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演变历程
财产税法(算缗钱),创设“酒类专
卖”“假税”“马息税”以及进口货物 税,进口货物税是我国国境关税的起源;
傅玄提出赋税要求“国有定制”, 赋税轻重应以国事繁简为准,征税必须
“量民力以役赋”等原则,对税收理论
颇有创新;
杨炎主持“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收)”
改革,实行“量出制入”的原则,建立按
资产征户税,按田亩征地税,促进了农业 税制由人头税为主转向资产税为主的历史 性跨越;
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 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建立在以均田制的推行为
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
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 一定的徭役。
唐中期以后实行两税法
均田制破坏后,实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是中国田赋税制史上一
项重要的改革,使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向土 地财产税转变。并将各种租税加以合并,分夏秋两
作弊。
实行这种办法,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 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 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 用。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 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 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
清雍正元年实行“摊丁入亩”
亦称"摊丁入地"或"地丁合一"。即将丁
银摊入田赋中一并征收。从此,丁银完全随
田粮起征,成为清代划一的田赋制度,标志 着中国古代人头税的结束。
管仲首创“相地而衰征”的课征原
则,并将力役税改行实物税,直接推动
了我国封建税制的萌芽与发展;
商鞅实行“重农抑商禁末”的税 收政策,主持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 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桑弘羊力推商贾征税法(算商车)、
等人头税。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田赋制度的特
点是由政府将因长期战乱造成的无主荒
地分配给流民耕种(曹魏行屯田,两晋 行占田,北魏行均田)。
从汉武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盐、铁
一般实行由国家专营专卖。对酒一般实行 课税,有的也设官专卖。市税分为对行商 征收的入市税和对坐商征收的店铺税。
唐初、中期:租庸调制
明代政体为之肃然;
黄宗羲倡导良税,反对暴税,尤其
“积累莫返之害”论,即每次税费改革后,
百姓负担先降后升,实际负担更为苛重, 被后人称为“黄宗羲定律”。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包括 依附于土地的户税与丁税)为主,以商 税(包括关税与市税)为辅的税收制度。
这一税制,初步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 汉时期日趋完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在均田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完善。到了宋、元、 明、清时期,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土地兼并之风 日盛,在不断清丈田亩、整理地籍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地、户、丁税的合并征收,并加强商 税和盐、茶、酒等货物税的征收制度,从而使 商税与货物课税成为中国封建末期国家财政收 入的重要来源。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逐
步崩溃,各诸侯国相继实行“履 亩而税”的田赋制度。
齐国:管仲(春秋)改革: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国语· 齐语》
“相地而衰(cuī )征”,即根据 土地的好坏或远近分等级征收田赋;
它实质上是以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 租(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之上)。
鲁国改革:
“初税亩”,即不分公田、私田,
王安石变法规制,推行纳钱免役法, 清丈田亩,方田均税,实施“恤商”政策, 以发展商品流通增加国家工商税收,达到
富国强兵的变法效果;
耶律楚材首创元代税制,完善各项赋
税征收制度及征管机构,强调均平赋税,
维护国家税课的集中与完整,为元代立国 奠定了财税基础;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总括 赋役,以银缴纳,化繁为简,均平负担, 实施“考成法”整顿吏治,充裕赋税,使
秦代改革: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颁布“使
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令所有地主和有田的
农民如实自报所占有土地的数额,以此作为 征收田赋的依据,还征收包括户赋和口赋在 内的人头税;
汉朝初期的赋税承袭秦制。但鉴于秦
王朝灭亡的教训,减低了田赋的税率,先规 定十五税一,以后又减为三十税一。除田赋 外,还另有“算赋”、“口赋”、“更赋”
均按亩缴纳租税,它是承认土地私 有合法化的开始,被认为是我国农 业税征收的起点(开始)。
楚国改革:
“量入修赋”,即根据
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
郑国改革:
“作丘赋”,即按田亩征发军赋。
秦国: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按土地多少征收田赋,按人丁征户赋。鼓励耕
织和分户,对耕织收入多的,免其徭役;一户 有两个以上成年男丁而不分家的,要加倍征收 其赋税。
季征收,简化了征收手续。
唐代后期,将地方所征收的赋税划分为三 部分,一部分归地方留用,一部分根据中央命令
解交诸道节度使,其余部分直接解交京师,这
即是唐代的“上供、送使、留州”制度。
明中期:“一条鞭法”
即:"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
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 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