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

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

农商友APP—农产品批发采购平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概况及展望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概况1.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情况(1)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商务部《2013年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76家,年成交总额37414.4亿元,同比增长18.6%;年成交量78138.7万吨,同比增长9.5%;市场总摊位数246.8万个,同比增长11.7%,其中固定摊位170.7万个,非固定摊位75.1万个;总交易面积15268.5万,同比增长12.5%,其中交易厅棚面积9623.4万,露天交易面积5644.1万;经销商共计213.9万个,同比增长7.8%,从业人员646.4万人,同比增长9.1%。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1759家。

(2)农产品批发市场分类情况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经营品种的多少分为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

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指主营品种超过三类以上(含三类)农产品的批发市场;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指主要经营某一类农产品的批发市场,主要包括蔬菜、果品、水产品、肉禽蛋、粮油、花卉、干菜副食调味品(以下简称“干调”)、食用菌等批发市场。

2013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综合市场数量1772家,占全部市场总数量的39.6%,是农产品流通行业的主力军,其中综合市场的摊位数127.7万个,同比增加12万个,占总摊位数的51.7%,经营面积7802.1万,占总经营面积的51.1%;果蔬市场1150家,占市场总数量的25.7%;肉禽蛋市场将近370家,占市场总数量的8.3%;水产品市场237家,占市场总数量的5.3%;花卉、茶叶、调味品等专业市场合计约占市场总数量的12.7%,其他专业性市场占比8.4%。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蔬菜批发市场标杆性企业;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是果菜类专业市场的典型;海鲜类典型市场为广州黄沙海鲜市场;湛江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110亿元以上;济南维尔康肉类水产批发市场以冻品和鲜肉为主,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干调类市场的代表是河南郑州信基调味品城;禽蛋类市场的代表为河北馆陶金凤禽蛋批发市场。

(3)农产品批发市场地区分布情况我国东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较之中西部地区具有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基础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43.6%,最大经营面积为121万。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2013年公布的百强市场中,家,均分布在东7家、辽宁8家、山东9家、江苏12家、北京13名列前五的分别为:广东农商友APP—农产品批发采购平台部及沿海地区。

中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0.3%,河南以拥有6家百强市场的实力位居第六。

西部地区占比26.1%,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与经济发展高地的四川有4家市场进入百强。

2.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从历史沿革看,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一直采用“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行业政策,依次经历了管理摸索阶段(1978-1990年)、多部门分块管理阶段(1991-2003年)、多部门分职能管理阶段(2004年至今),管理方式也经历了市场管办合一、多部门分头管理各自系统内的批发市场以及管办分离(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等多种方式。

自2011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关注力度,各项政策密集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等文件,提出了包括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建设、规范收费、运输便利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旨在降低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2012年12月,《商务部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2]432号)中指出,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入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支持加强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等建设,支持发展全程冷链物流。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5号),针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从降低经营成本、清理整顿收费、减轻税收负担、规范执法行为、加大用地支持力度等方面多管齐下,为农产品流通降费减负。

2014年3月,商务部会同农业部等13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模式逐渐被打破。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政策正处于转型期,但如何转型,各方认识很不一致。

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伴随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进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经历了从少到多、从产地市场兴起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并行发展、从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建设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六个阶段:(1)第一阶段:自发萌芽阶段(1978-1984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城乡集市贸易快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一些传统集市向批发市场发展,从而在集市母体中孕育出我国最初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

1984年3月,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立,成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划时代的转折点。

到1984年末,全国已建立起城市贸易中心2248个,其中农产品贸易中心753个,综合贸易中心241个;城乡集市贸易点由上年末的4.8万个增加到5.6万个。

(2)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0年)。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因势利导,加大流通体制改革步伐,1985年初宣布废止已实施三十多年的统购派购政策,农产品自由产销局面自此全面推开。

除棉花等极少数品种外,批发市场成长为农产品批发流通的主渠道。

据工商部门统计,农产品批发市场1986年有892个,总成交额28.35亿元,平均每个市场成交额317.8万元;1990年发展到1340个,是1986年的1.5倍,总成交额115.79亿元,是1986年的4倍多,平均每个市场成交额864.1万元,是1986年的2.7倍多。

年)。

为改善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城市农产1991-1995)第三阶段:盲目发展阶段(3(农商友APP—农产品批发采购平台品供应,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菜篮子工程”,要求各地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提出“谁投资,谁受益”方针,很快便在全国形成带有几分盲目的批发市场建设热潮。

在许多地方,确实是建一个市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至此,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核心、遍布城乡、多层次、多门类的市场体系,但同时,一些地方出现了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市场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一阶段,农产品批发市场由1991年的1509个增长到1995年的3517个,连续5年递增率超过两位数,其中1995年甚至高达42.3%。

每年增加400多个新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增加近1.3倍。

(4)第四阶段:规范发展阶段(1996-2001年)。

1996年前后,农产品供过于求,刺激了地方保护主义,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造成很大影响。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批发市场进行规范:一是推行市场办、管分离;二是实行市场登记与年检制度;三是整顿市场秩序,打击车匪路霸和欺行霸市的违法行为,清理撤销地方政府不当的政策措施;四是调整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改由省(市、区)局垂直领导,减少基层政府对市场管理执法的干扰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行的规范化程度。

据工商部门统计,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1996年为3844个,总成交额是1906亿元,平均每个市场成交额为4958.4万元;2001年是4351个,总成交额3423.1亿元,每个市场平均成交额为7867.4万元,市场数量、总成交额及平均成交额都是逐年小幅增加,其中,2001年市场数量比2000年的4532个减少181个,首次在市场数量上呈现负增长,这说明批发市场的数量发展已渐趋平稳。

(5)第五阶段:质的提升阶段(2002-2008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市场的逐步对外放开,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实现质的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二次创业阶段。

从2002年开始,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启动了“国债项目”(2003-2008年)、“标准化市场工程”、“三绿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升级拓展5520工程”等,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提档升级和规范化。

这一阶段,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3月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把农副产品流通设施明确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标准》、《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标准》、《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填补了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推动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6)第六阶段:集团化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此阶段之前的批发市场大多采取单体经营和发展的模式,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其中,集团化发展不得不引起重视,即一些有实力的批发市场通过多种方式,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

2012年12月,商务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鼓励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快了批发市场集团化发展的步伐。

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实力都比较强,其中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雨润控股集团发展最为迅猛。

目前发展数量最多的是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其分布在各地的市场数量已经达到32家;其次是雨润控股集团,在全国各地投资和准备投资兴建的批发市场和全球农产品采购中心已经超过20家;新发地股份有限公司也达到了10家。

4.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的作用(1)促进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形成世纪以来逐渐趋于完善。

21年代末,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已基本形成,进入90世纪20.农商友APP—农产品批发采购平台我国有40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构筑起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

相关主题