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及其借鉴李胜伟2(1.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历史中看,科研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动力。
法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其丰富的改革经验可为我国当前的高校科研评价提供宝贵的经验。
本文基于法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发展与实施,分析其沿革,评估机构,激励机制等方面,总结了法国高等教育科研保障的优势,反思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
关键词:法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借鉴意义1.法国大学的成立与发展1.1法国高校的成立法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久远,其最早的大学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期成立的巴黎大学,它的前身即为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
1.2法国大学的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传统大学已不能跟上时代步伐。
大革命时期,法国取缔传统大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高等学府,开启了法国独特的大学与大学校双轨制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体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和局限,确立了法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
1968年11月7日出台了《高等教育指导法案》。
该法案确立了“自治,参与,多学科”的改革原则,改变了以往只承担单一教学任务的模式,与科研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1]。
2法国大学科技评价体系沿革2.1内部评价从1997年开始,在政府的鼓励下,许多法国大学建立起了自评制度。
其后政府发布《内部评估指南》作为大学自评参照。
2003年,国家评估委员会与大学校长委员会合作制定了《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指南》[2],为大学开展内部评估提供了参考框架。
内容要求科学研究机构要明确自身的研究潜力、优势与不足,在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制定并实施明确的研究政策以促进其科研成果的开发和转化。
该部分强调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研究者的国际流动,反映了法国政府通过评估引导高等教育科研创新的机制。
2.2外部评价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大学成为自治公共机构,法国高校科研由国民教育部的大学研究司负责评价与指导[3],1984年,法国根据萨瓦里法案设立法国国家评估委员会(CNE)负责法国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整体评估活动[4],1985年5月又成立了法国国家科研评审委员会(CNER),职责是对科研机构、大型科研计划和措施进行全面评审,检查政府的科研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和科研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并进行科研预测工作。
两者协调工作测评着大学的科研工作,标志着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签订欧盟条约[5],教育被正式写入条约,欧洲高等教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法国首先改变了过去CNE与合同制在评估程序上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加入了评估后的跟踪机制,对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的进一步改进的成果进行监控。
另外,CNE的评估改成了实地评估,能够获得更加完整和科学的评估报告。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指南》的颁布,从外部保障了法国高等教育的科研质量,这也标志着法国高等教育科研质量保障的又一大进步。
全球化的发展和博洛尼亚进程要求法国建立公正、透明和易于比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在这样的契机下法国于2006年10月整合了法国原有的国家评估委员会(CNE)、全国科学研究评估委员会(CNER)等评估机构,建立了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评估署(AERES),并于2007年3月正式运行,负责对法国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研究型组织、研究单位、高等教育专业和学位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协助各机构、组织进行内部评估,还参与评估外国的或国际的研究组织和高等教育机构。
AERES的成立使法国科研评价的完善走向了新的阶段。
2007年8月10日颁布的《综合大学自由与责任法》[6]上明确规定国家与综合大学每四年签署一次合同,对大学进行所要达到的包括科研评估在内的各项指标做出详细规定。
在合同期间,设立跟踪委员会,对各校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国民议会提交报告[7]。
2013年,1月21日,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部长推行新政[8],颁布了新的高等教育与科研法[9]。
高等教育和科研法以高等教育与科研决策会商工作机制提出的建议以及法国议会科技选择评估办公室副主席提交给总理的报告为依据[10],成为国家教育和科研总体指导框架。
新政府并将在科研领域继续推进相关政策于发展改革[11]。
3.法国科技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概况法国有专门的评估学校,评估人员大学毕业后需经过专门攻读相关学校和严格考核方有资格成为评估师[12]。
3.1法国国家评估委员会(CNE)CNE是由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建立起的中介机构,负责着学校与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1987年7月发布的相关法律规定CNE是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国家机构,直接向总理汇报工作。
其运营资金由国家财政单独支持。
CNE共由50人组成,包括了由总统直接任命的25名委员、专职行政管理人员24名和执行主管1名。
委员任期为4年,且不能连任。
委员会成员在全国范围内选聘,其资格认定具有十分严格标准[13]。
CNE 考核高校在合同履行方面的情况,对包括科研效益在内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对大学科研质量管理起到了宏观指导的作用。
该机构事实上仍受到政府相当多的干预[14]。
3.2法国国家科研评审委员会(CNER)CNER成立于1985年5月,目前隶属于研技部,但拥有独立的经费支持。
因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它有权自制计划和日称,自行开展评审工作。
委员会的工作是用尽可能严格的标准来评价科研方向和科技选择的合理性。
委员会成员十名来自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不同机构,由科技部长建议,政府内阁批准获得任命,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15]。
成员任期六年,不能连任且每隔三年要更新一半成员。
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聘请国内外专家参与对科研机构、计划或步骤的评审工作。
对每个机构的评审结果书写成专门报告专送研技部长,就有关科研进展中存在问题提出建议[16]。
3.3研究与高等教育质量评鉴局(AEREAS)AERES是根据2006年《法国研究项目法案》的要求,由国家评估委员会(CNE),全国科学研究评估委员会(CNER),科学、技术与教育使命(MSTP)的相关部门整合而来,是一个独立、权威性行政机构,内设专门理事会负责制定评估措施,确保评估程序公正、公开和透明,以保证评估质量。
每年邀请4500位国内外专家组建评估小组。
AERES相较之前的评估机构更具国际性,专业性两大特征:国际成员是原先的三倍;且评估专家与理事成员都是学术界人士,体现了这一时期AERES的评估使命。
自治与问责是它建立与开展评估的逻辑起点[17],科研及其绩效成为AERES评估的重要内容。
它标志着法国高等教育评估新时代的开始。
4.法国大学科技评价体系4.1法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具体流程法国大学科研评价以各研究机构的自评材料与专家委员会的实地考察为基础,进行实施。
准备、调查和撰写评估报告为评估程序的三个阶段。
在准备阶段,AERES派人负责联系并通知被评机构负责人;其次,组建专家评估委员会并告知专家委员会负责人相应责任;之后,要求被评机构提供自评报告及与之相关内容,如科研活动计划与总结以及人员构成情况;最后,制定评估目标及其措施,告知专家委员会相关信息。
第二阶段是与被评机构负责人、研究小组负责人、研究者、技术董事会和技术部门相关部人员进行访谈。
委员会就访谈分析被评单位的科学成果与科学活动的水平、研究兴趣与独创性、该单位在国家的、欧洲和国际科学规划中的参与融合、国际能见度等。
评估报告要对此进行分析建议,指出其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18]。
AERES草拟报告并反馈给学校,并收集审核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申请机构就报告的异议部分进行说明形成报告递交给AERES,之后AERES将评审报告和意见说明书都会公布在AERES的官方网站上[19]。
4.2法国大学科技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对科研单位进行评估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科学产出的质量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国家和全球的网络项目和学位项目,科研方面的风险管理,社会需求的满足性,在科研管理或出版物方面的责任,科研文化的传播方面投资,应用型研究和专利等方面。
4.3评估的其他形式创建法国国家评估委员会,通过一个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机构的客观评价,来帮助政府评价拨款产生的效益,今儿调的拨款额度。
每八年完成一次对所有大学的评估。
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使用进行评估。
经委员会实施的评估而形成的一系列结论和建议,必须要返回到被评估的高等学校,在评估过程中还有一个后续行的工作,即在报告发表以后的12个或18月里与该教育机构的管理层做一次会谈。
该会谈的目的是考察评估对学校的管理职能产生了什么影响[20]。
2012年7月,教研部在法国实行高等教育和科研决策会商工作机制(ASSISES)[21]并成立了相关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从法国的社会经济界与科技界挑选。
委员会共有全国范围的咨询讨论,地方会商,国家会商三个阶段,其后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多种形式咨询讨论,并举行听证会,研讨会,提交书面建议。
5.评价体系的激励机制5.1大学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青年研究人员尤其是博士生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政府决定通过宣传手段,尤其让企业界认识和了解博士的价值,鼓励企业设立博士论文奖学金,在大学设立免税区,建立企业的孵化器,鼓励青年研究人员创办企业,发挥名人带动效应,提倡名教授与博士生并列署名发表论文,加强外语课程,以增进博士生与外国同行交流和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机会等[22]。
同时,在改善青年研究人员的工作和科研物质条件,提高学生科研津贴,增加博士后数量,支持人员流动和发表优秀科研成果等方面,国家都分别提高或追加了相应的财政经费[23]。
5.2对大学激励机制2001年8月,法国颁布新的《财政法组织法》(LOLF)规定高等教育部门引入绩效评估机制[24]。
即高等院校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取一定考评方法评定本校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职责履行程度,并依据评定的绩效分配教育经费。
高等院校为了实行绩效评估制度,相应地建立“瞭望台”(observatories)来专门负责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据收集、调查研究、指标制定等工作。
绩效评估制度的评估标准包括了研究单位与博士生院的科研作品清单、管理质量。
高校分配经费主要依据以下三条原则:首先要更加均衡地资助高校承担的每一项公共使命,以增强绩效水平[25];其次,制定简洁易读,公开透明的高校经费分配制度,将统计原则、捐赠数目等重要数据进行公示;绩效评估与教育经费挂钩的做法确立了一种良好的正向激励机制,使得高校更加重视质量评估,促进了法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6.借鉴在发达市场经济与发达高等教育国家普遍存在有权威性的教育中介组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