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土方工程课件
(1)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2)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3)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4)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
(1)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 (2)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 方量最小)
零点连线
3、场地土方量的计算:
分别按方格求出挖、填方量,再求整个场地总挖方量、总填方量
四方棱柱体法
1)全挖、全填格: V挖(填)=a2 (h1+h2+h3+h4)/4
•
•
h1~ h4 —方格角点施工高度绝对值
V挖(填)—挖方或填方的体积。
2)部分挖、部分填格:V挖(填) = a2[ h挖(填)] 2 / 4 h • •
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 具体措施有:
(1)抢挖法
(2)水中挖土
(3)打钢板桩或做地下连续墙
(4)在枯水季节开挖 (5)井点降水
降水法
降水:采用方法将将基坑内外的水位降低至基坑地面以下。 降水作用: (1)防止地下水因渗流产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作用
(2)提高边坡或坑壁结构的稳定性
用途:开挖、运输、存放,挖土回填,留回填松土
例:某建筑物基础为带形基础,基础的长度为100m ,基础的截面积为 2.5㎡;基槽的截面积为4.125㎡;地基土质为粉土,KS=1.25, KS’=1.05。
计算: (1)基槽的挖方量 (2)需留填方用松土量和弃土量
三、土方量计算与调配
一、基坑、基槽、路堤
二、土的工程分类及性质
按开挖的难易程度分为八类
一类土(松软土)、二类土(普通土)
三类土(坚土)、 四类土(砂砾坚土)
——人工或机械直接开挖
五类土(软石)、六类土(次坚石)
七类土(坚石)、八类土(特坚石)
——爆破开挖
1、土的含水量:
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 W=(G湿-G干)/G干
(3)避免水下作业,使基坑施工能在水位以上进行,有利于提
高施工质量
井点降水法 工作原理: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预先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
(井),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利用抽水设备不断抽出地下
水,使地下水位降到坑底以下,直至土方和基础工程施工结束为 止。
优点:保持工作面干燥,改善施工条件;改变动水压力方向,防 止流砂形成;提高土的强度和密实度效果明显,使土壁稳定;防
(3)施工条件复杂,受地质、水文、气侯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多。
3、组织土方工程施工的要求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可能采用机械化施工;
(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开冬、雨季施工;
(3)降低土石方工程施工费用,减少运输量和占用农田;
(4)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使地下水在土中的渗流路线延长,减小了动水压
力,从而可预防流砂的产生;
板桩支撑既挡土又防水,特别适于开挖较深、地
下水位较高的大型基坑;
可以防止基坑附近建筑物基础下沉。
1)土钉墙与喷锚网支护
作用:土钉(或预应力锚杆)与土体形成复合体,提高边坡稳
定性和超载能力,增强土体破坏延性;
特点:结构简单,施工简便,土体稳定性好,位移小,费用低,
H n = H 0 L• i (2)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Lx ix L yi y
(二)场地土方量计算 1、计算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 hn :
hn= Hn-Hn’
即:hn=该角点的设计标高—自然地面标高(m)
2、确定零线(挖填分界线)
插入法、比例法找零点
坚硬的粘土: 2m。
挖土深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考虑放坡或做成直立壁加 支撑。
基坑(槽)或管沟挖好后,应及时进行基础工程或地下结
构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
当挖地基坑较深或晾槽时间较长时,应根据实行情况 采取护面措施。常用的坡面保护方法有帆布、塑料薄 膜覆盖法,坡面拉网法或挂网。 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
止隆起、方便施工。
缺点:基坑附近土壤会沉降,可能引起周围地面和建筑物沉降。
井点布置
(1)平面布置
单排:在沟槽上游一侧布置,每侧超出沟槽≮B。 用于沟槽宽度B≤6m,降水深度≤5m。
双排:在沟槽两侧布置,每侧超出沟槽≮B。 用于沟槽宽度B>6m,或土质不良。
环状:在基坑四周布置。
用于面积较大(B>15m)的基坑。
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整体性和水稳定性的水泥土桩。
优点:技术成熟,施工简单,基坑内不用横撑,施工无障碍。 缺点:施工速度较慢,使用专用机械,并且基坑越深,加固宽度越大, 造价越高。
排、降水工程
集水井法排水 施工方法:开挖基坑或沟槽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或地表 水时,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流的上游,沿坑底的周围 开挖排水沟,设置集水井,使水经排水沟流入井内,然 后用水泵抽出坑外。
对土方工程的影响:
(1)边坡稳定 (2)填土的质量 含水量超过25%以上,机械开挖时行车困难
最佳含水量——可使填土获得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击实试验、手握
经验确定)。
2、土的质量密度: 天然密度 :是指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干密度 d:是指单位体积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105℃,烘干3~4h)
适用范围:适合于开挖较大基坑,邻近有建筑物,不允许放坡,
不允许附近地基出现下沉位移时采用。
钢筋混凝土桩挡墙
工艺过程:在开挖基坑周围现场灌注混凝土桩,桩间距为1-2m,
成排设置,上部设联系梁,在基坑中间用机械或人工挖土,下 挖1m 左右装上横撑,在桩背面装上拉杆与已设锚桩拉紧,然后 继续挖土至要求深度。如基础深度小于 6m ,或邻近有建(构)
两位)
(三)土方调配与优化 土方调配和优化的目的:总运输量最小。 步骤: (1) 找出零线,画出挖方区、填方区; (2)划分调配区 (3)找各挖、填方区间的平均运距(即土方重心间的距离) 可近似以几何形心代替土方体积重心
(4)列挖、填方平衡及运距表
(5)调配
四、土方工程的辅助工程
载的作用,使土体产生的剪应力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土方边坡
土方边坡的坡度以挖方深度(或填方深度) h与底宽 b 土方边坡坡度= h/b=1/(b/h)=1∶m m=b/h
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
管沟底面标高时,挖方边坡可做成直立壁不加支撑,但深度 不宜超过下列规定: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硬塑、可塑的粉土及粉质粘土: 1.25m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1.5m
(2)高程布置
井管埋深:H埋≥H1+h+iL
H1―埋设面至坑底距离 h―降水后水位线至坑底最小距离(一般可取0.5~1m) i―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双排1/10,单排1/5
土方量计算
1、基坑土方量:
F下
V=(F下+4F中+F上)H/6
2、基槽(路堤)土方量:
沿长度方向分段计算Vi,再 V = Vi 断面尺寸不变的槽段:Vi =Fi×Li 断面尺寸变化的槽段:Vi =(Fi1+4Fi0+Fi2)Li/6
二、场地平整土方量 (一)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考虑的因素:
土壁稳定,主要是由土体内摩阻力和粘结力保持平衡,一旦失 去平衡,土壁就会塌方。 造成土壁塌方的主要原因有: (1) 边坡过陡,使土体本身稳定性不够,尤其是在土质差、开挖深
度大的坑槽中,常引起塌方。
(2) 雨水、地下水渗入基坑,使土体重力增大及抗剪能力降低,是 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
(3) 基坑(槽)边缘附近大量堆土,或停放机具、材料,或由于动荷
计。
(1) 横撑式支撑
横撑式支撑由挡土板、楞木和工具式横撑组成,用 于宽度不大、深度较小沟槽开挖的土壁支撑。 根据挡土板放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挡土板和垂直 挡土板两类。
(2) 板桩式支护结构 板桩式支护结构特别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土质为 细颗粒、松散饱和土的支护,可防治流砂现象产生。
板桩支撑作用:
N——方格个数。
或:H0=(H1+2H2+3H3+4H4)/4N
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 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
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 (1)土的可松性影响
(2)场内挖方和填方的影响
(3)场地泄水坡度的影响
(1)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适用范围:水流较大的粗粒土层的排水、降水,也可用
于渗水量较小的粘性土层降水,但不适宜于细砂土和粉
砂土层,因为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而发生流砂现象。
流砂现象
流砂:当开挖深度大、地下水位较高而土质为细
砂或粉砂时,如果采用集水井法降水开挖,当挖 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坑底下面的土会形成流动状 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
h挖(填) —方格角点挖或填施工高度绝对值之和; h —方格四个角点施工高度绝对值总和。
例:某场地平整的方格网边长为20m,角点的地面标高如图1所示,地 面排水坡度ix=3‰,iy=2‰,试计算确定场地平整达到挖填平衡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