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二、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 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球、线是否符合要求,振 动是圆锥摆还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振动以及测量哪 段长度作为摆长等等. 2.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即单摆周期)的测量 上.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不能多记或漏记 振动次数.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图11-6-2
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和启示: (1)用图象处理数据可以消除测摆长时漏测小球半径
r(或多加 r)产生的误差,由单摆周期公式 T=2π
l g
可得 T2=4π2 gl =k′l(令 k′=4gπ2),作出 T2-l 图
象,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 11-6-3 所示,
k′为图象的斜率,求出 k′后,则可求出当地的重 力加速度 g=k4′π2.
2.固定悬点: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 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 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3.摆动方法:要使摆球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不 能形成圆锥摆,方法是将摆球拉到一定位置后由静 止释放. 4.测摆长:摆长应是悬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摆 线长加上小球半径.
5.测周期:要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且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来计算周期,如在摆球 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并数零,以后摆球每过 一次平衡位置记一个数,最后总计时为 t,记数为 n,则周期 T=nt =2nt.
当漏测r时,相当图于1以1-摆6线-长3 l′为摆长l.这时, T2=k′l=k′(l′+r),从数学知识可得,这时 的图线斜率不变,可将原图线a向左平移r,就 得漏测r后的图线c,其横截距的物理意义即为 半径r. 同理,当多加r时,图线为b.
(2)以上还可启发我们,实验时,如果摆球的重心 并不在球心或没有合适的工具测量 r 时,可以不测 摆长,而通过测摆长长度变化量来计算 g 值,这样 就可以免去对摆球中心位置的测定.由周期公式不 难推出,两次实验的周期的平方差为:T22-T21= 4π2l2-g l1,因此 g=4π2Tl222--lT121,即 g=k4′π2=4π2·k. 这样做同样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 图11-6-1
然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
3.用米尺量出摆线长度 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 尺长测l=出_摆__球l_′_的_+_直_d2_径___d_,1.即得出小球半径为d2,计算出摆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处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如小于 10°),然后放开小球,让小球摆动,待摆动平稳后测 出单摆完成 30~50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t,计算出小 球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
2
课堂互动讲练
类型一 对实验器材、实验原理、注意事项 的考查
例1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应
选用的器材为________.
A.1米长细线
B.1米长粗线
C.10厘米细线
D.泡沫塑料小球
E.小铁球
F.1/10秒刻秒表
G.时钟
H.厘米刻度米尺
I.毫米刻度米尺
(2)在该实验中,单摆的摆角φ应________,从摆球 经过________开始计时,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 t,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摆线长为L,用游标卡尺测出 摆球的直径为d.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测出的重 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为g=________. 【精讲精析】 (1)做摆长的细线要用不易伸长的轻 线,一般不应短于1米,选A;小球应是密度较大, 直径较小的金属球,选E;计时仪器宜选用秒表F; 测摆长应该用毫米刻度米尺I.
3.本实验中长度(摆线长、摆球的直径)的测量时, 读数读到毫米位即可(即使用卡尺测摆球直径也只 需保留到毫米位).时间的测量中,秒表读数的有 效数字的末位在“秒”的十分位即可. 三、注意事项 1.构成单摆的条件:摆线应选择细且不易伸长的 线,摆球应选择体积小、密度大的小球,且摆角不 能超过10°.
动周期,即 T=Nt (N 为全振动的次数),反复测 3 次, 再算出周期 T=_(_T_1_+__T_2_+__T_3_)_/3____.
5.根据单摆振动周期公式 T=2π 4π2l
gl ,计算出
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T_2 _______.
6.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测
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即为当地
的重力加速度值.
7.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相
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若误差很大,应
重新做实验.
8.整理器材.
核心要点突破
一、数据处理 1.平均值法 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 l 和 T,代入公式 g =4Tπ22l中求出 g 值,并最后求出 g 的平均值.
2.图象法 由单摆周期公式不难推出 g=4π2Tl2,因此,分别 测出一系列摆长 l 对应的周期 T,作 l-T2 的图象, 图象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图 11-6-2 所 示.求出图象的斜率 k,即可求得 g 值. g=4π2·k,k=Tl2=ΔΔTl2
和___周__期__T_____,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值.
三、实验器材 长约1 m的细线、稍重的带孔小铁球1个、带有铁 夹的铁架台1个、米尺1把、秒表1块、游标卡 尺.
四、实验步骤 1.让线的一端穿过小球的小孔, 然后打一个线结,做成单摆,如 图11-6-1所示. 2.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 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课标定位



课前自主学案


摆 测
核心要点突破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课标定位 学习目标:1.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通过实 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及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2.学会使用秒表,掌握实验步骤,并能正确进行实 验操作. 重点难点:1.实验原理的理解. 2.实验数据的处理.
课前自主学案
一、实验目的 1.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巩固和加深对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单摆在偏角很小(如小于 10°)时的摆动,可以看成
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 T=2π 4π2l
gl ,由此可
得 g=____T__2_____.据此,只要测出___摆__长__l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