸液时间尽可能控制
在 20s 内。将吸管从量筒中取出,将(9)转到放液的位置,置悬浮液于已知质量的 50mL 或
网
4.3 量筒,1000mL。
4.4 土壤筛,孔径 2、1、0.5mm。
4.5 烧杯,50mL,200mL。
4.6 洗筛,直径 6cm,孔径 0.25mm。
4.7 锥形瓶,500mL。
5 操作步骤
5.1 称取通过 2mm 筛孔的 10g(精确至 0.001g)风干土样 3 份,其中一份放入已知质量的
13
42
0.002 8
9
31
15
8
53
7
8
17 42
7
47
1
7
18
27
0.05 25
中2
45
2
34
2
24
2
15
2
7
2.45 0.02 25
17
13
16
4
15
1
14
5
13
14
0.002 8
9
11
国39
8
34
24
8
0
29
7
30
54
7
3
25
0.05 25 2.50 0.02 25
0.002 8
8
2
39
16
水中的沉降规律,大于 0.25mm 的各级颗粒由一定孔径的筛子筛分,小于 0.25mm 的粒级颗粒 则用吸管从其中吸取一定量的各级颗粒,烘干称量,计算各级颗粒含量的百分数,确定土壤
国 的颗粒组成(粒径分布)和土壤质地名称。
3 试剂 3.1 盐酸溶液:0.2mol/L ,17mL 盐酸(ρ 1.18g/mL),加水稀释至 1000mL。
表 2 土壤颗粒分析吸管法吸取各粒级时间表
土壤 粒径 吸液深 密度 mm 度 cm
10℃
12.5℃
在不同温度下吸取悬液所需时间 15℃
17.5℃
20℃
h
min
s
h
min
s
h
min
s
h
min
s
h
min
s
0.05 25
2
51
2
39
2
29
2
20
2
12
2.40 0.02 25
17
50
16
38
15 33
14
35
200mL 烧杯(精确至 0.001g)中,记录吸取悬浮液的体积。打开(8)塞,用少量水冲洗吸管
并放入原烧杯中,关闭(8)塞。按照以上步骤,分别吸取小于 0.05mm、小于 0.02mm、小于
3
0.002mm 各粒级的悬浮液。 5.6 各粒级称量:将盛有各粒级悬浮液的烧杯置于低温电热板上蒸去大部分水分,然后放入 烘箱中,于 105℃烘 6h,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至恒量(精确至 0.001g)。 5.7 各砂粒的分级和称量:将 0.25mm 以上的砂粒,通过 2mm、1mm 和 0.5mm 的土壤筛,并 将分级出砂粒分别放入烘箱中,在 105℃烘干 2h,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至恒量(精确至 0.001g)。
0.002 8
8
2
29
15
36
19
54
7
2
19
14
33
46
13
7
2 13 15
网10
2
36
12
32
6
48
2 46 42
6
1
55
12
0
23
44
0.05 25
2
25
2
15
2
7
1
59
1
52
2.65 0.02 25
15
8
14
7
13
11
12
23
11
38
0.002 8
8
4
45
7
32
5
7
2
21
6
36
19
6
12
8
0.05 25
50mL 烧杯中作土壤水分换算系数的测定,另两份分别放入 50mL 烧杯中作测定盐酸洗失量和
颗粒分析用。
5.2 土壤水分换算系数的测定:将已知质量的 50mL 烧杯(精确至 0.001g)盛土样后,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