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0)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0)

·11· 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十)第 I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項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 .《尚书》B .《左传》C .《战国策》D .《史记》答案:D2.《管晏列传》全文突出体现一个字,即( )。

A .“贤”B .“知”C .“才”D .“廉”答案:B3.《苏轼传》写苏轼出使匈奴而被拘长达( )。

A .十九年B .十八年C .十六年D .十五年答案:A4.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 )。

A .《庄子》B .《论语》C .《孟子》D .《荀子》答案:B5.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

A .《女神》B .《乡愁》C .《尝试集》D .《北方》答案:C6.《伤逝》出自鲁迅的小说集( )。

A .《呐喊》B .《彷徨》C .《野草》D .《故事新编》答案:B7.余秋雨的散文成名之作是( )。

A .《山居笔记》B .《霜冷长河》C .《文化苦旅》D .《千年一叹》答案:C8.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作家是( )。

A .海明威B .雪莱C .莎士比亚D .培根答案:A9.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 )。

A .庄子《秋水》B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C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D .司马迁《李将军列传》答案:C10.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11·答案:C第 II 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1.《诗经》收集了 初年至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诗歌。

答案:西周12.《战国策》着重纪录了战国时期 的言论与活动。

答案:策士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 诗人。

答案:浪漫主义14.词作以婉约为主,曾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的宋代词人是 。

答案:李清照15.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提出,大学生毕业后要防止两方面的堕落:一是容易抛弃 的欲望,二是容易抛弃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答案:求知16.朱光潜是我国现代 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答案:美学17.“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时期的《伊利亚特》和《 》两部著名史诗。

答案:奥德赛18.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有归纳法, 和比较法。

答案:演绎法1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落月摇情满江树。

”答案:不知乘月几人归20.屈原《楚辞·渔父》:“ ,众人皆醉我独醒。

”答案:众人皆浊我独清三、释词题(解释加点词,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2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诎:答案:通“屈”,委屈2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答案:赞美2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黔首:答案:百姓24.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厌:答案:满足 25.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

乳:答案:生育(小羊)26.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11· 逆:答案:迎接,欢迎27.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形容:答案:形体和容貌28.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

直:使……直,这里指替……伸冤答案: 29.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出落:答案:出落:衬托30.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 :答案:使……衰谢,使……憔悴四、翻译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3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管晏列传》)答案:我曾经多次出仕而多次都被君主赶走,鲍叔不认为我没有能力,知道我还没有遇到机会。

3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谏逐客书》)答案: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强盗啊!33.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答案: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有两属(两个君主)的情况,您将对他怎么办?34.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燕昭王求士》)答案: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怎么带回死马而花掉了五百金?35.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先秦诸子语录》)答案:获得民心有方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 30 分)(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10 分)春暮西园明 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36.试析一二句“满”字、“过”字表达效果(3 分)答案:首句“满”字形象地写出万道阳光洒满池塘的明媚动人景观,更加映衬了绿水 粼粼、芳草萋萋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的“过”字写出了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 春雨中走过的样子,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3 分)37.赏析本诗中3、4 句。

(3 分) 答案:3、4 句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

(1 分)“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菜花盛开 的情景,与上一句中的“花落尽”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暮春西园”并没有因春尽而萧条,仍然 充满了生机和盎然情趣。

(1 分)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

(1 分) (回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仿佛知道暮春时节,花卉凋残,·11· 于是把舞台拓展迁移到暮春的西园,拟人手法情趣盎然。

)38.这首绝句结构精巧,请具体分析之。

(4 分)答案:这是一首晚春时景田园诗。

第一句是铺垫, “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

二三句是承接, “春色都从雨 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用“花落尽”进一 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第四句是画龙点睛,“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 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4 句各得 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20 分)小心落叶(1)落叶是微不足道的。

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2)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 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而上一场雪仿佛 是上个星期下的吧?(3)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4)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

落叶在脚下飘动, 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

我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5)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

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

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 漫不经心。

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 一样,把树叶捋光。

(6)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 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又是怎样感染着蛙鸣和虫唱。

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7)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取代了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里所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8)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

在许多方面, 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如树木来得灵透。

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树木比做兄长, 他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

与它们低语,和它们交流, 向它们倾诉。

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

可见在他无比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9)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它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

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 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它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悠远的白云;还是嘈杂的市井, 被践踏过千百次的小径?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之后,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叩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10)小心落叶。

(11)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12)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若你投以生命的关注,那么,你就会感悟到生 命的真谛,一股震颤就会油然而生。

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

而它却来得比你从容,比你超脱,也比你奔放。

面对这小小的一片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13)可否,让我在岁岁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块木牌:(14)小心落叶。

39.在第⑸段中,“无知和错误”指的是什么?(3 分)答案:年轻时不懂得岁月无情,不知道珍惜青春,肆意浪费着时光,挥霍着生命。

40.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什么(4 分)答案:树木是有灵性的,人类在许多方面对自身感悟还不及树木来得灵透,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从中获得灵感和艺术生命。

41.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7 分)答案:关注和思考的意思。

第一次借俄国诗人之口引出对落叶的深思,点题;第二次独立为段,强调并收缩上文的议论与抒情,并再次点题;第三次为全文作结,强化主旨,照应前文和题目,引人深思。

42.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请分条作答。

(6 分)答案:①树木有灵②时光易逝③生活中应该从容、超脱、奔放六、作文(本大题共30分)43.根据下面所引用的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缺乏人格的人,发展是不全面的。

丧失人格的人,是不可能有尊严的。

要求:(1)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 字[评分标准]立意明确、内容充实、角度新颖、语言生动贴切,布局合理完整、条理清楚,得分20-30 分;立意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语句通顺,结构合理完整,得分10-20 分;更差者,10 分以下。

字数不够酌情扣分。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