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般理解,文化自信的文化本体状态是文化的完满性,文化自信是文化完满状态的文化心理表现。

这种理解就在实质上把文化自信等同于文化自满或文化自大。

所以,有必要深究何谓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人类个体自信的引申和拓展。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种文化的主体对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力量的准确估价和坚定自信,确信该种文化形态具有旺盛的生机,能够成功地应对和解决文化主体面临的时代问题。

文化自信会导致文化主体在与异质文化的接融中,在与新环境的遭遇中坚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

而文化自大往往会产生两种相反相成的文化效应:即封闭主义和文化扩张。

首先是文化封闭主义。

一般来说,文化封闭主义产生于两种文化心理,一是当一种文化形态过于弱势,在文化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无力与周围强势文化相抗衡,就会在其文化主体中产生一种拒绝交流、封闭自保的心理---这是文化自卑的结果。

二是当一种文化形态足够强大,往往过分相信自己文化的至臻至美,因而导致一种丧失进取心的文化封闭意识---这是文化自大的心理效应。

如近代,当经典物理学臻于完备的时候,物理学家们普遍产生了一种自满心理,认为,在如此完备的理论体系面前,今后的物理学家们只能应用现成的物理学理论,而没有创新的空间了,“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这用于文化上,则是文化生长和发展的停滞。

一种文化形态如果历史悠久、发育完备,往往会成为一种沉重的包被,使该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甚至趋于停滞。

反之,如果一种文化形态的历史简单得犹如一张白纸,反而可以轻装上阵,迅速赶上已经进化到高级阶段的文化形态。

这种进化甚至可以跨越某些进化阶段,产生“跃迁式”的进化,超越处于高级阶段的文化形态。

可见,这种由文化自大而产生的封闭主义会阻滞和消解一种文化形态的创生力。

其次是文化扩张。

文化的自大还易产生一种文化扩张和文化殖民意识。

文化自大就是由于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发育得比较充分,这种文化形态的主体便把自身文化形态看作所有文化形态发展的“顶端”,用“低级”和“高级”概念把各文化形态排列为一个进化系列,以此来评价各民族文化。

由此,自然引申出一种文化扩张和文化殖民意识。

“顶端”文化对“低端”文化的支配和取代必然会受到“低端”文化形态出于自保而进行的抵抗,于是,这种优势文化形态对“低端”文化形态的支配和取代往往采取野蛮的方式。

这也是自15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运动中,通过文化殖民主义推行和扩张自己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的主要理据。

可见,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大无论在文化心理上还是在实践结果上,都是截然不同的。

由此,我们就更应当正确理解文化自信: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自信不应导致文化封闭主义,而应当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文化),用于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不应如西方文化那样走向文化殖民主义,这不仅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也不利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天津社会科学》《文化自信的哲学省思》2018年第5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文化自信说到底是文化主体对自身完满状态的文化心理表现,但它与文化自大迥异。

B.文化封闭主义产生弱势文化拒绝交流、封闭自保和强势文化过于自信而不思进取两种文化心理。

C.顶端“文化与“低端”文化支配和被支配、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必然会促进不同文化的发展。

D.“太阳底下没有新事物”以形象的比喻,阐明了以博大胸怀汲取世界文化中优秀元素的新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概述对文化自信的一般性理解,然后顺势提出了中心论点:有必要深究何谓文化自信。

B.文章主体部分阐述何谓文化自大,先阐述文化自信的内涵,再着重剖析文化自大的两种效应。

C.文章在分析封闭主义和文化扩张两种效应时,运用了道理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D.文章最后指出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大的截然不同,并从两方面阐明了正确理解文化自信的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所处文化形态力量的准确估价和坚定自信,是积极的态度以及行动。

B.文化形态若历史悠久、发育完备,往往会阻滞和消解文化形态的创生力,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

C.在文化心理、实践结果上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大都截然不同,而文化封闭与文化扩张却结果相同。

D.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决定了我们不应走文化殖民主义的道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跨学科和多学科共同促进和协同发展的结果。

机器人不仅涉及驱动器和传感器,控制和计算,同时跟材料、算法都有关系……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大部分还是采用进口产品,这对国产机器人企业是个挑战---现在国产机器人因性能、数量和质量等差距,还局限于应用在相对低端的工业。

而国产传统机器人亟待突破的关键,始终在于变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

另外3个新的产业瓶颈,必须一起推进研究和突破。

一是机器人编程,现在机器人编程方法阻碍了机器人的推广。

二是机器人的校正方法,新机器人与现有工厂坐标匹配协同非常复杂,亟须自主掌握快速简洁的方法。

三是传感器结合,传统机器人多使用位置传感器,未来要加入视觉传感器等,并保证协同高效……我们再闯传统“老三关”的时候,要同步闯“新三关”。

这样,中国才有可能在下一个机器人广泛应用的时代中,走到别人前面。

(选自《席宁:中国机器人大发展需闯“新三关”》2019年8月23日)材料二: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

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达232亿美元,同期中国市场规模约为62.8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全球市场平均增长率约为17%,同期中国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28%。

从产品来看,我国在三大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均领先全球: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超过四分之一;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

预计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600亿元。

不过,在业内看来,国内市场需求牵引、产学研用结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才是未来的出路。

未来国内企业可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五个维度进行突破。

唯有实现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选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检测认证、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已成当务之急。

早在去年4月,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和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五年内形成我国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未来首先要推动机器人质量的提升,向中高端行业迈进。

重点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充分利用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建国家机器人创新平台,突破人机交互,柔顺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一类关键共性技术。

二是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

工信部将进一步实施行业的规范管理,引导政策资源集中集聚。

同时,利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完善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制定行业急需的标准。

(节选自秦政《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前景分析》2018年5月11日)材料三:研究发现:第一,近年来机器人在我国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已对中国1/3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产生影响。

按照现有投资增速,我国机器人使用覆盖率、使用密度将在2025年前后逼近先进国家水平。

第二,机器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为0.3%;并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存在非对称性影响,非技能劳动力受到机器人的“换人”冲击更大。

第三,我国企业的机器人使用存在明显的微观差异,生产率异质性、政府的政策偏倚是造成机器人使用具有微观差异的重要原因。

第四,机器人使用对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能力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效应,并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根据现有机器人投资增速数据,我国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将在2025年前后攀升至4.7%。

(节选自程虹等《机器人在中国:现状、未来与影响》,《宏观质量研究》2018年第3期)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晶,机器人的发展是跨学科和多学科共同促进和协同发展的结果。

B.我国如果想机器人领先于人,须闯过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的校正方法和传感器等“三关。

C.近年来,我国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一个重要标志是三大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均领先全球。

D.机器人使用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质量能力的提升,降低金业经营风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机器人在我国增长趋势强劲,已对中国1/3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产生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将在2025年前后攀升至4.7%。

B.由于性能、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我国工业机器人大多采用进口产品,国内机器人企业必须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方可站稳脚跟。

C.机器人使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可能存在非对称性影响;而生产率异质性、政府政策偏倚导致我国企业机器人使用存在明显的微观差异。

D.共建国家机器人创新平台,突破人机交互,柔顺控制等一类关键共性技术,可以推动我国机器人质量的提升,从而向中高端行业迈进。

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晒秋侯发山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下午训练结束的时候,接到上级通知,说明天“晒秋”。

春来给搞糊涂了,部队没有种庄稼,“晒”什么“秋”呢?对于“晒秋”,春来并不陌生。

“晒秋”是一种山区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场景风俗,由于山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选择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晾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成了农家欢庆丰收的盛典。

在春来老家,每到重阳节,家家户户就会把秋天收获的玉米、大豆之类的玩意儿弄出来晾晒,其实也有炫耀的意思在里边。

“晒秋”的时间一般是在重阳节前后,天高气爽,适宜晾晒,所以重阳节又叫晒秋节。

队长告诉春来,就是检阅大家的训练结果。

队长还说,如果合格,春来他们就会正式进入特种部队。

夜已经深了,听着战友们的呼吸声,磨牙的声音,打呼噜的声音,还有梦中的呢喃,春来数了几十头羊也进入不了梦乡。

为期三年的训练,过电影般在春来的脑海中显现。

北方的冬天,气温在零下十几度,西北风像小刀子一般锋利,刮得脸生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