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航天学院课程-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第8课-载人飞船技术

哈工大航天学院课程-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第8课-载人飞船技术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假如飞船的再入舱不是大钝头,而像某些返 回式卫星以小头向前再入大气层,则其再入峰值 减加速度将达到18g,航天员就会死亡。
所以,无翼式大钝头的再入舱外形,是早期 载人飞船的理想外形。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返回舱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时必须有气动加热防护系 统和着陆系统。
一般返回和乘员的着陆由专门的舱段来完成 ——再入舱,也称为返回舱或着陆舱。它本身应 具有达到稳定与控制所要求的气动特性的外形, 并且在工作时应保证运动的稳定性、着陆足够的 精确性以及乘员所能承受的过载。
在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将操作座舱内的大量 船载设备单元进行工作,如生命保障系统的一些 设备、乘员装备、手动机构和科学仪表等。座舱 内柔和的光线和明亮的照度,使航天员可以清楚 地分辨仪表的读数。 座舱内除显示仪表外,还有航天员操作的计 算机键盘和一些重要的开关与手柄。 其中关键的按钮开关如“返回火箭点火”、 “舱段分离”、“弹射”、“开伞”等开关必须 用罩子盖起来,防止失误动作造成事故。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载人飞船的特点:
返回地球 乘员的生活及活动条件
飞行安全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1)返回地球的特点
返回地球是每个载人飞船所必须完成的程序 。在完成轨道飞行任务后,为完成返回地球的程 序,必须对飞船实施制动使其进入返回轨道。
对于远距离的飞行必须修正返回轨道,这就 要求飞船具有改变轨道的动力装置及一系列其他 系统,例如姿态控制和运动控制系统,它的执行 机构系统、供电系统等。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对于进行航天员交换的飞行,飞船必须具有 刚性的对接机构以及密封的过渡通道,对接机构 上应有密封盖和监视对接密封系统。 考虑人出舱到开敞的宇宙空间的问题,在飞 船上应备有宇宙服及其相应的服务系统,而飞船 本身应有闸门舱。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稳定和控制系统使航天员能在飞行的各个阶 段或者手动地或者自动地操纵飞船,它的功能一 般是进行飞船姿态的控制以及主推进装置点火方 向或推力矢量的控制。 该分系统的所有控制功能都是导航与制导系 统的后援,它也可用作惯性基准的后备系统。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飞船再入舱的外形很简单,都是无翼的大钝 头体。例如,前苏联的“东方号”飞船,它的再 入舱是球形;美国的“水星号”飞船,其再入舱 形状为钟形。这种大钝头的无翼式再入舱外形结 构简单,工程上易于实现。
当飞船再入大气层时,距地面40km左右的高 空就急剧减速,造成的峰值减加速度为8g左右。 这样的减加速度,对经选拔和训练的航天员来说 是可以承受的。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除救生塔系统和飞船与运载火箭过渡舱外, “阿波罗”飞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指挥舱、
服务舱及登月舱,总质量约为45t。
美国“阿波罗”载人飞船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阿波罗”飞船 1-逃逸塔;2-指挥仓;3-服务仓;4-登月仓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一、 载人飞船的结构组成
二、 载人飞船的制导与控制
三、 载人飞船的再入返回控制 四、空间站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பைடு நூலகம்
载人航天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标
志。
自1961年4月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 方号”上天以来,已有40年的历史了。在此期间 ,世界各国为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投入了巨大的 人力和物力,实施了一个又一个载人航天计划。 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有着重要的经济、科学与军 事上的需要。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目前,美国、俄罗斯、西欧、日本等还正在 联合组建巨大的永久性载人航天器“国际空间站 ”。
1999年11月至今,我国的“神舟号”试验飞 船也已经多次发射成功。
1981年4月,美国发射成功可重复使用的航 天飞机。前苏联于1988年11月也发射了类似美国 航天飞机的无人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服务舱是飞船的后勤供应部分,呈圆柱体形。 它高约7.6m,直径为3.93m,质量约24~29t,连 接在指挥舱后面。 服务舱结构基本上是由6条化铣铝制梁分开 的两个上下隔框组成,中央是一条通道,周围放 置各种有关系统、设备及容器。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与控制飞船有关的乘员活动以及完成手控飞 船的动作将影响飞船的结构和飞船上的系统。 在座舱结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航天员进 出方便,还要有逃逸口。
控制载人飞船飞行要有乘员的工作位置。该 位置应合理地安排并能观察到飞船外部的状况, 获得飞船各系统工作信息,进行与地球及其他载 人飞船的联系。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在指挥舱的侧面有一个航天员出入的舱口, 在其后部还有一个通往登月舱的连接隧道舱口。 此外还有两个侧舷窗供航天员摄影和观察用, 两个交会舷窗供交会机动与对接时进行观察与普 通观察用。 指挥舱是一个双壁结构,里层是铝蜂窝结构 的压力舱,铝蜂窝外表面通过隔热层与不锈钢蜂 窝结构相连结,不锈钢蜂窝结构外表面覆盖有烧 蚀防热层。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二、载人飞船的制导与控制
飞船的制导与控制工作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的 分系统来完成的,这就是导航与制导系统和稳定 与控制系统。这两个分系统感测出姿态和轨道变 化诸参数,处理这些信息,并把它变为飞船推进 装置的指令。 导航与制导系统的功能是使飞船遵循正确的 航线飞行,它有控制飞船轨道的能力,也要求有 引导救生的能力。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载人航天器有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 等三类。 从1961年起到现在,前苏联已经发射了“东 方号”、“上升号”、“联盟号”3种载人飞船 ,7个“礼炮号” 空间站和1个“和平号”空间 站。 与此同时,美国发射了“水星”、“双子星 座”、“阿波罗”3种载人飞船和1个“天空实验 室”空间站。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登月舱是在空间和重力较小的月面进行工作 的,它的结构设计考虑主要是发射时的加速度和 在月球着陆时的冲击力,并不受空气动力方面的 影响。 此外,登月舱设计中的一个最大问题是重量 控制,由于登月舱每增加1kg质量都必须付出整 个航天器与燃料质量的更惊人的代价。 因此,特别注意保证结构和系统最少的重复 性考虑。
服务舱还装有推力约100kN的可多次启动 的飞船主发动机,它一直到返回地球,再入 大气层时才抛掉,在地球大气层中烧毁。 服务舱的外壳装有电源系统及环境控制 系统的辐射器以及反作用控制系统的火箭喷 嘴等。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登月仓在月球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载人飞船的构造特征
下面以“阿波罗”载人飞船为例说明载人飞 船的构造特征。 “阿波罗”载人飞船是美国的第三代载人飞 船,从1968年到1972年期间进行了11次载人飞行, 其中6次登上月球。首次登月是在1969年7月20日 实现的。当时,“阿波罗一11”把美国航天员阿 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月球。
指挥舱是飞船的控制中心,也是整个飞行任 务中三名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舱段,同时也 是飞船中惟一要返回地面的部分。 指挥舱的形状为一个圆锥体,高为3.53m, 底部直径为3.93m,质量约6t。舱内装有环境控 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和无线电通信报话等设备。 舱的中央并排着指令长(相当于船长)、驾驶员和 飞行工程师等三名航天员的座椅。 飞船发射和返回地面的时候,三名航天员躺 在椅子上,其余时间航天员可以离座活动。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所要求的安全度将影响飞船的外形、各个系 统的性能、火箭飞船整个系统及飞行图。除保证 可靠性以外,还要组织系统的职能备份,如自动 工作状况辅以手动操作,引入专门故障时的乘员 救生设备,装配备份仪表和机件等。 实际上,飞行安全的特点融于飞船设计的各 个方面,这是载人航天器提出的尤为突出的要求 和特点。
登月舱质量为 14t,高6m多。登月 舱由“下降段”和 “上升段”组成。 下降段里有下降发 动机和四条着陆架, 它能够把两名航天 员送到月球上。 上升段里有环境控 “阿波罗”飞船登月仓 制系统、通信和电 1-通道;2-姿态喷管;3-着陆架; 源设备。
4-出入口;5-窗口;6-对接雷达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飞船的座舱应设有视野开阔的舷窗,航天员 通过舷窗可观察发射前的准备活动,轨道飞行中 交会对接情况,返回点火时的姿态控制与机动和 再入着陆的地面情况等等。
“水星9号”的航天员,在飞船自动控制系统 失灵的紧急情况下,就是通过舷窗观察地平线, 手控飞船姿态,点燃返回发动机,再入大气层获 得了成功。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2)保证乘员生活及活动条件的特点
乘员的生活条件只能在宇宙空间的密封舱中 得以保证,为此每个载人飞船均有自己的密封舱 ,其中的大气条件应能满足呼吸的需要并经常地 更新。最好的大气压力及气体成分是相应于地球 海平面处的自然大气压力及气体成分。 在飞船“联盟号”、“联盟TM”和空间站“ 礼炮号”中均保持了这个条件,在“阿波罗”飞 船中采用了降压的纯氧大气。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第八课_载人航天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