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诗歌鉴赏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 这类作品多用典故,风格与感怀类似,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 “怀古”。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1、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2、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 3、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常见感情:
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 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 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的 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怀古用典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 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 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 手法。
二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 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宋词《念奴娇·赤壁 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三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 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
•
贾生(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 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 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例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 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 千古的名作。
•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 维《人间词话》),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 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 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 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 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 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 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 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 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 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 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 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 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 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 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 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 展开,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 情。
•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 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 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 神往。
•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 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 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 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 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3.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写一段文字, 做简要分析。 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 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这种比较鉴赏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同一作家不同 作品的比较鉴赏,也包括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鉴赏,在比 较中考查鉴赏能力、评判鉴赏水平,是重要的考查方式。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羁旅思乡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忧国忧民
哲理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 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 作者的思想感情。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 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 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 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有的兼而有之。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 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 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 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 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 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 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 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 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 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 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如刘禹锡的《石头 城》、姜夔《扬州慢》。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 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 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 立业的雄心。如杜甫《蜀相》。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 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 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 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 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古今多少兴亡事
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先生说 过,中国传统文 学中最大的抒情 主题,不是爱, 不是死,而是怀 古之情、兴亡之 叹。怀古诗是中 国古诗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
•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 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 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 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 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A.依依不舍的留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坦陈心志的告白。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 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 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 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 生感慨诗、忧国忧民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 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 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 思念。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 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悔教夫婿觅封侯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不归;山长水阔;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宿建德江(孟浩然)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