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调味品-酱油ppt课件
❖ 细菌污染——酱油中卫生指标规定,细菌数 ≤5×104 cfu/ml。
№
25
第四节 酱油的生产工艺
一、酱油酿造原理 二、工艺流程 三、操作要点 四、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
26
一、酱油酿造原理
1、蛋白质的水解
❖ 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 分解成多肽、氨基酸。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使酱油呈鲜味。 ——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使酱油呈甜味。 ——酪氨酸使酱油呈苦味。
27
2、淀粉的水解
❖ 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的糖化作 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是发酵的基础物质。 ——与氨基酸化合成有色物质。
28
3、有机酸生成
❖ 酱油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以乳酸、琥珀酸、 醋酸居多。
❖ 适量的有机酸生成,对酱油呈香、增香均有重要 作用。乳酸具鲜、香味;琥珀酸适量较爽口。
三、乳酸菌
❖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以 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pH值,有利于酵 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 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
24
四、有害微生物
❖ 毛霉、青霉、根酶、产膜酵母、枯草芽孢杆菌、 微球菌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降低成曲的酶 活,影响原料的利用率,产生异味,使酱油浑浊。
酶、半纤维素酶等。
21
2、酱油曲霉
❖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 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
❖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22
二、酵母
❖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 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 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 球拟酵母——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 醪的成熟。
23
❖ 有机酸过多会严重影响酱油的风味。
29
4、酒精发酵
❖ 酵母菌分解糖生成酒精和CO2,酒精的去向: ——氧化成有机酸; ——挥发散失; ——与氨基酸及有机酸等化合生成酯;
30
二、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
制曲
发酵
酱油后处理技术
滤油
31
制曲
原料
水 润水
蒸煮
冷却
菌种 种曲 接种
通风制曲
生酱油
成熟酱 醅浸提
入池发酵
№
8
第二节 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
❖ 蛋白质原料 ❖ 淀粉质原料 ❖ 食盐 ❖水 ❖ 其他辅助原料
9
酱油生产主要原料质量指标
名称 成分
豆粕
小麦
麸皮
粗蛋白(%) 43以上 12以上 12以上
粗淀粉(%) 25以上 50以上 40以上
水 份(%) 10以下 13以下 12以下
10
一、蛋白质原料
6
3、化学酱油
❖ 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 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 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 安全问题:氯丙醇。
7
生抽和老抽
❖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 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 二级和三级。
❖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 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成曲拌 盐水
加热 调配 澄清
质量鉴定
成品 №
32
三、操作要点
❖ 原料要求:蛋白质原料占少量,淀粉质原料占多 量,必要时加入适当的饴糖,以满足曲霉生长时 所需要的大量糖分。
❖ 接种温度:夏天38℃,冬天42℃左右。
❖ 接种量:0.1%-0.5%左右,接种要均匀。
№
33
二、工艺流程
厚层通风制曲工艺流程
❖ 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①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②固稀发酵酱油
(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
5
2、配制酱油
❖ 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 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50%。 ❖ 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 公元八世纪著名的鉴真和尚将其传入日本,后逐渐扩大到 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 二十世纪30年代,从天然发酵逐步改为保温发酵
3
酱油的分类和定义
❖ 酿造酱油 ❖ 配制酱油 ❖ 化学酱油
4
1、酿造酱油
❖ 定义: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 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 态的调味液。
19
一、曲霉
1、米曲霉
❖ 是生产酱油的主发酵菌。
20
❖ 碳源: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 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质、酰胺等都可以利用。 ❖ 基本生长条件:最适生长温度32-35℃,曲含水48%-50%,
pH约6.5-6.8,好氧。 ❖ 主要酶系: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
❖ 大豆:黄豆、青豆及黑豆。 ❖ 豆粕:用有机溶剂提取油脂后的产物。 ❖ 豆饼:用压榨法提取油脂后的产物。 ❖ 豌豆、蚕豆 ❖ 其他蛋白质原料 :花生饼、菜籽饼等。
11
青
豆
大
粕
豆
小 白 豌
蚕 豆
豆
12
二、淀粉质原料
❖ 小麦、麸皮、面粉、碎米、玉米、薯干等,主要 提供碳水化合物,同时提供酱油中1/4氮素,特别 是Asp含量高,是酱油鲜味的主要来源。
№
17
第三节 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
❖ 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制 曲,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发酵,主 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18
用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 不生产真菌毒素; ❖ 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 ❖ 生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 ❖ 不产生异味。
13
14
三、食盐
作用:
❖ 酱油咸味的来源; ❖ 与氨基酸共同呈鲜味,增加酱油的风味; ❖ 减少杂菌的污染。
15
四、酱油酿造用水
❖ 水是酿造酱油的原料,一般生产一吨酱油需用水67吨。凡是符合卫生标准能供饮用的水如自来水、 深井水、清洁的江水河水湖水等均可使用。
16
五、其他辅助原料
❖ 苯甲酸(钠)、山梨酸(钠)等。 ❖ 大蒜、生姜、草菇等。
种曲 ↓
熟料→冷却→接种→入池培养→
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铲曲)→成曲
酱油的酿造工艺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酱油生产的主要原料 第三节 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 第四节 酱油的生产工艺
2
第一节 概述
❖ 酱油及酱类酿造调味品生产最早发明于我国,至今已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始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
❖ 酱油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有清酱、豆酱、酱汁、豉油、淋 油、晒油等。最早使用“酱油”这一名称是在宋代至明代 万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