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的理解与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品种、样式也提出了更多的、更高的要求。
对新媒体的高预期让消费者变得更挑剔,新媒体市场中经济模式的变化和消费者地位的转变让消费者对电视的“宽容度”明显降低。
新媒体将传播载体从广播、电视扩大到了电脑和手机,将传输渠道从无线、有线网扩大到了卫星、互联网,并呈现出广播影视独特地传输方式,手机电视可以随身携带,移动接收;IPTV能够双向互动,自由点播;网络广播能够留住声音,任意下载等等。
这些技术变革使消费者完全摆脱了固定的节目表,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从广播、电视、
随共享的
在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下简称SMG)做的“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用户特性的比较”调查中可以看出,在传统的电视领域,观众越来越趋向老龄化发展,45岁以上的电视观众是SMG的忠实观众,其中,男女比例各占一半,购买能力也相对较低。
而18至35岁的年轻受众则在互联网用户中占到了67%的规模,他们上网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达到了141分钟,其中,男女比例是6:4。
由此,可以得出几个结论,年轻受众正在快速从传统媒体市场中分流,新媒体用户的意见主导力和购买力正在逐渐增强,他们对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十分强烈。
另外在终端方面,电视的增长还是非常缓慢的。
传统电视主要是面向家庭娱乐的用户,使用时段还是在晚间;而新媒体则集中在互动和娱乐,白天和晚上都有大量的用户在使用。
其次,新媒体为观众带来了多种收视选择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传统电视的传播模式大多是一点对多点的单向传播,观众对电视台节目选择、编排的影响较小,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多限于人际传播,影响力有限。
在新媒体时代,个性化的收视需求不必要再顺从群体收视选择,观众可以根据媒介形态的不同,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节目内容。
电视观众变成了电视用户,电视的传播模式也变为电视台与用户之间的多点对多点的双向网状传播,观众从一定程度上获取了传播者的能力,在内容选择方面拥有了更大地自主权,并能通过便捷的双向互动和交流,直接影响电视台的节目选择和编排。
再次,新媒体具有跨时空的特点。
网络电视为传统电视频道和新兴电视业务开辟了通达观众的新途径;当数
群体。
统电视,
将
SNS
随机性很大。
幽默、娱乐、音乐等消遣内容最受用户欢迎。
另外手机上的节目内容完全可由用户自主选择,从而满足了他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的发展迅速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发布的功能。
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强迫收视”是其最大的特点,对于这一点,目前业界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有观点认为,公交移动电视的强制性传播使得受众身在公交车上,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余地。
这种受众被动接收状态,无疑会降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然而目前尚无良策改变这种状态。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他们提出,传播内容的强制性有利于拓展“无聊经济”的巨
大利润空间,移动电视正是抓住了受众在乘车、等候电梯等短暂的无聊空间、媒介空白来进行强制性传播,使得消费者在别无选择时被它俘获,这对于某些预设好的内容(比如广告)来说,传播效果更佳。
?
博客,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
博客(Blog)一词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
如果把论坛(BBS)比作“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可以被称之为“开放的私人房间”。
通过博客,你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
股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