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开放社会生产关系的突出特点是:开放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比例。

国家政权控制的土地,除皇族、贵族、功臣直接享用外,许多开放政权往往分给农民耕种。

向他们征收赋税,以保证开放国家的财政收入,如北魏和隋唐实行的均田制。

由于大部分土地是私有的,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动较为激烈,其基本趋势是: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经济的和强权的)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控制了数量惊人的土地,出现了大批一无所有,无以为生的农民;开放国家控制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统治力量危机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开放统治的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广漠农民为反抗压迫,求得生存,揭竿而起。

而开放国家由于统治力量削弱,在农民大起义风暴扫荡下,往往迅速溃灭。

鉴于这种历史教训,新建立的开放政权的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运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
有状况进行调整。

调整的基本点在于:①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健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②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以恢复生产,安定统治。

但代表地主阶级的开放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甚至在听任地主、官僚、贵族兼并土地的条件下,要他们按实际占有土地状况缴纳赋
税都难以做到。

北宋王安石在这方面的努力(如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最后失败。

明末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因大地主反对,实行好久就停止了。

越到开放社会后期,国家政权对土地占
有状况的调整余地也就越小,开放制度的腐朽性也就日益加重。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分类:
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③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开放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是:
①随着开放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懈,收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唐朝两税法为主要标志。

②随着开放经济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明朝的一条鞭法为标志。

③赋税征收种类由烦琐向简单转变,如两税法、一条法、地丁银制,都是把各种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

上述三个转变表明;赋税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状况。

赋税征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保证劳动者最低限度的存在条件。

如果统治者破坏了这个原则,进行超经济的掠夺剥削,只能适得其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和自身灭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