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探究与体验
1、干部培养的“四化”方针是指哪“四化”?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2、什么样的干部才算德才兼备呢?
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政策包括 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中华人民人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 八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 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 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1、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
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的需要
1、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
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加速发展民族地区经 济,不仅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 切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需要。 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能够 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的生产力,逐步缩小与东部地 区的差距,实现全面经济的协调发展。
提问:想要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我们 先要知道它的发展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它的发 展历程。
少数民族干部方针政策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之初
中央确定当时闭关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和任务是:“从中央至 有关省县,应根据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 数民族干部。目前以开办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 为辅。应尽量吸收知识分子,提高旧的,培养新的。”
2、普遍且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要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 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各部门 的干部中,要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
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落实具有明 确的法律规定。创办“民族院校”是培养 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途径之一。1951年6 月,在北京创建了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 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地区推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和完善这一重要制度的关键在 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在解决民 族问题上,在处理民族地区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 益的关系上,在维护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各 项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的需要
要处理好民族问题,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 定政治环境,必须要有得力的干部去做工作。就民 族地区来说,必须要有一支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任何情况下都能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 度一致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通过他们的工作,把 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凝聚在一起,使少数民族和民族 地区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保持稳定,维护统一。
2、1987年
中央提出“要积极培养具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 业化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方针。
3、2005年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热 情关心,严格要求,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着重帮助他们 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带领各族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 康的本领。”
为了更好地做好民族工作,进一步推 进民族团结事业,党和国家还出台了一项 政策--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大力培养任 用少数民族干部包括各类专门人才,是我 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 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 项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 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党和国家一贯分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少 数民族干部来自本民族群众,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 通晓本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民解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特点。 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 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于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推 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