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化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1 基本情况梁化森林公园位于惠州市东北部,南部与古田自然保护区相连。
地理位置为北纬23008'13"—23013'34",东经114042'25"—114051'05"之间。
处于北回归线以南。
森林公园在梁化林场内,面积829.5公顷。
境内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60米。
地形多样,有深沟峻岭,有缓坡平地,森林茂密,溪水长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2 植物区系梁化森林公园处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南地区。
该处植物一般具有喜温暖、湿润的生态习性。
植物区系主要呈现以下特点:2.1植物种类丰富据初步调查,该处有维管植物:205科,1112种。
见下表1-1:表1-1 梁化森林公园维管植物统计表由表可见该处的植物是非常丰富的,占广东全省天然分布的维管植物总数的20%。
在种类结构上,森林群落优势种科的植物非常突出,如:壳斗科(23种)、樟科(30种)、茶科(25种)、金缕梅科(8种)、桑科(27种)、桃金娘科(12种)等。
植物界的大科在该处种类也多,如:菊科(43种)、禾本科(38种)、兰科(30种)、蝶形花科(48种)、大戟科(37种)等。
特别是有较多的热带性科植物,如:桫椤科、番荔枝科、青藤科、胡椒科、第伦桃科、天料木科、藤黄科、金虎尾科、含羞草科、桑科榕属、橄榄科、山榄科、肉实科、马钱科、竹芋科等科均有分布。
体现了我国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地带植物结构的特点。
2.2植物起源古老该处植物原生性强,有较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
植物区系有着丰富的古老成分。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是起源古老的类群,这类植物该处在100种以上,有著名的活化石桫椤,有中古生代出现的石松科、卷柏科、木贼科、莲座蕨科等;中生代出现的紫箕科、里白科;白垩纪的蚌壳蕨科,第三纪的海金沙科、乌毛蕨科、等;裸子中植物中出现于石炭纪的松科和侏罗纪罗汉松科中最原始的罗汉松属以及在系统发育上完全孤立的买麻藤科在此处有生存。
杉木为第三纪的残遗类型。
当今被子植物的发生系统尚无统一之说。
多数学者认为多心皮离生类型为最原始的,依此观点,该类科的种类很丰富,如木兰科有2属4种;还有八角科、五味子科、番荔枝科、樟科、毛茛科、木通科、金粟兰科等。
另一派学者认为,双子叶植物中柔荑花序最原始,依此之说,该类植物也很丰富。
如柔荑花序类的主要科壳斗科、胡桃科、桑科等为该处森林群落中的主要成分,还有杨梅科、榆科等柔荑花序类。
据已有资料,被子植物的许多科起源古老,如中生代侏罗纪出现的樟属(Cinnamomun)、槭属(Acer)、榕属(Ficus)、枫香属(Liquidambar)、朴属、楤木属、葡萄属等。
第三纪渐新世出现的南五味子属、盐肤木属;晚第三纪出现的省沽油属、黄杨属、勾儿茶属、无患子属、野茉莉属、花椒属、卫矛属等。
这些科、属该处均有。
因此,本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现代繁盛的植物区系是古老植物区系的延续和发展2.3珍稀、特有植物多珍稀植物指国家明文规定的保护植物。
此处综合国家两个保护文件的内容来确定保护的种类。
即1992年国家环保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中种类,该地有国家保护植物9种,其中二级保护植物1种,三级保护植物8种。
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名录,该地包括全部兰科植物在内共有40种。
两个文件保护种合计,除去重复种,共有46种。
见下表1-2:表1-2 梁化森林公园珍稀、特有一览表还有近20种广东省特有植物,如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广州追果藤(Capparis cantonensis)、广东刺冬(Scolopia saeva)、两广梭罗树(Reevesia thyrscidea)、小果石笔木(Tutcheria microcarpa)、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华南栲(Castanopsis concinna)、华南青皮木(Schoepfia chinensis)、光叶红豆(Ormosia glaberrinia)、广东乌饭树(Vaccinium hancockiae)、广东山龙眼(Helicia kwangtungensis)等。
2.4古树奇木多该地有古龙眼群,胸径50cm以上者有100余株,最大者胸径达一米,这些树木非常珍贵,既具观赏性,又是重要的种质资源;还有胸径80cm,高23m的古木棉树;有高30m,胸径50cm以上木麻黄;有高13m,径80cm的杨桃树;在常绿林中有胸径1m以上的木荷树多株。
在常绿阔叶中常可见到奇树怪木,如树中树、连理树、过溪树、盆景式树等。
均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 植被状况3.1植被区划根据《广东植被区划》的划分,该处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中的东江中游丘陵山地植被区。
3.2植被类型根据群落的起源和组成种类特征,该处植被可分为两大类,即天然林和人工林植被。
天然林可分为4类,13个群系;人工林可分为2类,4个群落。
具体类型如下:Ⅰ天然林(一)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1.猴耳环、鸭脚木、水同木林2.木荷林3.木荷、罗浮栲林4.罗浮栲、润楠林5.红楠林6.鹿角栲、罗浮栲、大头茶林二、常绿、落叶阔叶林7.木荷、罗浮柿、臭辣树林(二)针叶林一、纯针叶林8.马尾松林二、针阔混交林9.马尾松、木荷、润楠林(三)灌木林、灌丛10.大头茶林11.杜鹃、柃木灌丛(四)竹林12.黄竹林13.青皮竹林Ⅱ人工林一、用材林1.杉木林2.南洋楹林二、果园3.梅园4.李园3.3植被的垂直分布梁化森林公园山地相对高差约1040米,植被垂直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三个分布带,即:海拔300(400)米以下的沟谷地为具雨林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带,主要类型是:猴耳环、鸭脚木、水同木林。
海拔300(400)—1000米为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带,该分布带在此处又可分两个亚带:海拔300--800米为喜暖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主要类型有:木荷、罗浮栲林;木荷林;罗浮栲、润楠林。
海拔800—1000米为喜凉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主要类型有:红楠林;鹿角栲、罗浮栲、大头茶林。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岭脊部或山坡上部为灌木林或灌丛带。
主要类型有:大头茶灌木林;杜鹃、柃木灌丛。
3.4主要植被类型介绍(有旅游观光价值的类型)3.3.1具雨林性森林类型海拔400米以下的沟谷及两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常具有独特的近似雨林的特征,主要有如下5点:①乔木层组成种类多,且高大挺拔;②林内多粗大的藤本;③树干和石块上多生有附生植物;④许多乔木有小型的板根;⑤有较多的茎干生花果的树木等。
这些特征,就是森林旅游的景观。
主要类型是:猴耳环、鸭脚木、水同木林(Comm Pithecellobium clypearia、Schefflera octophylla、Ficus fistulosa ):该类型为多层结构,组成种类复杂;有大型藤本和众多附生植物;有板根现象和老茎生花。
分布于公园进门两侧山地的沟谷旁以及鹅绒地梅园上部沟谷地。
乔木层优势种为猴耳环、鸭脚木、水同木,其它乔木有:黄桐、两广棱椤、翻白叶、秋枫、黄樟、山杜英、黄杞、蕈树、烟斗柯、对叶榕、水冬哥、广东润楠等。
下层小乔木和灌木主要有:假苹婆、罗浮槭、杖枝省藤、红鳞蒲桃、红车、九节、露蔸草等。
草本较稀疏,种类少,主要有:鳞毛蕨、金毛狗、乌毛蕨等蕨类植物。
藤本茂盛,主要有:罗浮买麻藤、白花油麻藤、扁担藤、阔裂叶羊蹄甲、香港藤黄檀等。
附生植物有:阴石蕨、伏石蕨、江南星蕨、广东石豆兰等。
3.3.2喜暖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坡,冬季少冰冻,是该处主要的常绿阔叶林类型,主要群落有:木荷、罗浮栲林(Comm Schima superba、Castanopsis fabri):群落结构有较明显的乔、灌、草层次。
乔木层优势树种为木荷、罗浮栲,其它种有:黄樟、短序润楠、阴香、鸭公木、鹅掌柴、虎皮楠、铁冬青、山杜英、罗浮柿等。
小乔木和灌木有:岩杜鹃、鼠剌、光叶山矾、九节、罗伞等。
草本层主要有:里白、露蕨、狗脊蕨、乌毛蕨、华南紫萁、苔草等。
藤本主要有酸叶胶藤、山橙、白花油麻藤、小叶买麻藤等。
该群落春夏木荷的白花、罗浮栲的浅黄花、酸叶胶藤的浅红花,绘织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织锦;夏秋外貌浓绿,恰似绿色的海洋,暑气全消,令人心旷神怡。
罗浮栲、润楠林(Comm Castanopsis fabri、Machilus):群落结构有较明显的乔、灌、草层次。
乔木层优势种为罗浮栲、广东润楠或短序楠,其它乔木有:木荷、剌栲、罗浮槭、鹅掌柴、秋枫、厚壳桂、黎蒴、少叶黄杞、青钩栲、绒楠等。
小乔木和灌木层主要有:罗浮冬青、鼠剌、大花枇杷、岭南山竹子、赤楠、厚皮香、厚叶山矾、廊伞木、九节等。
草本层主要有:乌毛蕨、胎生狗脊、金毛狗、大麦冬、海芋等。
该群落外貌春夏绿、红、黄相织,恰似彩色画卷;夏秋外貌浓绿,与木荷、罗浮栲林浑然一体,甚为壮观。
3.3.3 喜凉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的山坡。
因海拔较高,冬季常有不同程度的冰冻,常年湿度较大,组成的种类一般较喜凉湿。
主要类型:罗浮栲、大头茶林(Comm Castanopsis fabri Gordonia axillaries):乔木层高6—10米,优势种为罗浮栲、大头茶,其它种:罗浮柿、罗浮冬青、岩杜鹃、南岭栲、绒楠、红楠、郁香野茉莉、茹豆、野漆树等。
灌木层主要有栀子、珠砂根、杜茎山、李氏女贞等。
草本有芒萁、狗脊蕨、苔草等。
该类群落外貌整齐,季相变化大,四季均有观赏意义。
红楠林(Comm Machilus thunbergii)海拔900米左右有成片红楠林,乔木层其它种类有:茹豆、罗浮柿、罗浮冬青、岩杜鹃、羊角杜鹃、苦枥木、南方荚迷等。
因郁闭度大,下层灌木和草本少。
该群落春季嫩枝芽为红色,极为壮观。
3.3.4灌木林、灌丛大头茶林(Comm Gordonia axillaries):分布于海拔800—900米的山坡,面积较大,在广东省较为罕见。
群落平均高2.5m平均胸径4cm,每平方米有大头茶3株。
大头茶叶常绿光亮,9—10月开白色花,较大,成片开花时,洁白纯净,极为尝心悦目。
是该地一处独特的景观。
杜鹃、柃木(Rhododendron spp Eurya sp)灌丛: 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山地,特别是900—1000米的山地有成片的生长,种类有映山红(Rh.simsii)、满山红(Rh.mariesii)、紫花杜鹃(Rh.mariae)等,4月前后开花,漫山红遍,山花烂漫,是春季旅游最佳景观之一。
3.3.5人工林梅(Armeniaca mume)园:该地有较大面积的梅园,每年元旦前后梅花盛开,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冬季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