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中几种常用且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展鉴别,从而
在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

方法:在充分结合笔者多年
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来源、性状以及科属等方面对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
展鉴别。

结果:在中医治疗中诸如半夏与水半夏、大血藤与鸡血藤以及山豆根与
北豆根等几种常用中药饮片虽然极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但通过一定的鉴别要点仍
是能够将其很好区分出来。

结论:通过论述笔者在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的
经验,以期能够在切实有效地提升中药饮片鉴别水平基础上,为提高临床中药用
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药饮片;混淆品种;比较;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30-02
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疾病治疗方法,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使其治疗所用中药种
类品种繁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药种类大概有八千多种,而其
中较为常用的有600多种,这为确保中医疗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受诸多
因素所影响,目前在一些中药饮片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以及一药多源等容
易产生混淆情况,这就使得中医治疗用药时极易出现使用到错误中药饮片的现象,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治疗效果无法保障,甚至是产生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情况,
因而这就要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做好中药饮片鉴别工作。

对此,本文将基于
笔者实践,重点围绕中医治疗中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半夏与水半夏鉴别
根据笔者对半夏与水半夏研究可知,二者同属于天南星科植物根茎类中药,
对它们的鉴别要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形状大小鉴别。

半夏通常呈类球形或扁圆球形,而水半夏则为圆形或类圆锥形,即前者比后者更圆。

半夏一般直径为l~1.5cm,水半夏直径则为0.5~1.8cm;其次,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鉴别。

半夏由于粉性较高使其断面呈白色,而水半夏颜色较淡通常为
乳白色或浅黄白色。

半夏气味轻但味辛辣麻舌刺喉,而水半夏气味较小且味道微涩。

2.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
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要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从植物
科属鉴别。

大血藤属于木通科植物,而鸡血藤属于豆科植物;其次,从形状与切
面鉴别。

大血藤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并且栓皮脱落后呈红棕色,鸡血藤虽表面也呈
灰棕色,但其栓皮脱落后为红褐色。

大血藤切面为平整环状,可见六处嵌入黄白
色木质部与被红棕色射线隔开的导管小孔,鸡血藤切面不整齐裂片状,木质部呈
淡红色以及导管小孔不规则,除此之外其皮部内侧往往会产生红褐色或黑棕色树
脂状分泌物。

3.山豆根与北豆根鉴别
山豆根与北豆根也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之一,对此笔者认
为这二者鉴别要点主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植物科属鉴别。

山豆根属于豆科植
物越南槐,而北豆根则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其次,从大小与质地鉴别。

山豆根
直径为0.5~1.5cm,质地坚硬,而一般北豆根要小于前者,其直径仅为0.3~
0.8cm,质地韧脆;最后,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等鉴别。

山豆根切面往往呈
现出皮部淡棕色、白棕色以及木部黄白色,并且可见棕色环纹或髓部,而北豆根
切面则皮部与木部分别为浅棕黄色与淡黄色或类白色,并可见以髓部为中心淡黄
色木部束与黄白色射线相间排列辐射状图形。

山豆根与北豆根二者气味都比较小,但味道上前者要苦于后者。

4.石菖蒲与水菖蒲的鉴别
从笔者对石菖蒲与水菖蒲的研究中可发现,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
干燥根茎,水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

对二者的鉴别要点可从以
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从形状大小鉴别。

石菖蒲通常呈扁圆柱形,并且弯曲较多,往往会出现分枝;而水菖蒲通常呈扁圆柱形,分枝较少。

其次,从二者的根茎与
根痕鉴别。

石菖蒲表面多为灰棕色或棕褐色,并且较为粗糙。

其往往存在疏密不
匀的环节,且节与节间一般长度为0.2~0.8cm,并且存在细纵纹。

水菖蒲的根茎
要大于石菖蒲,且分枝较少。

最后,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鉴别。

石菖蒲质硬,断面呈纤维状,其断面呈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较为明显,且往往能看到
较多棕色油点分布其中。

并且石菖蒲气芳香,味苦,微辛,具有和胃、化湿、豁痰、开窍、的功效。

水菖蒲质硬,断面海绵样,呈现类白色或淡棕色,往往能看
较多维管束小点和小空洞,其气味较为特异且浓郁,味辛,具有和中辟浊、芳香
开窍的功效。

5.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中药饮片种类繁多,然而由于受历史变革、使用习惯等
诸多因素所影响,这就导致了目前一些常用的中药饮片因此而出现混淆的情况。

有鉴于此,本文通过论述笔者在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的经验,以期能够在
切实有效地提升中药饮片鉴别水平基础上,为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
中医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东,苏志坚,褚思娟.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J].海峡药
学,2015(9):38-40.
[2]戚秀萍,聂晶.几种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2(4):223-224.
[3]姚爱玲,董振咏.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J].临床合理用药杂
志,2009,2(21):57-5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