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 项正确。
答案:D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阅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唯一”说法错误,故选择C项。
答案:C4.(2017·福建泉州质检)“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矣。
”对此,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书坊把考试的内容印刷成“夹袋册”高价出售,是为了方便考生“夹带”,故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D5.(2017·河北衡水中学质检)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理论上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中国古代科技在理论上贯穿天人合一、道、气等唯心思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故选A项。
答案:A6.(2017·四川泸州调研)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解析:“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B项符合题意。
从作品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排除A、C两项;《兰亭集序帖》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的书法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与题目时间“宋朝”不符合,故排除D 项。
答案:B7.(2017·河南豫北联考)苏轼对下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由此可见该作品()A.追求布局严整B.富于色彩美感C.受印象派影响D.注重诗情画意解析:苏轼强调胸中先有竹意(有人认为这是灵感),再起笔描画。
图中则体现出画中有诗,以诗画委婉表意的特点。
两个材料都强调画家心中之意,体现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画中有诗的特点。
故选D 项。
答案:D8.(2017·哈师大附中摸底)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
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A.风俗画B.心学C.宋词D.明清小说解析:心学的理论性、思辨性较强,属于士大夫哲学,故不属于“庶民文化”,答案为B项。
答案:B9.(2017·嘉兴模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其中的“《》”最有可能是()解析:关键信息:清朝、讽刺小说、旨微而语婉。
解答本题应从时间信息与小说特点两个方面分析。
从时间上看,《封神演义》《三言二拍》为明代小说,A、B两项排除;C、D两项都是清代小说,但《聊斋志异》是志异鬼怪故事,不符合题意,而《儒林外史》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答案:C10.中国嘉德春拍中,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如图)以4.255亿元拍卖,这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
下列对这幅画的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一幅继承古代创作风格的文人画B.注重写实,并融书画为一体C.“人生长寿,天下太平”的字体为隶书D.画中“松柏”喻意气质高洁解析:中国画注重的是神韵意趣,以意写形,而非注重写实,B 项错;“天下太平,人生长寿”的字体为篆书,C项错;“松柏”暗喻长寿,而非气质高洁,D项错。
答案:A11.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A.国粹京剧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D.书法艺术解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绘画创作理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想是不可或缺的。
答案:C1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认识京剧对人们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京剧中的历史人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脸谱,每种脸谱又体现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所以,京剧脸谱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B项符合题意。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
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
……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
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卷五十一《纸赋》材料二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材料三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
………(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6分)(2)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10分)(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解答关键是对“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的正确理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第一、二小问,须依据所学知识逐一排除;第三小问应从欧洲的文化、艺术、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来思考。
第(3)问,可从18世纪后欧洲、中国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答案:(1)“作契以代绳”是指用文字来替代结绳记事;“造纸以当策”是指用纸来替代竹木简牍。
地位和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错误:“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
理由:因为1776年美国才建国。
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3)欧洲: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
中国: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
14.(2017·江苏百校联考)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
……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三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10分)解析:第(1)问,注意设问中的时间限制“宋代”和角度限制“文学艺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宋词的流行”“散曲的出现”和“风俗画的盛行”等结论。
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逐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